资源简介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2.1感受文化影响【学习目标】识记目标:知道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能力目标:能结合材料或举例分析、说明文化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在讨论、交流与探究中,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鉴别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健康向上的文化对人成长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文化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学习重点、难点】文化影响的特点;区分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综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考点知识】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第2部分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之。材料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材料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孔子家语六书》材料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上述故事和诗句的分别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个特点?[]【探究二】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建设家庭文明的重要性。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建设家庭文明,有利于弘扬优良家风为人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建设家庭文明,能够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建设家庭文明,能够引导人们注重和搞好家庭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建设家庭文明,能够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发挥先进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⑤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建设家庭文明,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易混易错点】1.文化是影响人的唯一因素。()[]2.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具有决定作用()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人们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文化的影响。()4.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永不改变的。()5.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6.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7.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8.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区别和联系内容表现特点注意潜移默化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过程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的文化对人潜移默化影响,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深远持久文化对人影响所表现的时间上的持久性文化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一般不会在短期内改变。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并不是永不变的。随着人们生活阅历的变化,长期学习和受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文化素养会逐步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得到逐步改造。【达标测评】1.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为主题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广场上、小区宣传栏里,一幅幅设计精美、文化气息浓厚的公益广告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这体现了( D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用宣传而自然而然地实现的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2.西方文化注重分析,一分为二;而东方文化注重综合,合二为一。著名数学家吴文俊说:“欧州的数学与中国不同,它从公理体系开始,而中国数学从实用出发。”这充分说明(B)A.文化影响人的行为方式B.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C.文化影响人的行为选择D.文化影响人的全面发展?3.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等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才会有好工作、有出息,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这种差异表明(C)A.文化环境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4.“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A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①④B.①②C.②④D.③④【板书】【练案】1.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家风好,就能家道兴旺、和顺美满;家风坏,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人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这表明:(A)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②文化总是无形的塑造人的品格③文化环境决定人的行事方式④人只能被动接受家风的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某地依托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省钱、省时、省力,还能享受到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一做法体现的道理是( B )A.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D.大众传媒完全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最心酸作文”中表达的“爸爸只爱手机”令人深思,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这表明( B )A.人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作用D.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4.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冶,”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goingtoChina》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A)A.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5.纪录片《本草中国》由强大的幕后团队筹备拍摄近两年时间,足迹遍布了全国30多个省市完成了对“人与本草情缘”的一次真实探寻。《本草中国》以“中国非物质遗产中药炮制技术及中药传统制剂方法传承人”为灵魂展开,引导观众走进神秘神奇的中药世界。在探寻地道药材、还原炮制技艺、点拨医药原理的过程中,完成对中医药文化的启蒙和普及。这主要说明( B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纪录片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6.文明家庭,区别于一般家庭的重要表现就是,他们更注重言传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这告诉我们( D )①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②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③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传承家庭美德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A)A.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C.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D.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8.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音乐家创作了《富强之路》《民主之风》《文明之花》等13首歌曲,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故事中、在诗歌中、在音乐中,将24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充分说明( A )①人的文化素养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出来 ②适当的载体是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之根本 ③不同形式的文化是人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常发生于潜移默化之中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9.一些学校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入了孩子们的血液。这表明( B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这表明( A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文化总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在异国他乡,一声平常的问候,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都是一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乡音难改”表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这体现的是( A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文化塑造人生D.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2.中国的史书典籍、文学名著等,早已家喻户晓,渗透到中华民族中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扎根在青少年心上,成为中华民族年轻一代精神的“底子”。