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年新高考选考科目原创猜题卷5 信息技术试题(PDF版,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2020年新高考选考科目原创猜题卷5 信息技术试题(PDF版,有答案)

资源简介

浙江省 2020 年新高考选考科目原创猜题卷 5
信息技术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每小
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
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交通自动监控系统能够通过摄像头自动识别“斑马线前机动
车不礼让行人”的不文明行为, 并将该违法车辆的车牌号存
储到《文明创建信息库》中 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
???
的是
( )
A.自动识别“斑马线前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画面使用了 OCR
技术
B.自动识别车牌号码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C.更换高清摄像头可以使车牌号码识别效率更高
D.《文明创建信息库》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
答案 A 本题综合考查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
OCR 技术是指光学字符识别技术,是将图像中的文字识别出
来,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应用,识别人的行为不属于 OCR
技术;影响 OCR 识别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分辨率、倾斜校正
等;《文明创建信息库》面向用户,是为用户开发的数据库应用
系统。
2.下列有关电子邮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送电子邮件一般使用 SMTP 协议,即电子邮局协议
B.数据文件可以通过附件发送,也可以放在正文中发送
C.可以将收到的电子邮件不作修改转发给他人
D.当收件人地址不存在时,邮件会反复尝试投递
答案 C 本题综合考查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 发送电子
邮件使用 SMTP 协议,其全称为“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数据文
件一般通过附件发送,正文中一般只能添加文字、图像、超链
接等元素,并不能添加数据文件;收到的电子邮件可以直接转
发给他人;当收件人地址不存在时,邮件会退回到发件人
邮箱。
3.如图所示为使用 Word 软件编辑某文档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文中 M 用户设置了一处批注,“过”字也是 M 用户删除的
B.在 Word 软件中编辑文档,开启“自动更正”功能,文中就不
会有错别字
C.在 Word 中删除批注后, 被批注的对象也将随之被删除
D.保存当前文档后由其他用户打开该文档,修订和批注信息
仍然存在
答案 D 本题综合考查 Word 图文编辑的基本操作。 图中
批注[M1]表示用户名缩写为 M 的用户进行了批注,该批注的
序号为 1,修订中的删除并不能确定是不是 M 用户删除;开启
“自动更正”功能,可以对软件预设的错误进行更正操作,并不
能实现完全的纠错功能,仍然可能会出现错别字;删除批注内
容,批注框仍然会被保留,批注对象也不会发生改变;保存文
档将使得批注和修订信息一同被保存。
4.使用 UltraEdit 软件观察字符的内码,部分界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逗号“,”的内码用二进制可表示为 00101100 00100000
B.存储图中字符共需要 13byte 存储空间
C.“2020”的内码用十六进制可表示为 32 30 31 40
D.图中共有 4 个 GB2312 码,6 个 ASCII 码
答案 D 本题通过 UltraEdit 软件考查字符的内码。 在计
算机内部,字符是用内码表示,内码为二进制形式,为表示方
便人为转换为十六进制形式。 ASCII 码采用 1byte 中的 7bit 来
表示信息,其范围用十六进制表示为 00~7F,而 GB2312 码采
用 2byte 表示信息,图中所示内码可按下表所示进行划分。
C3 FB BE ED BE AB B E0 2C 20 32 30 3 39
名 卷 精 编 , 空格 2 0 9
5.以下关于多媒体技术的说法不正确
???
的是 ( )
A.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文字 声音
图形和图像等
B.多媒体文件适用于有损压缩,程序文件 数据文件不适用于
有损压缩
C.多媒体数据在计算机内部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和运算
D.JPEG MPEG 都是图像编码标准,PAL NTSC 都是视频编码
标准
答案 D 本题考查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常识。 JPEG 是静态
图像压缩标准,MPEG 是动态图像压缩标准,PAL 和 NTSC 都
是视频制式,表示帧频。
6.小卉同学在 Flash 中制作了单场景动画,并将动画导出为 AVI
格式影片,导出界面如图所示,若导出后的视频文件存储容量
为 450MB,则动画播放时长为 ( )
A.3.0s B.30s C.120s D.240s
答案 B 本题考查视频存储容量的计算。 450?1024?
