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习近平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习目标:1.识记真理的含义和特点。2.理解实践的概念和特点。3.理解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要 服务于实践;培养学生勇于追求、探索真知的精神。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5分钟仔细阅读教材42-49页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准确。)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真理;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考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实践的概念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注意: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2、农民耕地 3、工人生产商品4、学生思考数学例题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7、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活动??? 对象??? 主体对号入座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活动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拓展深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的区分表现 侧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从一到多”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 讨论1分钟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讨论:下列句子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真理的含义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真 理谬 误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考点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2、真理的特征(1).真理的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 为什么?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①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②第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③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强调空间上(即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限制强调时间上(即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限制“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明(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真理是有条件的D 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B、真理是一种哲学范畴C、真理和谬误是截然对立的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C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来源 动力 唯一标准 目的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认识真理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追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反作用决定性质谬误特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课堂小结1.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3.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4.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5.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易混易错错,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错,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错,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实践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错,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错,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1、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B课堂演练2、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A3、“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BD4、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主要反映了A.真理的具体性 B.真理的相对性C.真理的条件性 D.真理的客观性B5、全国两会上,“妇女退休年龄是否应该推迟”这个多年来有争议的话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不同群体诉求反差大。这其中的原因是A.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产生不同认识B.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等不同,人们的认识往往不同C.在客观事物面前,真理只有一个D.人的认识总要经历一个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 6 、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A.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