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总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考纲要求】 1.理解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2.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3.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4.掌握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考点点梳理】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实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3.特征:化合价有升降。 4.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 要点诠释: ①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⑤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⑥无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也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H2O2+SO2==H2SO4。考点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四对)要点诠释: 1.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3.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后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4.氧化性与还原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小结: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上述关系可简记为:升(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还(还原反应)、氧(氧化剂) 例如,对于反应:MnO2+4HCl (浓) MnCl2+Cl2↑+2H2O ①该反应的氧化剂是MnO2,还原剂是HCl,氧化产物是Cl2,还原产物是MnCl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②若反应中消耗了8.7 g MnO2,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0.2 mol,产生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是2.24L,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 NA。 考点三: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F2、Cl2、Br2、I2、O2、O3 ②高价氧化物:MnO2 ③高价态酸:HNO3、浓H2SO4 ④高价态盐:KNO3(H+)、KMnO4(酸性、中性、 碱性)、 KClO3、FeCl3、K2Cr2O7(酸性) ⑤过氧化物:H2O2、Na2O2、 ⑥其它:HClO、NaClO、漂白粉、NO2 ⑦弱氧化剂:能电离出H+的物质、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 2、常见的还原剂 ①金属单质:IA、IIA、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靠前的金属 ②非金属单质:H2、C ③变价元素中元素低价态氧化物:SO2、CO ④变价元素中元素低价态的酸、阴离子:H2S、 S2-、HBr、Br - 、HI、I - 、浓HCl、Cl- 、H2SO3 、SO32- ⑤变价元素中元素低价态化合物: FeSO4、Fe(OH)2 考点四: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要点诠释: 1.双线桥法。 (1)两条桥线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 (2)要标明“得”“失”电子,且数目要相等; (3)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如: 一般在线桥上可不标明化合价的升降,如: 2.单线桥法。 (1)一条桥线一般一般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2)不需标明“得”“失”电子,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 (3)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4)单线桥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如: 误区警示:表示方法的易错之处: ①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不标出箭头的方向或箭头的起点和终点不落在相同的元素上。 ②箭头的指向不正确。 ③混淆了单线桥、双线桥所需标明的内容。考点五: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1.性质强弱的规律 :? 氧化剂+还原剂 →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强弱顺序是: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强弱顺序是:还原剂>还原产物。应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2.守恒规律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或共用电子对偏离)与得电子总数(或共用电子对偏向)相等。 应用: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有关计算。3.价态表现性质的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简单表述为“高价氧化低价还,中间价态两头转”。 如:H2SO4只具有氧化性;H2S只具有还原性;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以还原性为主;H2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以氧化性为主。 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4.转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反应,化合价的变化遵循“只靠拢,不交叉”(即价态归中);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是:歧化律——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同时升降,例如:3Cl2+6KOHKClO3+5KCl+3H2O归中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反应时,化合价向中间靠拢,且一般符合邻位转化和互不换位规律。例如:2Na2S+Na2SO3+6HCl===6NaCl+3S↓+3H2O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价态的变化见下图:5.反应先后的一般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例如,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发生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为:2Fe2++Cl2==2Fe3++2Cl-,2Br-+Cl2==Br2+2Cl-。 