1024 = (1024?768?16 / 8)?10?t,解得 t = 30。
7.以下 VB 表达式的值为" 2019"的是 ( )
A.Len(" 2?10^3+0?10^2+1?10^1+9" )
B.Str(2010)+Str(9)
C.Str(2019 \10 + 1818)
D.Sqr(2019)^2
答案 C 本题考查 VB 函数的应用。 Len()函数用于求字
符串的长度,Str()函数用于将数值型变量转化为字符型变量,
Sqr()用于求算术平方根。 注意本题所求" 2019"为字符串。
8.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所示,执行该流程,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A.第一次循环结束时,x 的值为 125
B.第一次循环结束时,y 的值为 15
C.循环结束时,输出 y 的值为 521
D.循环结束后,x<>0 执行了 3 次
答案 C 本题考查算法流程图的阅读。 据题图可知,该算
法实现了将 125 逐位分解,逆序输出,最后输出 y 的值为 521。
第一次循环结束后,x=x \10= 12,y = 0?10+125 mod 10 = 5,循
环一共执行了 3 轮,循环判断条件 x<>0 执行了 4 次。
9.有如下 VB 程序段:
y = 0
n = Len(Text1.Text)
For i = 1 To n
c = Mid(Text1.Text, i, 1)
If c >= "0" And c <= "9" Then
x = Val(c): a(x) = a(x) + 1
End If
Next i
For i = 0 To 9
If a(i) > 0 Then y = y + 1
Next i
Label1.Caption = Str(y)
a 数组各元素的初值为 0,程序运行时,在文本框 Text1 中输入
内容“pi = 3.1415926535”,单击按钮 Command1 后,标签 Label1
中显示的内容是 ( )
A.6 B.7 C.8 D.9
答案 B 本题考查 VB 程序的阅读能力。 第一个 For 循环
的作用是统计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存入相对应的数组元素
里,第二个 For 循环的目的是统计出现过的数字个数。
3.1415926535中 0,7,8 共 3 个数字没有出现过,所以出现过的
数字有 10 3= 7 个。
10.下列 VB 程序段的功能:生成 n 个不重复的随机整数,保存在
数组 a 中,并升序排序
Const n = 6
Dim a(1 To n) As Integer, f(1 To 10) As Boolean
Dim tmp As Integer,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t
As Integer
'f 数组各元素的初值置为 False,代码略
For i = 1 To (1)
t = Int(1 + Rnd ? 10)
If Not f(t) Then
a(i) = t : f(t) = True
For j = (2)
If a(j) < a(j - 1) Then
tmp = a(j): a(j) = a(j - 1): a(j - 1)
= tmp
End If
Next j
Else
(3)
End If
Next i
上述程序段 3 个方框处的表达式分别为 ( )
A.(1)n 1 (2)2 To i (3)i = i 1
B.(1)n (2)i To 2 Step 1 (3)i = i 1
C.(1)n 1 (2)2 To i (3)t = Int(1 + Rnd ? 10)
D.(1)n (2)i To 2 Step 1 (3)t = Int(1 + Rnd ? 10)
答案 B 本题考查循环、数组以及冒泡排序算法的 VB 程
序实现。 (1)生成 n 个数,所以循环终值为 n。 (2)从当前已
生成的总数 i 开始到第 2 个元素结束进行冒泡排序。 (3)当 f
( t)= True 时,表示当前生成的随机数有重复,此时循环变量 i
回退 1 个位置。
11.数组元素 a(1)到 a(5)的值依次为 20,12,18,24,35,数组
flag()的初值均为 False,执行下述程序后,数组元素 flag(1)
