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青藏地区 同步练习(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 青藏地区 同步练习(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四课 青藏地区
同步练习(解析版)
读下图,回答以下各题。
1.由图可知,亚洲主要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这是因为亚洲地势(  )
A.西部高,东部低 B.南部高,北部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四周高,中间低
2.位于亚洲、为众多河流发源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
A.青藏高原 B.帕米尔高原
C.德干高原 D.伊朗高原
3.如下图所示,拉萨和成都纬度相近,但气温差异很大。这主要是因为
A.拉萨和成都的经度差大
B.拉萨的植被比成都的稀疏
C.拉萨的海拔比成都的高
D.拉萨的植被比成都的稀少
4.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极大的一条铁路,它的建成通车,有利于
①东部地区的商品进入西藏
②铁路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
③西藏向东部输出资金、人才
④促进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有关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口以哈萨克族为主 B.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C.农作物主要是水稻、棉花等 D.是母亲河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6.造成青藏地区牧草优良的自然条件有
①光照强
②昼夜温差大
③气候高寒
④水源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关于下图,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处西北地区,属高原山地气候
B.②地山脉是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C.③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发展绿洲农业
D.④地草场广布,形成独特的“雪域文化”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分布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读下图,完成以下各题。
8.三江指的是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9.“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10.关于三江源叙述正确的是( )
A.三江源位于图中的甲省 B.拥有珍稀濒危物种三河马
C.该地发展河谷绿洲农业 D.地势高、气压高
11.下列属于该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生活特色是( )
A.打林卡 B.过三桥 C.那达慕大会 D.安塞腰鼓
12.下列有关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B.人口以哈萨克族为主
C.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棉花 D.是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13.在藏传佛教中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佛教寺院是
A.扎什伦布寺 B.白马寺 C.大昭寺 D.林隐寺
14.读三江源头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1)河流A是____________,发源于____________省,注入____________洋。
(2)铁路线B是我国的____________铁路(南段),它的修建将结束____________自治区无铁路的历史。
(3)三江源头自然保护区位于____________省,三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条大河。
(4)图中所示地区主要能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清洁能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地热。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12月28日,川藏铁路成雅段开通运营。川藏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为中国国内第二条进藏铁路。
材料一:下图分别是川藏铁路示意图、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西藏土地利用类型图。
(1)川藏铁路连接了 ▲ 地区和 ▲ 地区(填地理分区), ▲ 盆地和 ▲ 高原(填地形区)。
(2)修建川藏铁路需要克服诸多困难,结合材料从自然角度分析,主要困难有 ▲ 。
材料二:西藏天然草地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关于如何开发草原大家意见不一。
观点一:西藏的草地面积大,应该大力开发牧业来提升牧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环境问题大多因人类开发利用所致,因此西藏的草地要保持原貌,不能开发。
(3)请你任选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
(4)根据上述图表分析川藏铁路建成后带来的影响。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满足近14亿人的温饱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1)结合材料,参照图中A框的描述,完成B框内容。
(2)根据图中信息,描述我国东、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形状的差异。说说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形状形成的原因。
(3)C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说说该地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17.我国国土辽阔,各地理区域差异明显。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1)在相应横线上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
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
其中丁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为______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_______山脉。
(2)请将下列地理现象和事物的数字序号,填入表格中相对应的位置。
①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②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③水土流失严重;
④年降水量800mm以上; ⑤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⑥农作物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地区
数字序号
甲所在地区
乙所在地区
丙所在地区
(3)王某承包了10公顷耕地,其中种植水稻7公顷,甘蔗2.5公顷,其它农作物0.5公顷。 据此判断, 王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上甲、乙、丙、丁四地中的_______地,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沿着ab线路,从b到a依次出现的自然景观是:森林—— 草原——荒漠。这种景观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地势特征是中间高四周低,因此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间流向四周,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
3.C
【解析】
根据影响气温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
拉萨和成都纬度相近,但气温差异很大,是因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故拉萨气温比成都低;结合题意。故选C。
4.B
【解析】
根据青藏铁路开通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极大的一条铁路,它的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有利于①东部地区的商品进入西藏、②铁路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④促进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结合题意。故选B。
5.D
【解析】
青藏地区的人口以藏族为主,A错;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高寒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B错;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因此发展河谷农业,农作物主要以青稞为主,C错;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汇聚成了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成为我国多条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等,D正确。故选D。
6.B
【解析】
根据青藏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的优势,进行分析解答。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使青藏地区牧草生长优良;结合题意。故选B。
7.D
【解析】
读图可知,该图是我国西部地区沿某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①是准噶尔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A错;②是天山山脉,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内部,B错;③是塔里木盆地,发展绿洲农业,C错;④是青藏高原,该地草场广布,形成独特的“雪域文化”,D正确,故选D。
8. D
9. C
10. A
11. A
【解析】
根据“三江源”地域概况,进行分析解答。
8.“三江源”地区三江指的是澜沧江、长江、黄河。结合题意。故选D。
9.“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是7月,因为该月为夏季气温相对较高,高山冰雪融化补给河水。故选C。
10.三江源位于图中的甲青海省,故A正确;拥有珍稀濒危物种野牦牛,故B错误;该地海拔高,发展河谷农业,故C错误;该地地势高、气压低,故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A。
11.该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藏族的生活特色是打林卡。故选A。
12.D
【解析】
玉树位于青海省,属于四大地理区域的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汇聚成了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成为我国多条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等,故选D.
