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第二单元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上课时间 使用教材 人教部编版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子目的内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北宋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以来,为加强皇权,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都在围绕几个问题做文章:一是相权与皇权的关系;二是军事权力的掌控;三是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武将跋扈、兵变篡权以及地方势力割据一方成为社会顽疾,危害社会安宁。宋太祖通过解除武将的兵权,实现了皇帝对军事权力的直接掌控,从根本上消除了武将对皇权及社会安定的威胁。在抑制武将的同时,宋太祖大力提升文官的地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在全社会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在解决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方面,北宋统治者通过扩充宰相府(政事堂)的宰相、副宰相人数,提高枢密院的地位,增设三司使,达到分割相权、削弱宰相地位的目的。在地方上,北宋通过任用文官做知州知县,并且增设通判和转运使来分割地方官的权力。这些措施,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权,另一方面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大量官职的设立,官员的不断扩充,也使得北宋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学生情况分析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和措施难以理解。但他们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因此这节课借助多媒体平台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历史想象,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教学重 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 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辅助资 料历史教科书、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 教 学 与 学 习 过 程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导入 图片导入猜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便宜的建国看一看1、请同学们看视频反映什么历史事件?(提问)学生阅读课本后,找出北魏建立的时间及统一黄河流域时间。找一找2、陈桥兵变历史要素说一说1.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和后继者通过武力结束割据局面,他们的策略是什么?为什么?2.完成全国统一了吗?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陈桥兵变(学生回答)自主: “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学生简略回答,不必过多停留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没有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论从史出最伤神的守护看一看宋太祖和赵普对话材料理一理1.加强中央集权措施项目 措施 作用集中兵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权2.重文轻武政策目的措施影响2、想一想北宋政治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学生通过阅读、找出答案回答)合作课本梳理探究学会归纳,总结知识阅读课文,找出知识, 最两难的评价材料1: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才追上宋代的水平。 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2.材料2: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分小组讨论)出示答案(老师出示附图,完善知识示意图)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使经济发展、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学会辩证地看问题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作业 第6课 优化设计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地研究了《课标》要求,落实课标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平时常用的板块式教学展开,条理较为清晰,逻辑性强。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效果明显。但由于课程内容多,学生归纳较难,所以对历史细节的呈现偏弱,不利于最佳地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