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其反应顺序。说明: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后就越难失电子。 考点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方法说明: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如:Na-e- →Na+, Al-3e-→Al3+,但Na比Al活泼,失去电子的能力强,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强。 1.根据反应方程式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示例:根据2Fe3++2I-==2Fe2++I2,Br2+2Fe2+==2Br-+2Fe3+,可以判断Fe3+、Br2、I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Br2>Fe3+>I2,I-、Fe2+、Br-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I->Fe2+>Br-。 2.依据金属、非金属活动性顺序(1)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Sn2+ Pb2+ (H+) Cu2+ (Fe3+) Hg2+ Ag+ 氧化性逐渐增强(2)依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F2 O2 Cl2 Br2 I2 S F― O2― Cl― Br― I― S2― 氧化性逐渐减弱 还原性逐渐增强 3.依据元素周期表 (1)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2)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4.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 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是否加热、有无催化剂及反应温度高低等。例如:下面三个均为HCl被氧化生成Cl2的反应:2KMnO4+16HCl (浓)==2KCl+2MnCl2+5Cl2↑+8H2OMnO2+4HCl (浓)MnCl2+Cl2↑+2H2O4HCl+O22H2O+2Cl2 由上述反应条件由易到难,可判断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MnO4>MnO2>O2。 5.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当有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如:2Fe+3Cl22FeCl3,Fe+SFeS,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 6.依据电化学原理 原电池中,负极物质的还原性一般强于正极物质;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强。 7.依据物质的浓度及溶液酸碱性 (1)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弱。例如: 氧化性:HNO3 (浓)>HNO3 (稀); 还原性:HCl(浓)>HCl(稀)。(2)溶液的酸碱性对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亦有影响,KMnO4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在酸性环境中,KMnO4的还原产物为Mn2+;在中性环境中,KMnO4的还原产物为MnO2;在碱性环境中,KMnO4的还原产物为K2MnO4 。在使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检验或除杂一些还原性物质时,为了现象明显,反应快速,往往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8.依据温度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还原剂的还原性也增强。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如热的浓H2SO4的氧化性比冷的浓H2SO4的氧化性强。【典型例题】类型一、 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例l、对于反应NH3+H-=H2+NH2-的正确说法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H-是还原剂 C.NH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思路点拨】①H-不是单质,它对应有阳离子,相当于化合物。②本反应为氢元素价态归中的反应,即+1价氢元素氧化—1价氢元素均归为0价氢元素。【答案】BD【解析】A项,反应前无单质不属置换反应;B项,H-被氧化成H2,是还原剂;C项,NH3中氢元素被还原成H2,是氧化剂,不是还原剂;D项,H2既是H+被还原的产物又是H-被氧化的产物,所以答案为BD。【总结升华】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举一反三:【变式1】亚氨基锂(Li2NH)是一种储氢容量高、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其储氢原理可表示为:Li2NH+H2 LiNH2+Li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Li2NH中N的化合价是-1 B.该反应中H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Li+和H-的离子半径相等 D.此法储氢和钢瓶储氢的原理相同【答案】B 【解析】A项,Li2NH中氮的化合价为―3,A项错;C项,Li+半径小于H-,C项错;D项,钢瓶储氢是物理过程,而该方法应用的是化学反应,D项错。【变式2】(2019·泸州诊断)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下表中的内容有错误的是( )选项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还原产物氧化产物AFe2+FeFe3+BSO32-SSO42-CH2O2H2OO2DN2NH3N2H4【答案】D 【解析】还原产物中相应元素的价态比对应反应物中的低,氧化产物中相应元素的价态比对应反应物中的高,D项生成物中氮元素的价态均比0价低。【变式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肯定有元素被氧化,同时有元素被还原 B.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比较难失电子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答案】D类型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例2、(2019 陕西师大附中)对于反应KMnO4+HCl(浓)—KCl+MnCl2+Cl2+H2O(未配平),若有0.1 mol KMnO4参加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移0.5 mol电子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5∶2C.参加反应的HCl为0.8 molD.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8【思路点拨】还原剂失电子数=氧化剂得电子数=转移电子数。【答案】D 【解析】配平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2、16、2、2、5、8。