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在古代走过的辉煌历程[]2.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汉字和史学典籍[]3.识记汉字及史学典籍的作用、意义4.了解中华文化近代走向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5.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二、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中华文化与其他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比较分析能力2.通过分析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2.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3.主动去弘扬中华文化【教学重点】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教学难点】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总结。【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就要求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共同来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古代辉煌的历程学生看书p62页,根据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感想。教师分析: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发源于古代的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发展时期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时期宋元明明清文化思想[]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泛吸收外域文化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儒家思想正式形成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点拨:“文化名人”介绍我国儒学宗师孔子的生平,主要评析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同时,适当鼓励激发学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来源:学科网](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①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点拨:“相关链接”描述了我回汉字的发展过程。方言、民族的多样化与汉字的统一性,深刻表述了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民族凝聚力中的巨大作用。(2)史书典籍。①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点拨:“相关链接”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吏书其籍.我国的史书典籍种类多、规模大、存留丰富、影响深远,记载传承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的衰微[]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书面作业]第二教材P40第8题【教学反思】本课时内容简单容易理解,主要是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全面认识和培养学生学习了解研究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真正担负起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任。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除要钻研教材、理论学习外,还要加大对重大时政的敏感性,并养成知识积累的习惯;同时还要更多地研究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研究学生的知识需求,根据这种要求组织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课标要求: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2、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2、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情景设置法、讨论法、讲授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义、版书相结合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播放视频《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含义各不同》。(请同学们看视频、并思考福娃所传递的精神跟我们的中华文化的关系)福娃是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看完视频介绍,大家能说出福娃们所传递的精神跟我们中华文化有什么关系吗?师: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这些都体现出我们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巨大的包容性。体现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板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二)推进新课[]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们今天具体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加以说明。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多媒体展示古代陶瓷、苏州园林、古代文学的图片)刚才展示的这些图片都属于文学艺术,除此之外,文学艺术还包括中国玉器艺术、中国书法艺术、中国青铜艺术、中国古代音乐乐器……设疑:从刚才的图片中,你能发现文学艺术的哪些特点特点:中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辉煌、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地位: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现,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3、中华文化中的科学技术幻灯片展示图片古代四大发明、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古代天文仪器-日晷……下面我们看下相关链接(都江堰)幻灯片播放视频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非常发达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A、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年)B、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C、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地位:从一般意义上论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演变、丰富和发展都有一定的生存环境。受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影响,我国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文化,它们既渐趋合一,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我们来看一个视频《江南》刚才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北方的文化。幻灯片展示图片除此外,我国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草原文化、滇黔文化、荆楚文化……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1)形成原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通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2)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我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1、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多媒体显示图片和资料)(1)闻名中外的石窟文化(2)优秀的民族文化(3)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4)少数民族文字2、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2)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3)多民族文化的意义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两节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家还记得上节课老师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吗?中华民族特有的包容性。包容性就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接力量之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