到 flag(5)中,值为 True 的个数是 ( )
i = 1
Do While i <= 4 And flag(i) = False
For j = 5 To i + 1 Step -1
If a(j) < a(j - 1) Then
k = a(j): a(j) = a(j - 1): a(j - 1) = k
flag(i) = True
End If
Next j
i = i + 1
Loop
A.1 B.2 C.3 D.4
答案 B 本题考查冒泡算法的应用,flag( i)用于记录当
前第 i 遍排序是否有数据交换,最终数组元素 flag ( 1) 到
flag(5)中,值为 True 的个数即表示数据交换的次数。
12.某二分查找算法的 VB 程序段如下:
key = Val(Text1.Text)
i = 1
j = 9
Text2.Text = ""
Do While i <= j
If key = a(m) Then Exit Do
If key < a(m) Then i = m + 1 Else j = m - 1
Text2.Text = Text2.Text + "" + Str(a(m))
Loop
数组元素 a(1)到 a(9)的值依次为 88,75,70,68,61,58,55,
50,43,文本框 Text1 中输入的值是 58,执行该程序段,文本框
Text2 中显示的是 61,50,55,则方框处的代码应为 ( )
A.m=(i+j+1) \2 B.m=(i+j) \2+1
C.m=(i+j) \2 D.m=(i+j 1) \2
答案 A 本题考查二分查找算法的 VB 程序实现。 Text2
中显示的是每次查找的中值 m,根据中值的顺序,可得中值 m
的表达式为( i+j+1) \2。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第 13 小题 4 分,第 14 小
题 8 分,第 15 小题 7 分,第 16 小题 7 分,共 26 分)
13.小李收集了我国 2017 年部分地区生产总值相关数据,并使
用 Excel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如图 a 所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5
图 a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占总生产总值比例(%)”数据是用公式计算并使
用函数 ROUND()四舍五入取 2 位小数得到的,则 H4 单
元格中的公式为
(提示:占总生产总值比例(%)= 地区年总生产总值 / 总
生产总值×100;函数 ROUND 将数字四舍五入到指定的
位数,例如:ROUND(3.1415926,2)的结果为 3.14)
(2)根据图 a 中的数据制作图表,如图 b 所示,则创建该图表
的数据区域是
图 b
(3)小李想统计西部地带年总生产总值最大的地区,以下操
作可行的是 (多选,填字母)
A.在第 A 列筛选出西部地带,然后在第 G 列使用“10 个
最大值”筛选项筛选最大的 1 项
B.在第 G 列使用“10 个最大值”筛选项筛选最大的 1 项,
然后在第 A 列筛选出西部地带
C.以地带为主关键字,年总生产总值为次要关键字降序
排序,选择西部地带的第 1 行
D.以年总生产总值为关键字降序排序,然后选择第一次
出现的西部地带所在行
答案 (1) = ROUND(G4 / G$18?100,2) (2) B3,B8:
B11,G3,G8:G11 (3)CD
解析 本 题 综 合 考 查 Excel 数 据 处 理 的 基 本 知 识。
(1)Round()函数的作用是对数据进行四舍五入,H4 单元格
的公式为西部地带年总生产总值(G4) / 全部地区总生产总值
(G18),由于公式需要向下填充,因此 G18 单元格的数据需
要进行绝对引用。 (2)根据 x 轴(地区分类)和图例(年总生
产总值)可划定图表的数据区域。 (3)由于筛选是按整列数
据进行筛选的,故对多个列同时进行筛选实则为多个条件的
“交集”部分,因而无法实现在第一个条件的筛选结果中进行
第二次筛选,A 选项中第二次筛选的结果实际为 G 列中所有
数据的最大的 1 项。 所以像这样在某个类型中的部分数据
一般结合排序和筛选两个操作来进行,选项 C、D 均可行。