从方程式知2 mol KMnO4参加反应,消耗HCl 16 mol,转移电子10 mol,当有0.1 mol KMnO4参加反应时,参加反应的HCl为0.8 mol,转移0.5 mol电子,A、C正确;由反应知氧化产物为Cl2,还原产物为MnCl2,物质的量之比为5∶2,B正确;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5,D错误。【总结升华】重点分析化合价的变化,熟练掌握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并准确分析电子转移。举一反三:【变式1】(2019 衡阳质检)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AgS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失去电子C.反应中Ag和H2S均是还原剂D.每生成1 mol X,反应转移2 mol电子【答案】D【解析】根据原子守恒得方程式:4Ag+2H2S+O2===2Ag2S+2H2O,故Ag为还原剂,O2为氧化剂,每生成1 mol Ag2S,应转移 2 mol电子。【变式2】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 2A1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答案】B【解析】该反应中 N2降价为氧化剂,C升价为还原剂,每生成1molAlN转移3mol电子,AlN中Al为+3价,N为-3价。D中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类型三、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例3、 R、X、Y、Z四种元素,它们的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Z2++X,Y+Z2+=Y2++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零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A.R2+>X2+>Z2+>Y2+ B.X2+>R2+>Y2+>Z2+C.Y2+>Z2+>R2+>X2+ D.Z2+>X2+>R2+>Y2+【思路点拨】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答案】A【解析】根据反应X2++Z=Z2++X知氧化性X2+>Z2+,由Y+Z2+=Y2++Z知氧化性Z2+>Y2+,又X2+与单质R不反应,则有氧化性R2+>X2+,综上所述则有氧化性大小为:R2+>X2+>Z2+>Y2+。【总结升华】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二者可以互推。举一反三:【变式1】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16H+十10Z—十2XO4—=2X2+十5Z2十8H2O ②2A2++B2=2A3+十2B— ③2B—十Z2=B2十2Z—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Z2十2A2+=2A3+十2Z—可以进行 B.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还原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D.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2+、B—、Z—、X2+ 【答案】B 【解析】根据规律,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得出:氧化性XO4—>Z2>B2>A3+,还原性A2+>B—>Z—>X2+。【变式2】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A【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A.C+H2O CO+H2 B.3NO2+H2O==2HNO3+NO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3.(2019·海南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 B.纯碱去油污C.食醋除水垢 D.漂白粉漂白织物4.(2019 成都七中)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5.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 )ABCDYCO2Fe2O3C2H5OHFeCl3WMgOAl2O3C2H5ONaCuCl26.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Fe2O3+3Na2O2===2Na2FeO4+Na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Fe2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C.3 mol Na2O2发生反应,有12 mol e-转移D.Na2FeO4能杀菌消毒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7.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是比Cl2、O3、ClO2、KMnO4氧化更强,无二次污染的绿色水处理剂。工业是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在低温下,在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就可析出高铁酸钾(K2FeO4)。湿法制备的主要反应方程为:2Fe(OH)3 +3ClO -+4OH- =2FeO42- +3Cl- +5H2O 干法制备的主要反应方程为:2FeSO4 +6Na2O2 = 2Na2FeO4 +2Na2O +2Na2SO4 +O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铁酸钾中铁显+3价 B.湿法中每生成1mol Na2FeO4 转移3mol电子 C.干法中每生成1mol Na2FeO4 转移4mol电子 D.K2FeO4处理水时,不仅能消毒杀菌,还能除去水体中的H2S、NH3等,生成的Fe(OH)3还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 8.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O2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A.1∶1∶1 B.2∶2∶l C.2∶3∶1 D.4∶3∶29.(2019 北京朝阳期末)ClO2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是氧化产物B.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C.H2C2O4的氧化性强于ClO2的氧化性D.ClO2作水处理剂时,利用了其强氧化性10.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顺序为SO2>I->Fe2+>H2O2>Cl-,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 A.2Fe3++SO2+2H2O==2Fe2++SO42-+4H+ B.I2+SO2+2H2O==H2SO4+2HI C.2Fe2++I2==2Fe3++2I- D.H2O2+SO2==H2SO411.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2Al+2NaOH+2H2O==2NaAlO2+3H2↑B.2KMnO4+HCOOK+KOH==2K2MnO4+CO2↑+H2OC.MnO2+4HCl (浓) MnCl2+Cl2↑+2H2OD.K2Cr2O7+6FeSO4+7H2SO4==Cr2(SO4)3+3Fe2(SO4)3+K2SO4+7H2O12.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Fe2++H2O2+2H+==2Fe3++2H2O 2Fe3++H2O2==2Fe2++O2↑+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弱B.