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 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九课 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解析版)
1.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这场反帝爱国运动的意义在于( )
①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②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③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
④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运动(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的
C.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3.20世纪初,如春风细雨滋润祖国大地的新文化运动之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以下对这两次运动认识正确的有(  )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②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③无产阶级是两次运动的主力军
④两次运动都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是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那么当时的“爱国”突出表现在(  )
A.反对议和,维新变法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5.王红同学在作文《我的爷爷》中写到:“爷爷出生于1915年,
①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②16岁参加了工农红军。
③抗战时期参加了淮海战役。
④解放战争后期,随人民解放据渡江作战,解放南京。”作文中关于“我的爷爷”经历的描述可能真实发生的是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6.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是爱国运动 B.五四运动到开国大典
C.五四运动是民主革命 D.五四运动向现代转折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
①反对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口号
③学生、工人、商人广泛地参与这场运动
④中共领导了这场爱国运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口号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妇女解放,婚姻自由”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发内战”“反迫害”“反饥饿”
9.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
A.民主精神 B.爱国精神 C.团结精神 D.科学精神
10.澳大利亚人莫理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长达20余年(1897—1920年)。下列资料中,最有可能是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间看到的是( )
①国民革命军胜利北伐的新闻报道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标语照片
③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报刊
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文件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1.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理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民。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19年5月开始,爆发了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年仅15岁的邓小平与同学一起参加抵制、声讨卖国贼的活动。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你怎样理解“帝国”变为“民国”?
(2)材料二中“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中学生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材料二:下图,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材料三: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紧接着,全国各地工人纷纷罢工。
(1)根据学生的口号,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你从“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3)结合材料三,说说“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3.(救亡图存 焕然一新)
材料一:“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朱德《辛亥革命杂咏》
材料二:1919年,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满怀喜悦参加了巴黎和会,却被一瓢凉水浇了下来……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让国人震惊,让国人愤慨,一场浩浩荡荡的爱国运动爆发了。
材料三:伟大的五四运动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历史的星空,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一支新生社会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国民思想状况角度说说材料一中“清朝余孽”为什么仍能“继当权”?为此,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如何予以“补课”的?
(2)材料二中“凉水”是指什么?巴黎和会和这场爱国运动有何联系?这场爱国运动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联系。
14. 20世纪初,伴随着近代化的历程,中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它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 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警告青年》
材料三:……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 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 不可杭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和材料一,分析为什么“共和体制并不足以革新国家”?
(2)请列举材料二“我们”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并说明“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3)请结合材料三分析这场思想变革的历史意义?
1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漫画中妇女所靠的石柱摇摇欲坠,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角度作答)
(2)中国的土地“不可以断送”指的是哪一史实?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相关链接)1919年6 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紧接着,全国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3)结合相关链接说明五四运动是哪一革命的开端?
16.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现场)
材料一:
(觉醒)
材料二:《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
1920年9月前(篇)
1920年9后前(篇)
类别
1920年9月前(篇)
1920年9月后(篇)
思想(启蒙)
65
2
科学社会主义
1
79
文学
39
10
俄国研究
4
41
新诗
140
101
国民革命
0
13
小说
34
15
世界革命
0
20
——摘编自《(新青年)研究》
(弘扬)
材料三: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号召青年学生“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1984年,《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纪念五四运动65周年》,提出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必须认清历史发展潮流”“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摘编自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种、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该画作比较真实地再现这场爱国运动,请结合画作内容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3)结合以上不同的时代背景,分析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的意义。
(4)五四运动对民族精神的升华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①②③符合题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④排除,A正确;B、C和D错误。
2.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列强不顾中国人们的反对,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符合题意;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是洋务运动,A项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B项不符合题意;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运动是“一二九运动”,C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3.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激进派,③错误,ACD选项排除,B选项符合题意。
4.C
【解析】
五四运动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项正确。A项是维新变法时期;B项是辛亥革命时期;D项是西安事变时期。
5.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出生于1915年,五四运动爆发时他只有4岁,不可能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6岁参加了工农红军;淮海战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后期,随人民解放据渡江作战,解放南京,他34岁,符合实际。由此分析②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爷爷出生于1915年”是解题的关键,逐一排除各选项。
6.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在天安门开始的。开国大典是在天安门举行的,它标志着新中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
7.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诞生的时间是1921年,五四运动的时间是1919年,因此④错误,ACD选项排除,B选项符合题意。
8.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因此B选项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五四运动的性质无关,无法体现,排除。
9.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内容陈独秀提出的是“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体现的是民主精神,没有体现出爱国、团结、科学,故A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
10.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标语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发生在北京的学生运动;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故A正确。国民革命胜利进军是1926-1927年;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1924年提出来的,这两个选项时间与题目要求不符,故排除BCD项。故选A。
11.(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③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2)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 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使人们思想得到极大解放
【解析】
(1)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即可,如政治、思想等方面出现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运动,其历史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等方面。
12.(1)“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2)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民主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说明:“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围绕这个核心来讲即可)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解析】
(1)根据材料“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
(2)围绕五四运动爱国的核心精神展开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意义体现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13.(1)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2)操纵会议的列强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解析】
(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其背景。“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为此,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相关知识。“1919年,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满怀喜悦参加了巴黎和会,却被一瓢凉水浇了下来”——操纵会议的列强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本题考查分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联系。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14.(1)代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旧军阀的黑暗势力的阻碍
(2)陈独秀、李大钊;民主、科学
(3)这场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随后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解析】
(1)结合材料一,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阀是代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旧军阀的黑暗势力,它们推行反人民的封建独裁统治,“共和政体并不足以革新国家”。
(2)结合材料二,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领导了这场运动;“我们”打着“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道德和礼教作斗争。
(3)结合材料三,依据所学可知,这场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随后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5.(1)新文化运动批判旧道德。
(2)巴黎和会把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
(1)依据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判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巴黎和会山东转让给日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弱国无外交回答。
(3)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6.(1) 学生游行示威,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说明这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2) 变化:由前期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
主要原因: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 20世纪30年代,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时,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号召青年发动群众,抵抗侵略。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激励青年,发挥创新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4) 五四运动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升华。
【解析】
(1)依据图一五四运动,结合课本所学,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北京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不平等条约”“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依据表格内容,1920年9月前思想启蒙的文章有65篇,1920年9月后只有2篇;1920年9月前新诗有140篇,占得比重较大。可知《新青年》杂志前期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1920年9月前科学社会主义的文章1篇,9月后79篇;9月前反映国民革命、世界革命的文章没有,9月后有13篇、20篇;说明《新青年》杂志后期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结合课本所学,其主要原因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青年》杂志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开始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时,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是为了号召青年发动群众,抵抗侵略;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是为了激励青年,发挥创新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4)依据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种、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升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