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教案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教案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2份打包)

资源简介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观察和认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来源:学,科,网]
1、过程:指导课前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究中国传统习俗、建筑、文艺和思想,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利用课堂时间让个别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在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在学习中,继续与学生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明确其作用的双重性,并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方法: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3、教学手段:电子教学课件。 ?[来源:学_科_网]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2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传统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来源:学_科_网]
学生平时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对研究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状况这一课题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参与积极性。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讲还不够宽,思考问题的角度还不够广。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
4教学过程
传统文化面面观 导入:FLASH视频《说唱脸谱》——传统文化的继承 (多媒体展示)京剧、中医、国画。 设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三大国粹 学生讨论:中国的”三大国粹”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归纳: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传统文化带有自己的民族的色彩 ?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 ?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通过对中国的”三大国粹”共同特点总结,我们就可以明确感受到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种传统文化保留到今天仍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得出传统文化的含义。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教师讲解:相对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是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它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 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薪火相传、稳定延续下去,这就是文化的继承。这种继承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也就是说,我们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始新的生活、发展我们时代文化的。而这种继承,就表现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中。  多媒体展示: (2).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 ①、传统习俗(“中国红”、中华民族的民族节日及庆祝方式)  ——传统习俗: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世纪之冠”的建筑风格,结构独具魅力:北京老四合院建筑特点、北京菊儿胡同北京菊儿胡同对其继承等)  ——传统建筑: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诗词歌赋的文学、吹拉弹唱的戏曲、粗犷豪迈的陕北腰鼓等) ——传统文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和谐观念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由朴素到科学的过程) ——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讨论总结:四中传统文化形式的含义、影响、地位及实例,让学生对课本基本知识全面系统把握。 2.传统文化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图片:长安塔  1)设问:1、当世园会长安塔设计出来后,马上就得到世人的认可,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评价“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为什么? 2)、很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在长安塔中体现说明了什么?  3)、长安塔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不是被原封不动的继承下来了?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又会呈现新的内涵。   
(2).鲜明的民族性。各民族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由于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而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使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来源:Z#xx#k.Com]
(3).历史传承性 播放视频:百家讲坛《金正昆讲礼仪》 多媒体展示: 《二十四孝图》卧冰求鲤、为母埋儿。  设问:以上对正反两方面实例对我们有何启示? 
3、传统文化的作用 通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作用。       辩论赛思想大碰撞 正方:传统文化是财富,应全盘吸收。  反方:传统文化是包袱,应全盘否定。   结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通过以上紧张激烈的辩论,我们我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待合理的,健康的文化,要继续保持发扬;对待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要“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讲了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作用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为了能使大家更加深刻的感悟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同学们的紫国热情、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我建议:集体起立,朗诵诗《龙文》 
课后思考题:素材《柳公权》,陕西铜川人,我国“四大书法家”。 设问:如何保护和继承中国的书法艺术?
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来源:Z.xx.k.Com]
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基础较薄弱,虽然高中政治已经学习了一年,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入门。都是捡了西瓜丢了芝麻,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不理想。
3重点难点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听音乐,提兴趣
"中国风",就是指那些流行音乐作品融入了具有中国民族化的音乐元素、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古诗词,或具有中国古典文学意蕴的歌词及中华民族古老的艺术审美和优秀的传统品格。学生例举中国风的音乐,并赏析《青花瓷》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自学导读: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及要求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活动3【活动】自主探究[来源:Zxxk.Com]
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使得《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作词的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词描绘了传世青花瓷的古朴风采,加上周杰伦唱腔柔情古朴,略带江南戏曲雏形,再混合复古音乐,构成佳作. 学习探究一: 1、从材料中说明《青花瓷》的创作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2、在文化继承时应该怎么做?怎么样发展?
活动4【讲授】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评论[来源:学#科#网]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传承) 区别:?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联系: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B.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
活动5【活动】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评论
向学生展示服装文化变迁、功夫熊猫、数字莫高窟、百家争鸣[来源:Zxxk.Com]
(学生探究三)是什么因素推动上述文化的发展? 得出结论: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制度的变迁、科技进步、思想运动
活动6【讲授】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评论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③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来源:学科网]
活动7【导入】课堂小结
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传承)
2、要求: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