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 C.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D.H2O2的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13.现有三个氧化还原反应:(1)2FeCl3+2KI==2FeCl2+2KCl+I2(2)2FeCl2+Cl2==2FeCl3(3)2KMnO4+16HCl (浓)==2KCl+2MnCl2+8H2O+5Cl2↑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A.Cl2 B.FeCl3 C.KMnO4 D.HCl二、填空题:1.水(H2O)在很多化学反应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请研究下列水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NaH+H2O==NaOH+H2↑ ②2Na2O2+2H2O==4NaOH+O2↑ ③Na+2H2O==2NaOH+H2↑ ④3NO2+H2O==2HNO3+NO ⑤2H2O2H2↑+O2↑ ⑥2F2+2H2O==4HF+O2 (1)水只作氧化剂的是________;水只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________。 (2)水作氧化剂时,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水作还原剂时,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 (3)写出化学方程式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2.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各举一例,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一种金属单质还原一种化合物;________; (2)一种单质氧化另一种单质;________ (3)一种化合物氧化另一种化合物;________ (4)一种非金属单质还原一种氧化物;________ (5)一种氧化物还原另一种氧化物。________3.(2019 郑州二中)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Cu=2Fe2++Cu2+,可拆写为氧化反应式:Cu-2e-=Cu2+,还原反应式:2Fe3++2e-= 2Fe2+。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将反应Zn+2H+ = Zn2++H2↑拆写为两个“半反应式”: 氧化反应式: ,还原反应式: 。 ⑵将反应3NO2+H2O = 2H++2NO3—+NO拆写为两个“半反应式”: 氧化反应式: ,还原反应式: 。⑶已知某反应的两个“半反应式”为:CH4+10 OH--8e-=CO32-+7H2O,O2+2H2O+4e-=4OH—,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C【解析】A项,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NH3+HCl===NH4Cl,该反应中无电子转移;B项,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CaCO3CaO+CO2↑,该反应中无电子转移;C项,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D项,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转移。2.A3.D 【解析】A项,明矾净水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能力,错误;B项,纯碱去油污是利用碳酸钠水解溶液呈碱性,错误;C项,食醋除水垢是利用醋酸的酸性,能与碳酸钙反应而除去,错误;D项,因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而用于漂白织物,正确。4.D 【解析】A项,明矾作净水剂是因为它溶于水生成的Al(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沉降,错误;B项,甘油作护肤保湿剂是因为它具有吸湿性,错误;C项,漂粉精作消毒剂是因为它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错误;D项,铁粉作食品袋中的脱氧剂是因为铁粉具有还原性,能够和氧气发生反应,降低食品袋中的氧气浓度,正确。 5.D【解析】A项中Mg与CO2反应,B项中Al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C项中是金属Na与C2H5OH反应,这三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D项中是发生Cu+2FeCl3==CuCl2+2FeCl2,不是置换反应。6.D【解析】该反应中铁元素价态升高,所以Fe2O3是还原剂,Na2O2中氧元素价态降低,是氧化剂,则A项错误;1 mol Fe2O3完全反应,失去6 mol e-,故3 mol Na2O2反应转移6 mol e-,则B、C项错误。7.AC8.B 【解析】根据 可知生成l mol O2时,KMnO4、KClO3均转移4 mol e-,而H2O2转移2 mol e-。9.C 【解析】H2C2O4为还原剂,被氧化,氧化产物为CO2,A、B正确;C项,H2C2O4表现的是还原性,错误;D项,ClO2的强氧化性能杀灭水中的细菌等,正确。 10.C 【解析】对于A项SO2是还原剂,Fe2+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为SO2>Fe2+,A项能发生;B项中SO2是还原剂,HI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为SO2>I-,B项正确;C项中Fe2+是还原剂,I-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为Fe2+>I-与已知信息矛盾,故C项错。D项中SO2是还原剂,H2O2是氧化剂,故还原性为SO2>H2O2,D项正确。11.B 【解析】在碱性条件下,不可能产生CO2气体,而应是CO32―,故B项错。12.CD 【解析】将两个已知方程式相加可得,2H2O2==2H2O+O2↑,可见,Fe2+在H2O2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C项正确、B项不正确。Fe2+的存在有助于H2O2的分解,所以在生产H2O2的过程中应避免混入Fe2+,D项正确。由2Fe2++2H2O2+2H+==2Fe3++2H2O知,氧化性:H2O2>Fe3+,由2Fe3++H2O2==2Fe2++O2↑+2H+知,还原性:H2O2>Fe2+,所以A项不正确。13.B 【解析】由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KMnO4>Cl2>Fe3+,而Cl2能把Fe2+氧化,HCl不能把I―氧化,KMnO4能把Fe2+、I―、Cl―都氧化,所以选择FeCl3。二、填空题1.(1)①③ ⑥ ⑤ ②④ (2)氢 氧 (3)2Na2O2+2H2O==4Na++4OH-+O2↑2.3.【答案】⑴Zn-2e-= Zn2+,2 H++2e-=H2 。 ⑵2NO2+2H2O-2e-=4H++2 NO3-;NO2+2 H++2e-= NO+H2O ⑶CH4+2O2+2OH—= CO32-+3H2O【解析】⑵注意电子得失守恒、粒子数目守恒以及物质的选择与系数调整。在反应3NO2+H2O =2 H++2 NO3—+NO中,只有1个NO2分子作氧化剂,有2个NO2分子作还原剂。2个NO2分子变为2个NO3-离子时,需2个H2O分子提供2个O原子,2个 H2O分子中的4个H原子则变为4个 H+离子。1个NO2分子变成1个NO分子时,另1个O原子需要与2个H+离子结合成水。所以,有以上“半反应”。⑶前式+后式×2即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