13.C
【解析】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故答案选C。
14.(1)澜沧江?青海?太平洋
(2)青藏??西藏??
(3)青海?长江 黄河?澜沧江  
(4)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水能
【解析】
根据三江源地区的地理概况,进行分析解答。
据图分析可知:
(1)河流A是澜沧江,发源于青海_省,注入印度洋。
(2)铁路线B是我国的青藏铁路(南段),它的修建将结束西藏自治区无铁路的历史。
(3)三江源头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三江是指澜沧江、长江和黄河三条大河。
(4)图中所示地区主要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气,清洁能源主要有太阳能_、水能和地热。
15.(1)南方、青藏;四川、青藏。
(2)海拔高;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穿过多条河流和山脉);高寒缺氧冻土;生态脆弱。(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3)本题为开放题,无论对所选观点持支持、反对或辩证看待的,只要能运用“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相协调”或“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合理分析即可。
示例:
我不认同观点一的看法。西藏本身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大力开发极易引发环境问题。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开发资源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4)促进区域交流与协作,有利于西藏地区与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加强联系,便于物资输入、东西经济文化等交流;促进当地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利于民族团结繁荣(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川藏铁路横跨我国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起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西横穿横断山脉至青藏高原拉萨平原,由于川藏铁路采用“台阶式”路线直攀高原,故其建设难度远比采用“缓坡式”路线间接上山的青藏铁路要大。
(1)川藏铁路从拉萨到成都跨越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成都位于南方地区,拉萨位于青藏地区,川藏铁路连接了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
(2)该区域自然条件对川藏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我们主要从地质地貌、气候和环境等方面加以分析。如:地势起伏大,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工程量大;地质条件复杂,是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受冻土、高原缺氧和生态脆弱等问题的制约。
(3)我不认同观点一的看法。西藏本身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大力开发极易引发环境问题。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开发资源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4)交通线建设的意义我们往往从经济因素:带动交通沿线经济发展;社会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政治因素: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战略因素:巩固国防;科技因素:交通建设的必要条件等方面分析。川藏铁路对西藏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从有利于资源开发、经贸往来、发展旅游、民族团结等方面具体分析。所以可促进区域交流与协作,有利于西藏地区与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加强联系,便于物资输入、东西经济文化等交流;促进当地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利于民族团结繁荣。
16.(1)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三熟。
(2)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呈条状(带状),东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呈片状(块状);西部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以及河水,因此农产品主产区沿河分布,所以分布呈条带状。
(3)C地区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牧草质量好。
【解析】
根据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解答。
(1)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三熟。
(2)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呈条状(带状),东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呈片状(块状);西部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以及河水,因此农产品主产区沿河分布,所以分布呈条带状。
(3)C地区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牧草质量好。
17.(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昆仑,横断。
(2)②③,④⑥,①⑤。
(3)乙,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4)降水
【解析】
根据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与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据图分析可知:
(1)在相应横线上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甲为北方地区,乙为南方地区,丙为西北地区,丁为青藏地区。其中丁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2)甲为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水土流失严重。
乙为南方地区:年降水量800mm以上、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
丙为西北地区:降水少,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3)从王某种植的农作物可以看出,王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上甲、乙、丙、丁四地中的乙地南方地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4)沿着ab线路,从b到a依次出现的自然景观是:森林—— 草原——荒漠。这种景观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降水因素,据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