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 课件30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 《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 课件30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资源简介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公共设施的意义,了解公共设施现状,学会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自己的具体行动维护公共利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责任意识,维护公共利益。
重点
感受公共设施的意义,学会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
难点
学会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盲道图片
问:大家见过这种路吗?这是什么路?
它是谁修建的?为什么要修建这种路?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二课时 维护公共利益
为保障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政府一般会给公众提供一些公共物品或设备,这就是公共设施。
注意: 这些设施是为广大的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个人或单个家庭服务的,是大家所共享的。
问: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常见的公共设施?
学生列举 教师举例 见课件
有同学说:我才不关心有哪些公共设施呢,它们跟我又没有关系。
想一想,这些公共设施真的与我们无关吗?
问:这些公共设施的存在有什么作用?
材料:我的一天生活 见课件
公共设施伴我成长:我们从襁褓中的婴儿,天真烂漫的儿童,茁壮成长到如今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形形色色的公共设施对我们生活的帮助,才能这么健康幸福的成长。
总结:社会生活离不开公共设施。这些设施为人们提供了宜居的优美环境,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维护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使人们的公共生活有了安全保障。
问:你身边的公共设施使用情况怎样?都还好吗?
材料:瞎眼路灯 见课件
视频《“受伤”的公共设施》
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节选): 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要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视频《男子为发泄情绪 多次破坏公共设施被刑拘》
思考:人行道上摆摊、消防通道上停车、公园里大喊大叫、高速路上从车内抛物,这些不当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在有警示语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有人做出不当的行为呢?
材料:一民宅突然起火,消防战士前来灭火时,却被停在楼下的私家车阻挡了救火通道,耽误了救人时间,民宅内一六旬老大爷不幸身亡。
总结:公共资源的保障、公共设施的完善,可以让人们的公共生活更加丰富、便捷,让人们感受到公共生活的美好,并愿意参与到公共生活中。
过渡:人人有权参与公共生活,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享受公共利益。现代社会的人们积极倡导共享,出现了很多共享的生活方式。
共享单车 农家书屋
观察、了解和交流身边的共享事例。
材料:共享单车被破坏 见课件
问:要使共享行为真正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做?
共享的新型生活方式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广大享用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应该遵守使用规则,爱护这些设施、物品。
问:如果你发现有人在破坏公共设施,你会怎么做?
爱护公共设施的做法:
(1)我们要了解各类公共设施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爱惜使用各类公共设施,不损坏公共设施。
(2)自觉参与维护公共设施的活动,主动护理公共设施。
(3)对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要勇于制止、及时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一百一十七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第一百三十二条 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思考回答
阅读材料,观看视频
了解身边的公共设施,并感受这些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知道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后果。
课堂小结
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
板书
二、维护公共利益
1、认识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2、了解破坏、占用公共设施、公共资源的行为后果
3、学会维护公共利益
课件31张PPT。大家见过这种路吗?这是什么路?它是谁修建的?为什么要修建这种路?第四课 我们的公共生活为保障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政府一般会给公众提供一些公共物品或设备,这就是公共设施。这些设施是为广大的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个人或单个家庭服务的,是大家所共享的。 注意: 医院、卫生防疫站、社区卫生中心……幼儿园、中学、大学、各类培训机构……
银行、菜场、超市、商场……盲道、红绿灯、隧道、邮电通讯……体育馆、电影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
灭火器、消防栓、公共场所的喷淋装置公共设施想一想,这些公共设施真的与我们无关吗? 这些公共设施的存在有什么作用? 早晨6点,我打开了电灯,整理好内务,来到卫生间洗脸、刷牙。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燃气灶上美味的早餐在等着我。要去上学了,顺便帮妈妈把垃圾带走,扔到马路上的垃圾桶里。路灯还在亮着,环卫工人在打扫小区街道卫生。我快步走到小区停车场骑上自行车赶往学校(当然了我也可以选择公交车)。我骑着车子在宽敞的道路上行驶,卫生院、超市、菜市场从我的身边向后移动着,10多分钟后,我来到了路口,快速奔向古松学校。一天的学习结束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去镇图书馆借了本小说,我回到小区,拿出钥匙打开家的信箱把水费、电费、煤气费、电信费用等拿回家。打开台灯,开始写作业。 我的一天生活 我们从襁褓中的婴儿,天真烂漫的儿童,茁壮成长到如今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形形色色的公共设施对我们生活的帮助,才能这么健康幸福的成长。这些设施为人们提供了宜居的优美环境,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维护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使人们的公共生活有了安全保障。社会生活离不开公共设施 附近的人都叫它“瞎眼路灯”。我觉得它“瞎”了,天黑时,人们就失去了光明的指引;天冷时,人们就失去了一份温暖……“受伤”的公共设施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节选)
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要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男子为发泄情绪 多次破坏公共设施被刑拘 这些不当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一民宅突然起火,消防战士前来灭火时,却被停在楼下的私家车阻挡了救火通道,耽误了救人时间,民宅内一六旬老大爷不幸身亡。 这些不当行为势必会影响人们的公共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人的生命健康。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公德意识,具备公德心,主动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严于律己,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1)这些不当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你认为应该怎么做?(2)在有警示语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有人做出不当的行为呢?道德素养不高法律意识不强 公共资源的保障、公共设施的完善,可以让人们的公共生活更加丰富、便捷,让人们感受到公共生活的美好,并愿意参与到公共生活中。人人有权参与公共生活,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享受公共利益。现代社会的人们积极倡导共享,出现了很多共享的生活方式。共享单车出现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地。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共享单车受到人们的欢迎。农家书屋建在村里。 在政府、社会机构、爱心人士的援助下,农家书屋为人们提供书籍、 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等方面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观察、了解和交流身边的共享事例。 自行车被用户随意停放甚至带回家、二维码被毁、车座被损坏、恶意破坏、私自加锁占为己有……作为新生事物的“共享单车”,由于公民道德素养不够高,也没有有效的约束和管理,因此在给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遇到了各种“恶意”。要使共享行为真正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做?共享的新型生活方式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广大享用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应该遵守使用规则,爱护这些设施、物品。爱护公共设施的做法123(1)我们要了解各类公共设施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爱惜使用各类公共设施,不损坏公共设施。(2)自觉参与维护公共设施的活动,主动护理公共设施。(3)对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要勇于制止、及时举报。爱护公共设施,我们在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 第一百一十七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 第一百三十二条 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