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第二框 青春有格学习目标1.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2.理解“行己有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3.理解“止于至善”的含义4.理解“止于至善”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做一做请同学们不借助画图工具,画出3个圆圈,3个正方形。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规:圆规矩:呈直角的尺子规矩: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否则就不能成功。画完后有何感想?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字你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思考: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做人总会收到一些规则的约束,总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 龚自珍译义:我奉劝天帝(这里是指朝庭)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译义: 指文章或讲话内容要具体而充实,不能说没有意义,空洞的话。做事要有一定的原则,不能依凭自己个人喜好随心所欲,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里的“格”指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这些语句中的格:法式、标准、规格、品格、格调小结: 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有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到底需要哪些品质?板块一:行己有耻 ---青春探索的底线 写在P28框题后(1)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2)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可逾越。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3)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才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行己有耻”的原因 题目写在P28页第一段上“行己有耻”的含义 题目写在P28页第一段旁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意思: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阅读感悟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出生以来五十多年的往事。把其生活中违背道德的小事披露无遗,其中忏悔了他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一次他偷了主人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污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屈辱。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还隐隐作痛。卢梭做的对么?内心隐隐作痛说明卢梭是个怎样的人?(1)错误(2)有羞耻之心思考: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5点 题目写在P28页第二段旁左上角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③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④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⑤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有所为,有所不为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羞恶之心”对我们的行为有何作用? 题目写在P28页第二段旁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译义: 指做错事、做坏事感到羞耻,产生憎恶的心情,人常怀羞恶之心,可正身,可养浩然之气,可明察,知进取,可成千秋之伟业。请你从不同方面列举一些你觉得可耻的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纪律、规章、法律、道德。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行人走斑马线;学校制度:不迟到、不旷课、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社会道德:不乱扔垃圾、爱护公物探究与分享社会生活中存在很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互相尊重、、、、、 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P28+29) ④“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创造着我们自己。 ③“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明白自己犯错就最终到了该学习礼仪的时候了,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活动:时事解读2016年年初,泰州市委市政府新设立“蜗牛奖”,明确将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发放“蜗牛奖”。“蜗牛奖”虽不算处分,但比处分尖刻得多,足以刺痛任何获奖者的神经,从而唤醒羞耻心,让官员知耻而勇,主动作为。思考与交流:1.泰州市委市政府新设立“蜗牛奖”的目的是什么?旨在唤醒官员的羞耻心,让他们知耻而勇,主动作为。2.假如你不幸获得该奖,你打算怎样做?要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3.假如你是他的同事,你又会怎样做?要以此为戒,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1)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2)做法: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④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⑤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p28-29)什么叫“行己有耻”?我们该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1、“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2、它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羞恶之心的作用?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p29板块二:止于至善“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鼓励天下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是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是一种美好的、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怎样理解“止于至善”的内涵?思考:止于至善,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题目写在P29页第一段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表达了倾慕、向往之意。(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p29(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p30(3)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p31(4)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p32怎样做到“止于至善”?(要求)4点 题目写在P29页第二段旁 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微尘”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他们说是要替朋友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记录中,“微尘”在非典期间捐款两万元,在新疆喀什地震时捐款五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元,向湖南灾区捐款五万元……这位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露面。于是,青岛市民开始了寻找“微尘”的行动。有人认为,“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也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现在,“微尘”已经超越了一种称谓,成为不留姓名无私奉献公益事业的群体、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思考:谈谈你对材料的感悟行善在于心,在于行动。我们要从点滴小事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1)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2)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3)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好榜样的作用/影响/重要性 题目写在P30页这一段上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关键词:向他学习,看齐。在生活中寻找“贤”并将他们作为榜样活动三:身边的榜样 小强参加了微公益志愿者团队,每周都抽空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一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小强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小明说:做好事,就要做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到敬老院做义工微不足道。 小刚:他能坚持一辈子?我才不相信呢! 小红:虽然我没做过,不过小刚能做到,我也可以试试。 小兰:小强真棒,换成我,不一定能做到。思考并交流:(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2)面对学校的号召,你会怎么做?活动小结(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小明、小刚的观点是片面的,“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只要去做,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小红的观点是正确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他们学习。(2)我们要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国家贡献我们的力量。 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我,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关键词: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选择?——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自律、自治,能严守道德准则,不做不符合道德的事。故事一: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故事二: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思考并交流:杨震和许衡身上体现了哪种优秀品质?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止于至善的人还应该具哪些品质?诚实、自信、善良、宽容、勇敢、坚毅、关爱他人、爱国《大学》中说:“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认识、研究便可从中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贵到天子,贱至百姓,无论高低贵贱,无分地位高下,在修养自身的道德品行方面是一致的,那就是古人“以德为本”的概念,就是所有为人的根本。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春不可辜负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这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青春有格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知廉耻,懂荣辱有知耻之心知耻而后勇树立底线意识增强自控力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学习榜样,汲取力量养成自我省察习惯修身为本,学习成长“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这就是要求我们“行己有耻”。引导我们辨别是非,作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个人的情感好恶 B.自身的愿望 C.羞恶之心 D.他人的评价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