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麻城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八年级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1—20题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凃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3.21—25题为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体:本体,根本,指中国伦理纲常经史之学;用:作用,指西方科技之术)。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 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 D.崇尚中体西用2. 1871年,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名奏请“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肆业(求学),实力讲求,以仰副(辅佐)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材料表明洋务派选派留学生出国旨在A.改革传统教育体制 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C.寻求实业强国之道 D.培养维护统治之才3.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基于这一认识,康有为、梁启超等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的A.科学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生活方式4. 维新运动期间,维新人士创办《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翻译西方著作,创办京师大学堂,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表明维新运动A.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B.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C.不可能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D.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思想5. 一位俄国记者对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作了如下记述: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 了下去。该记述反映的事件是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C.黄花岗起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6. 《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B.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7. 1912年,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辛亥革命说“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共和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后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三权分立原则有效实施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8. 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这样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此举针对的是袁世凯A.解散国民党 B.刺杀宋教仁C.复辟帝制 D.牺牲民族利益9. 1917年,《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文章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文章的作者是A.陈独秀 B.鲁迅 C.胡适 D.李大钊 10.右图是《青年杂志》封面,这本杂志最可能宣扬的观点是A.民主科学 B.君主立宪C.自强求富 D.孔孟之道11.1919年5月,北京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积极参与了北京高校学生代表集会,筹划并参与了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学校全体师生还致函北京《晨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爱国热忱彭湃不已。”材料反映了A.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影响力空前提升 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民众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D.社会思想界呈现多元化的格局12.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这说明五四运动A.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开启了近代的民主革命历程 D.广泛深入的动员了人民群众13. 《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此,毛泽东指出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原因是A.中共“三大”的召开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基本扫除了北洋军阀势力 D.国民革命军的建立14.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湘赣边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个革命根据地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5.1936年12月底,在各方的努力下,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C.消除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矛盾 D.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16.抗战期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碍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A.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C.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 D.打破了同民党的经济封锁17.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文中“毛泽东先生来了”是指毛泽东A.签署《双十协定》 B.出席政治协商会议C.应邀参加重庆谈判 D.参加日本投降仪式18.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行动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9.清末以来,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文明结婚、集体婚礼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新式的旗袍、中山装也备受人们青睐。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A.崇洋逐新趋向 B.婚姻自主意识C.民族复古情怀 D.自由平等风尚20.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创办于A.洋务运动时期 B.百日维新期间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中华民国初年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第21、22、23题各12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4分,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以曾、左、李为代表的洋务派受“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既忧心清王朝衰败,也深恐中国被列强吞噬,因而力主“新政”,改弦更张以谋求“自强”……先后设立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第二阶段办起了一些民用企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河北的开滦煤矿,天津等地的电报局、织布局等。——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开始艰难的近代化探索。……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但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洋务运动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发起“新政”的目的,并概括“新政”的主要内容。(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官办企业存在的缺陷。(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洋务运动。(4分)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满清入关以来,待遇汉族不平等,人民积怨已深,迄乎近世,吴樾、徐锡麟、熊成基、汪兆铭、胡瑛等,皆牺牲一己,与满族为仇,以(因为)时机未至,事皆不成。……人心愈愤激,武昌义旗一举,全国响应。清廷知战争久延,必启瓜分,遣使与民军议和。时孙文自海外归,被举为临时大总统,组织临时政府于南京。磋议两月,议定优待皇室条件,于是清帝逊位。孙文亦辞职,参议院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南北统一,遂为亚洲第一共和国。——1912年10月版《小学历史教科书》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鲁迅《朝花夕拾》根据材料一,归纳武昌起义能够成功的因素。(4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武昌起义爆发至袁世凯上台中国政局的变动历程。(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存在的局限性问题。(2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意义。(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绘画 材料二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学历史教材(1)材料一所示的绘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4分)(2)材料二所示的早期工人刊物,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2分)(3)材料三所述“大会”指什么会议?(2分)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根据材料一,概述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4分)(2)根据材料二,毛泽东认为红军长征有什么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红军长征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歌曲《松花江上》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1)根据材料一,指出是什么事件迫使东北人民背井离乡。(2分)你怎样认识该事件在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及其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表现。(6分)(3)根据材料三,你怎样认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2分)2019年秋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BADAACC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BBDCCBAB二、非选择题(共60分。第21、22、23题各12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4分)21.(1)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抵御外侮,维护清王朝的统治。(2分)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2分)(2)为封建官僚控制;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依赖性。(4分)(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封建主义产生了一定冲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任答两点即可)(4分)22.(1)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动摇了清朝的专制统治,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人民对清朝统治强烈不满;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武昌起义;武昌革命党人的英勇战斗。(任答两点即可)(4分)历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北议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清帝退位——袁世凯上台。(答出两点且时序正确即可)(2分)(2)反封建不彻底。(2分)(3)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23.(1)五四运动。(2分)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分)(2)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使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答出一点即可)(2分)(3)中共一大。(2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答出两点即可)(4分)24. (1)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被迫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2分)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2分)(2)宣传了红军的革命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扩大了红军的影响。(2分)(3)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答出两点即可)(4分)25. (1)九一八事变。(2分)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4分)(2)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全民族的持久抗战。(言之成理,答出一点即可)(2分)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开展敌后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军事上答具体战例亦可)(4分)(3)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本军队;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任答一点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9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doc 八年级历史答题卡.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