阅读名家经典可以( A )①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素养②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③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改变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中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答案: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慎独自省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牢固树立道德意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查、自纠,提高道德认识,转变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从而促进人的发展。【教学反思】2.2文化塑造人生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思想政治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①初读文本,了解本框知识。②根据课前预习案,查找重难点知识。③查找搜集对自己有启发意义的好歌、好书、好电影或电视剧。④整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本课题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情景体验等方式增强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源:Zxxk.Com](1)通过歌曲、图片、视频等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感悟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影响;(2)通过学习,能在生活中自觉接受优秀文化,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四、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部分内容主要学习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共设计了三个目。第一目讲述“丰富精神世界”。积极健康的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第二目讲述“增强精神力量”。优秀的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会使人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第三目讲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的,优秀文化提升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内容虽简单,但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学好本框知识,对学生如何塑造健全人格,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很有启发意义。(二)学情分析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内心里都有健全人格、不断进步与全面发展的渴望,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好奇心,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加以正确引导。(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难点: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四)教学思路课前运用网络资源和校本资源,搜集与本框知识相关的歌曲、图片、视频、时政资料。课堂上通过穿插资源、情景体验、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五、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如歌曲、图片、视频、美文朗诵的情境体验。合作探究:主要用在本节课重难点问题的探究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精讲点拨:对学生思考探究成果给予点评并讲清知识点,使学生对问题清楚明了。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寻找最美杭州人》思考:为什么在杭州能涌现出那么多美丽的人?小结:人创造文化,文化塑造人生讲授新课:杭州是座美丽的花园城市,永远不缺最美。杭州城市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与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外,人们提到杭州,往往首先想到西湖,西湖作为杭州的象征,比较集中的体现了杭州城市文化的特色。围绕西湖产生的丰富文化内涵影响并渗透到整个杭州城市的文化生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杭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地称之为“西湖文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开放兼容,形态丰富;(3)雅俗相容,自然和谐;(4)优美秀丽,现代风范。独特的“西湖文化”打造了独特的杭州人文精神“精致和谐、开放大气”。下面进入杭州特色文化之旅。(视频《杭州形象宣传片》一、诗词文学杭州是历史文化之城,六大古都中的一个,土地肥沃,物产丰盈,在历史上远离战争,所以成了文人骚客的集中地点。“忆江南,最忆是杭州”等等经典的句子,都是间接告诉我们那时候的杭州文化的样子。这些文人骚客为杭州文化做出了贡献,也宣传了杭州的美景。白居易,苏轼都曾在杭州为官,为官期间为杭州西湖增添了两道美景白堤、苏堤。景和诗交融,景中有诗,诗中有景。二、民间文学???位列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可是闻名中外的民间故事,梁祝已经被改编成了各种文艺形式,梁祝已经遍布在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而杭州就是梁祝传说的发源地,万松书院就是他们同窗读书的地方。《白蛇传》和梁祝同为我国民间四大传说,在南宋时候开始流传,并且后来传到了日本、朝鲜等等。白蛇传对历史、民俗和艺术学有了很大的贡献,白素贞等形象成为了我国艺术作品中重要的典型形象。白蛇传的故事与西湖、雷峰塔等密不可分,让杭州有了更丰厚的文化。三、居住环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生活在杭州就是到了人间天堂。杭州气候适宜,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气候,被这种生活熏陶下的杭州人,性格温婉,清秀的外表,还有那温柔的“吴侬软语”也是杭州人的特点。杭州物产丰富,青山碧水之间,让杭州成为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杭州的美景美食也是不可错过的。四、丝绸文化???杭州有“丝绸之府”美称,丝绸的发展和人类发展的历史同龄。杭州人先民早在良渚文化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种桑、养蚕等技艺,经过发展,后来成为了宫廷贡品,被叫做“天下之冠”。之后杭州开始向世界各地出口丝绸,“丝绸之路”开始闻名世界。???丝绸华美,富足而又和谐,这和杭州人的气质不谋而合。杭州丝绸适合做装饰来用,富丽堂皇,却又很是实用,被称为“东方艺术之花”。小结:杭州就是一座流淌着道德血液的城市。杭州人温婉有理,杭州人热情助人,杭州人嫉恶如仇,杭州还有杭铁头和杭儿风。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自我接纳和开放的心胸;?对所承担的学习、家庭和工作具有胜任感;?充分发挥潜能;?有安全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创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杭州籍历史文化名人【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杭州萧山人。少善文词。好酒善饮,时人称其与李白等为"饮中八仙"。工书法,尤擅草隶。其诗以绝句见长,今存20首,其写景抒情之作清新潇洒,自成一格,感情深厚,通俗易懂,尤以《回乡偶书》流传较广。【毕升】(?~1051)宋代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杭州人。宋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做一层掺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熔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固定在铁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此外,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使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把印刷技术提高到新的阶段。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沈括】北宋钱塘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学者,十一世纪第一流的科学家。举平生见闻和研究所得,撰《梦溪笔谈》40卷。精研科学,用功极勤。【于谦】(1398~1457)明代政治家。字连益,号节庵。杭州人。宣德五年(1430)召为兵部右侍郎兼巡抚河南、山西都御史,在任19年,兴修水利,贷粮济贫,施药救难,廉政爱民,始终如一。正统十三年(1448)任兵部左侍郎。次年六月发生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蒙古瓦剌军进逼北京,朝廷一片混乱。于谦力排南迁之议,拥立景帝,被授兵部尚书,主持京师保卫战,终于击退了瓦剌军,以功加少保。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于谦以"谋逆罪"被杀。【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号定庵。杭州人。学务博览,于学术上提倡"通经致用",主张更法、改图、选拔人才,有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善诗文,计有诗词近700首,文章300多篇,有"龚派"之称,对开创中国近代文学新风产生了积极影响。【郁达夫】(1896~1945)作家。杭州富阳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著有小说《沉沦》等。部分小说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并对封建道德作大胆挑战。散文主要是游记,文笔优美。与鲁迅合编过文学刊物《奔流》。抗日战争时,在香港、南洋群岛一带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新加坡沦陷后,流亡苏门答腊。1945年被日本宪兵队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丹戌革岱。欣赏下列诗句并思考:这些诗句为什么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二、增强精神力量材料一:市委把杭州定位于“东方品质之城”,全方位开展文明建设。尊老爱幼、守望相助随处可见,忠、孝、仁、义、礼等传统美德被写入市委文件。作为破解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的一项帮扶制度,“春风行动”持续12年,募集资金超15.7亿元,帮扶困难群众超80万户;杭州举办了8届“敲门送温暖”的“邻居节”;连续8年评选“平民英雄”;2009年以来开展“寻找身边典型”活动,今年举行发现“最美杭州人”活动,总计400多位草根人物典型被发掘、宣传。材料二:杭州面向全国征集“我们的价值观”主题核心词,广泛开展“行业价值观主题与实践大讨论、大提炼、大行动”。在京杭运河上建起学习长廊,建成一个个“漕舫船流动书吧”“运河畔古旧书屋”。各个城区设立戏曲港、科普港、书画港、体育港、动漫港等10个特色学习港。????城镇乡村随处可见“书香社区”“学习书屋”。上城区评选“睦邻大使”,建立百姓自己的“睦邻会所”,打造“睦邻友好、文明礼让”的邻里价值观。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2、人全面发展的表现[来源:Zxxk.Com]3、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优秀文化巩固小结:(略)课堂升华:我的演讲?理由你最喜欢的一首歌:?你最爱看的一本书:?最令你回味无穷的电影:?最让你难忘的电视连续剧:?最令你鼓舞的名言佳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2.1感受文化影响 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2.2 文化塑造人生 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