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地域差距显著 课时作业(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地域差距显著 课时作业(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三课 地域差距显著
课时作业(解析版)
1.造成自然景观和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洋、地形 B.气候、季风
C.河流 、地形 D.地形、气候
2.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造成塞北与江南景观差异的自然要素是(  )
A.气候 B.植被 C.地形 D.河流
读下图,回答小题。
3.图中甲所示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
4.近年来,冬季我国很多南方人前往图3区域旅游,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冬季( ???)
A.草场广,可感受草原风情
B.海拔高,可观赏蔚蓝天空
C.气温高,可享受灿烂阳光
D.气温低,可体验冰雪乐趣
5.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
A.冰屋——北极地区终年寒冷
B.窑洞——中国黄土高原黄土深厚
C.高脚屋——东南亚地区高温多雨
D.平顶房——中国南方潮湿多雨
6.下列四张地理知识卡片中,对世界典型区域特色概括准确的是(  )
A. B.
C. D.
7.下面是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四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
A.夏季凉爽 B.降水年际变化小
C.冬季寒冷 D.雨热同期
“红旗河”调水方案是从雅鲁藏布江取水(水位2 558米),沿着青藏高原边缘进入西北地区(水位1 300米)。下图为调水工程设想图。阅读材料,回答以下各题。
8.根据调水设计方案,预计最大水量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红旗河”调水方案不直接横穿青藏高原进入新疆的原因(  )
A.便于利用地形让水自流
B.经过人口稠密区,满足用水需求
C.减少跨越河流的次数,降低建设成本
D.经过气候湿润地区,可以增加水量
10.下列河流中,属于我国最大内流河的是(  )
A.长江 B.澜沧江
C.额尔齐斯河 D.塔里木河
11.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城示意图”,下列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精述,正确的是(  )
A.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④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12.这里的气候非常寒冷,平原上有很多的沼泽地,河流众多,还有大面积耐寒的针叶林。“这里”是(  )
A.长江三角洲地区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南极洲
13.青藏地区位于________以西、________以北、________和________以南,包括________自治区、________省和________省西部,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族,汉族人主要在本区________省的东部。
14.南朝《西洲曲》中说:“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你认为这符合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________的农村生活场景的描写.
15.观察“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问题。
(1)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降水少、沙漠分布广的是________?;气候高寒、人口稀少的是
________?;受海洋影响大、以水田为主,是全国最重要的稻米产区的是________?;我国最主要的小麦产区是________?。
(2)目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我国四大地理区中,降水少、沙漠分布广的是________;气候高寒、人口最稀少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和区域名称)
(2)图中A,D两区的大致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一线。
(3)把图中E点和F点两处用直线连接起来,就是我国著名的人口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分界线,该线以东地区人口________,以西地区人口________。
17.星期天,小叶来到嘉兴的舅舅家,发现舅舅家用的是天然气。他回到学校后找出一张我国西气东输的线路图研究了起来。
(1)西气东输工程西起________,东到________。(填省级行政单位全称)
(2)西气东输工程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甲________(盆地),乙 ________(高原),丙________?(平原)。
(3)图中山脉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4)西气东输工程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在资源分布上存在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D
【解析】
造成自然景观和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和地形,气候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各地不同的气候、地形,把地球表面装点的绚丽多彩,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故D符合题意。
2.A
【解析】
由题目可知,“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反映了在同一季节塞北和江南两种不同的景观,这是由于两地纬度位置不同造成的气候差异,故选A。
3.D
4.D
【解析】
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东南为长白山脉,东北为小兴安岭,西北为大兴安岭,所以甲地为我国的东北平原。故选D。
4.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北方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 图3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近年来,冬季我国很多南方人前往图3区域旅游,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冬季气温低,可以体验冰雪乐趣。故选D。
5.D
【解析】
根据居住环境及人文差异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进行分析解答。
冰屋是极地地区的特殊居住方式,冰屋结实不透风,能够把寒风拒之屋外,所以住在冰屋里的人,可以免受寒风的袭击;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干燥少雨,多风沙天气,光线充足,窑洞一般背风建设,呈东北西南方向,可以保暖驱寒,避免风沙天气的侵害;东南亚的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多雨,湿热的气候特点使当地居民居住在高架屋中;中国南方多尖顶房是因为南方雨水较丰沛,为了方便尽快的排水,所以要建成尖顶的房子;
6.D
【解析】
根据不同地域和国家的地理概况,进行分析解答。
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为著名的水城,旅游业发达,故A错误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畜牧业发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故B错误;
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去,被称为山地之国,旅游资源丰富,故C错误;
以色列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发展节水农业,故D正确。
7.D
【解析】
由图中哈尔滨、北京、武汉和广州四城市的气候类型图可以看出,四城市都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其中北京和哈尔滨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而武汉和广州冬季气温在0℃以上,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D。
8.B
9.A
【解析】
根据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平衡,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等,进行分析解答。
8.红旗河为雅鲁藏布江的一条支流,丰水期在夏季,所以夏季可调水量最大。故选:B。
9.“红旗河”调水方案不直接横穿青藏高原进入新疆的原因是:便于利用地形让水自流。
10.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河流,试题难度较易。
据所学知识可知,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而长江、澜沧江和额尔齐斯河均为外流河,故选D。
11.C
【解析】
读图,根据位置可知,①是我国的北方地区,②是我国的南方地区,③是我国的西北地区,④是我国的青藏地区。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可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景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我国黄土高原的景观,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所以正确的是C。
12.B
【解析】
这里的气候非常寒冷,平原上有很多的沼泽地,河流众多,还有大面积的耐寒的针叶林,这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北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有此环境。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内蒙古高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是草原;南极洲气候寒冷,是一片冰雪高原。故选B。
13.横断山 喜马拉雅 昆仑山 阿尔金山 西藏 青海 四川 藏 青海
【解析】
本题考查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指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5%。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是藏族,汉族人主要在本区青海省的东部。
14.南方地区
【解析】
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因此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农村生活场景。
15.(1)西北地区 ; 青藏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2)示例: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和保护相结合,注意保护环境,东西部优势互补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我国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西北地区大多数地方降水甚少,多表现为典型的荒漠景观,地表植被稀疏,或为荒凉的戈壁,或为浩瀚的沙漠;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北方地区除一部分山地外,本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这就决定了区内农业以旱作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2)首先是环境问题,应该做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平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6.(1)B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
(2)秦岭;淮河
(3)黑河;腾冲;稠密;稀疏
【解析】
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A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B西北地区和C青藏地区。
(1)A西北地区大多数地方降水甚少,多表现为典型的荒漠景观,地表植被稀疏,或为荒凉的戈壁,或为浩瀚的沙漠。C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
(2)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D南方地区与A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等。
(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E黑龙江的黑河至F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
17.(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上海市
(2)塔里木盆地 ;黄土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3)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4)说明我国西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东部地区则相对贫乏,也说明东部地区对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需求量较大。
【解析】
西气东输是把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输往东部沿海地区,其起点是塔里木盆地的轮南,终点是上海市.“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读图可知,西气东输西起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中的轮南油气田,通过管道输往东部,最后到达上海市。
(2)读图可知,沿途经过的地形区有:甲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乙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丙长江中下游平原。
(3)A天山山脉 ;B昆仑山脉。
(4)说明我国西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 东部地区则相对贫乏 也说明东部地区对石油或天然气的使用需求量较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