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冬去春来(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活动,总结出冬去春来之际,动植物、人类以及天气的一些变化。2.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动植物、人类以及天气的能力,和搜集天气情况以及分析资料的能力。3.态度情感:培养学生关注季节变化的兴趣,初步感知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教学重点】通过活动,总结出冬去春来之际,动植物、人类以及天气的一些变化。【教学难点】搜集天气情况以及分析资料的能力。【教学准备】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放一段具有冬季显著特征的录像(如下雪、动物冬眠、植物落了叶、人的一些活动等)2.谈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那就让我们来感知春天的气息吧。二、探究研讨了解冬去春来,动植物的变化及人的活动3.感知植物的变化。活动:到校园里找春天,发现植物的变化,并作简单的记录。4.交流自己的发现。5.初步了解动物的变化。提问:与冬天比,你们知道动物们有哪些变化吗?(课下继续观察并记录,随时与同学交流)6.了解人类的变化。(1)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或放一小段春天人类典型活动的录像。(2)提问:你还知道人们在春天里有哪些活动?7.小结:春天来了,许多植物发芽,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人们忙着耕田播种。8.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柳树为什么要到春天才会发芽呢?)——(引出天气的变化)三、了解冬去春来天气的变化1.出示上学期的夏去秋来天气记录表。2.提问:你还记得从夏天到秋天天气变化的规律吗?3.学生汇报记录整理20天的天气纪录。(学生汇报,教师可用电脑打出来,先是在大屏幕上,或写在一张大记录表上展示给学生)4.小组活动:根据资料分析从冬季到春季天气变化的规律。5.比较冬去春来与夏去秋来天气变化规律的异同。四、总结1.活动: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春天。(文字、图画、歌唱……)2.教师总结。冬去春来(学案)【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春天来临动物发生的变化,初步了解春天天气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冬去春来的现象和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冬春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冬去春来发生的现象和变化的信息。【学习重难点】重点:春天来临动物发生的变化。难点:掌握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探索春天来临后生物发生的变化。【学习过程】一、思考导入冬天的天气有什么特点?春天呢?二、合作探究1.探究新知(活动一)到野外,感受春天的气息,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感受。2.探究新知(活动二)讨论:从报纸上查找10天的天气情况,并记录后10天的天气情况,比较从冬到春天气变化与从夏到秋天气变化的情况。如何利用数据资料总结出天气变化的特征呢?操作部分思考:为什么冬到春与夏到秋天气变化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三、拓展延伸课后思考题:春天来临,动物发生的变化一样吗?为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