14.小梦同学创作主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媒体作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作品前,小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规划 下列属
于需求分析阶段的有 (多选,填字母:A.该作品
要求生成 SWF 文件发布到 web 上 / B.确定需要哪些素
材及其获取方式 / C.确定将作品划分为 3 个主要模块 /
D.将作品设计为交互型动画类型)
小梦同学首先编写了如图 a 所示的制作脚本,并使用
Flash 制作并合成多媒体作品,其时间轴界面如图 b
所示:
场景: a n
类别序号:2
进入方式:由“ load”场景单击“PLAY”按
钮进入
呈现方式:
① 背景内容淡入出
现在画面中间,铺满
整个舞台
② 文字 、文字 2、文
字 3 出现在画面标
题文字下方
③ 其他脚本略
呈现顺序说明:
① 动画开始即淡入出现背景内容
② 背景动画开始,背景音乐即响起,直到
动画结束
③ 背景淡入结束后,文字 、文字 2、文字
3 接续出现
④ 中国梦标题自始至终在画面右上角闪
闪发光
⑤ 动画持续播放 5 秒钟后自动打开同目
录下的 “中国梦 sw ” 文件,并关闭当前
文件
图 a
图 b
(2)测试影片时,发现“中国梦”图层的标题文字闪闪发光,
结合图 b 可知 “中国梦” 图层第 1 帧添加的实例是
类型的元件 (填元件的类型)
(3)根据图 a 所示的脚本,文字 1 图层的动画与脚本不符,应
做的调整是
(4)“背景”图层被锁定,在编辑时 (填:能 / 否)
设置文档背景颜色
(5)测试影片时发现动画播放到最后 1 帧时,“中国梦”图层
的内容消失了,为使“中国梦”图层的内容始终显示在画
面上,在不改变其他动画播放效果的前提下,能达到目的
的操作有 (多选,填字母)
A.复制“中国梦”图层第 1 帧的内容,在第 60 帧执行“粘
贴到当前位置”操作
B.选中“中国梦”图层第 60 帧,执行“清除关键帧”操作
C.选中“中国梦”图层第 60 帧,执行“插入帧”操作
D.选中“中国梦”图层第 59 帧,拖动到第 60 帧
(6)为实现脚本呈现顺序说明中⑤所示的目的,应在背景图
层第 60 帧设置的动作脚本是
答案 (1)AD (2)影片剪辑 (3)文字 1 图层第 1~ 11
帧整体后移到 11 ~ 21 帧处 ( 4) 能 ( 5) ABD ( 6)
getURL(“中国梦.swf”);fscommand(“quit”)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使用 Flash 进行作品合成创作的基本
知识。 (1)需求分析作为多媒体作品创作的第一个步骤,主
要包括应用需求分析和创作需求分析。 A 是创作需求分析,
B 是媒体元素分解,属于脚本编写的最后一个步骤,C 是规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5
设计阶段的系统结构设计步骤,D 是结构类型设计,属于创
作需求分析步骤。 (2)图 b 中“中国梦”图层只有一个关键
帧,没有补间,却能实现动画效果,只能通过影片剪辑实现。
(3)脚本描述为背景淡入动画结束后,文字 1、文字 2、文字 3
接续出现,所以需要将文字 1 图层第 1~ 11 帧整体后移到 11
~21 帧处。 (4)背景图层被锁定,是指背景图层上的内容被
锁定,不能编辑,而文档背景颜色在文档属性处设置,两者没
有必然联系。 (5)“中国梦”图层第 60 帧为空白关键帧,可清
除关键帧,可复制相应内容来粘贴,也可将前面的帧拖过来
替换。 (6)getURL()语句可用来打开指定的文件,将文件名
作为参数写在括号内即可,文件名需要用引号引起来;fscom
mand()语句用来调用系统命令,关闭文件的命令为 quit,作
为参数同样需要用引号引起来。
15.输入数据排序:BOBO 同学编写了 VB 程序,在 Text1 中输入
数字,点击“加入”按钮(Command1),将输入的数字写入数组
a()中,使数组 a()保持有序 程序运行界面如图所示,回答
以下各题:
(1) 根据代码结构可知,语句①处的 SetFocus 是 Text1 的
(单选,填字母:A.属性 / B.事件 / C.
方法 / D.过程)
(2)根据图中数据,第 11 次输入值为 99,则插入数组中的位
置为
(3)将划线②处的语句补充完整
(4)划框③处的语句有误,请改正
Dim k As Integer
Dim a(1 To 20) As Integer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temp = Val(Text1.Text)
Text1.Text = ""
Text1.SetFocus '语句①
i = 1
Do While i <= k And a(i) < temp
i = i + 1
Loop
For j = k + 1 To i + 1 Step -1

Next j
a(i) = temp
k = k + 1
List1.AddItem "第 " & k & " 次输入值为:" & temp
& ",插入数组中位置:" & i
List2.Clear
For j = 1 To k-1 '语句③
List2.AddItem "a( " & i & " ) = " & a(i)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k = 0
End Sub
答案 (1)C (2)7 (3)a( j) = a( j 1)
(4) i = 1 To k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 VB 程序阅读的能力,题中程序主要
采用了“插入排序”算法,这属于对教材上排序算法的扩展和
补充。 (1)语句①Text1 是文本框对象的名称,从代码分析,
Text1.SetFocus 后面没有其他语句,所以不是赋值语句,也就
不可能是给对象的属性赋值了;事件是用下划线( )连接在
对象名后面,也不符合这种语法格式;过程由“对象名 事件
名”组成,也不符合这种语法格式;事实上,Text1.SetFocus 表
示获取输入焦点,是 Text1 对象自身所具有的行为,是典型的
方法。 (2)从代码 Do While 的条件 a( i) < temp 中可知,只有
输入a( i)比输入值 temp 大时才会退出循环,当有重复数据输
入时,是排在重复数据前面的,故第 11 次输入的 99 应排在
80 后,即第 7 位。 (3)有新数据插入时,k 值加 1,从 k + 1 到
i 结束的整段数据后移 1 位,腾位置以便写入新数据。 (4) k
的值为计数器,用于记录输入数据的个数,For 循环内部是对
a( i)输出,故改为 i = 1 To k 。
16.对一个 n×n 的矩阵以“行”为单位进行升序排序,下表所示是
一个 4×4 的矩阵以“行”为单位进行升序排序的结果
6 5 9 0
3 5 3 8
3 7 9 2
0 7 5 2
?
0 5 6 9
3 3 5 8
2 3 7 9
0 2 5 7
BOBO 编写了实现上述功能的 VB 程序:程序运行时,在文本
框 Text1 中输入 n(1≤n≤9),单击“产生”按钮 Command1 产
生 n×n 个随机数,其范围为[0,9],随机存储在数组 a 中,并
以 n×n 矩阵的形式输出在列表框 List1 上 单击“排序”按钮
Command2,对 n×n 矩阵以“行”为单位进行升序排序,并在列
表框 List2 上输出排序后的矩阵 程序运行界面如图所示
(1)实现上述功能的 VB 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
代码
Dim n As Integer
Dim a(1 To 100) As Integer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s As String
s = ""
n=Val(Text1.Text)
For i = 1 To n ? n
a(i) = Int(Rnd?10)
s = s + Str(a(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If ① Then
List1.AddItem s
s = ""
End If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t As Integer
Dim s As String
s = ""
For i = 1 To n ? n
k = i
For j = i + 1 To ②
If a(j) < a(k) Then k = j
Next j
If k <> i Then t = a(k): a(k) = a(i): a(i)
= t

If i Mod n = 0 Then
List2.AddItem s
s = ""
End If
Next i
End Sub
(2)程序中所使用的排序算法是
(填算法名称)
答案 (1)① i Mod n = 0 ② (( i 1) \n+1)?n ③ s= s
+Str(a( i)) (2)选择排序算法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 VB 知识的应用能力。 矩阵的
问题本质上就是数组的分段处理,矩阵排序最终还是要落实
在数组的区间上,找到每一段的头指针和尾指针位置,中间
的排序过程就非常轻松了。 (1)①处当 i 循环到矩阵每一行
结束位置时,输出该行数据,通过判断 i 是否能被 n 整除就能
知道是否到该行的结尾位置。 ②处数组指针 i 循环到矩阵的
某一行时,求出该行的结尾位置,在 i 到结尾位置区间内找最
值,交换,并进行排序操作。 这里需要注意,因为要考虑 i 正
好在某一行最后位置上时,整除会少一行,所以在处理矩阵
问题时,不能写成 i \n+1。 ③将刚排序完成的 a( i)写到字符
串 s 的后面,为后续输出作准备。 (2)本题程序先选出最值,
然后交换到 a( i)位置,再写入字符串 s 的后方,是典型的选
择排序算法。
????
????
????
????
????
????
????
????
????
????
????
????
????
????
????
????
????
????
????
????
5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