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课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步练习(解析版)1.某班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的年代尺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①——这场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B.②——这场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开放C.③——这场战争使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圆明园被毁D.④——此次战争所签的条约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2.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从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的历史事件是( )A.清军入关 B.李自成起义C.列强侵略中国 D.日本全面侵华3.有史学家说,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里的“转折点”指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C.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符合的是 ①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维护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④ 工业革命——工厂建立,流水线生产成为一种趋势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人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这段文字叙述的是(??? )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乔装外逃B.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太后、皇帝闻讯出逃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D.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7.《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8.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据此回答问题?(1)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是在签订下列哪个条约之后( )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北京条约》9.“(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万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0.下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植根于(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1.下图为《大国崛起》中的插图,回答问题?(1)与插图中的“清朝海军”创办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启蒙运动 ?D.?洋务运动(2)清朝海军中最大的北洋舰队在1895年全军覆没,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3)漫画中这支“挺大的船,怎么开不快”的原因有(?)①腐败的政治制度? ???②人口过多?? ?????③顽固派的阻碍?? ????④船只过于庞大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①④12.材料: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回答(1)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是由于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革命的发生?领导者是谁?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说“黑暗依旧”?(3)1921年,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了使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赔款2100万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材料二:赔款2亿两白银,允许其在中国开设工厂……。材料三: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竞被打碎。 ——英国《泰晤士报》材料四:“中国此次所遭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瓦德西(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皇宫”是指哪? (3)材料四料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情况?(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屡次遭受侵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4.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材料二: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材料三: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回答:(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这次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条约中清政府把哪一地方割让给英国?(2)追根溯源,材料二中钓鱼岛问题源于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给中国的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中“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是因为什么?“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是指哪一事件?(4)材料三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所指的历史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1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抗争史。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追溯屈辱的岁月』(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2)在侵略者坚船利炮的震慑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结合所学知识,把下列问题补充完整。①使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的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②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感怀英雄之抗争』(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写出两例中国军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探究失败的原因』(4)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在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中都失败了,你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接连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1)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刘翔同学依据材料按“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三个项目设计的知识结构示意图。李老师发现各项目均有一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图中错误并加以改正。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条款有:割让香港岛、 赔款白银2100万银元、开放通商口岸、 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材料三 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3)写出材料中的“他们”及“他们的行径”。(4)举一例说明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史实。(5)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假如你班开展一次小型演讲会,请你确定演讲会主题名称。 参考答案1.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的统治之下,D选项符合题意;1840年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需要市场和原料,A选项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的是沿海地区,B选项排除;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并未攻入北京,C选项排除。2.C【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发动了对中国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选项C符合题意;满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选项A不符合题意;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朝,选项B不符合题意;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严重的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严重的分裂了中国,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看, “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这场战争,使清政府丧失了抵抗意识,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正确。鸦片战争是民族抵抗意识的开始,不是全部,故排除A项。BC也不是全部丧失,故排除BC项,故选D。4.C【解析】从材料“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属性的地步”可以看出这是指的中国完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故选D。《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奴颜婢膝,民族抵抗意识丧失,国家地位非常低落。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鸦片战争后,B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和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这两次战争后中国虽然都失去了许多权益,但仍然保有相当的主权。因此排除ABD。综上,故选C。5.B【解析】和下西洋加强中国和亚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①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正确;《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维护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③正确;工业革命——工厂建立,流水线生产成为一种趋势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④错误,选择B正确;A、C和D排除。6.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是1853年,故A错误;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是1860年,故B错误;从题目中“庚子(1900年)、外国连衡、两宫微服出狩”等信息可知,这描述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故C正确;D选项不符合史实,清朝都城在北京,故D错误。故选择C。7.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察对辛丑条约的签订的影响的理解,该题材料选自革命斗士陈天华写的《猛回头》,当时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了列强抢掠中国的工具,所以说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看到帝国主义并没有把她当成祸首惩办,电告李鸿章对条约全部接受,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实质反映了清政府的媚外,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答案选D8.B【解析】此题主要考察义和团运动相关知识。《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严禁人民反帝斗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本题旨在通过具体史料来印证掌握的观点,属于理解、判断、解释层次。帮助学生掌握严谨的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运用具体的条约内容解释具体情境“守土官长”的含义。9.D【解析】题文的“在20世纪第一年”指的是1900年。依据所学可知,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组成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进犯北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8月中旬,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故选D。10.D【解析】1900年-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答案选D。11.(1)A(2)D(3)C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洋务运动相关知识。本题以漫画插图为素材,生动活泼,既有助于综合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助于考查学生从图画中提取、分析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小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清朝海军”,与“清朝海军”创办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属识记层次,正确答案为A。第2小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北洋舰队在1895年全军覆没”,?属识记层次,正确答案为D;第3小题需要学生调动所学知识,结合插图信息才能作答,解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透过漫画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正确答案为C。12.(1)《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辛亥革命;孙中山;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3)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是由于签订了《辛丑条约》;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辛亥革命的发生;领导者是孙中山;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说“黑暗依旧是因为:辛亥革命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13.(1)材料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2)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妥协退让。【解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4个问来进行考查。(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材料一:赔款2100万元;材料二:赔款2亿两白银,允许其在中国开设工厂。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根据要求即可回答:材料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在进入皇宫的宫殿。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1860年10月6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并火烧圆明园。根据要求即可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3)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中国此次所遭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分析近代中国屡次遭受侵略的主要原因。题文信息提示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由于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自诩为天朝上国,盲目自大,不了解世界发展形势,导致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事冗乱。根据要求即可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妥协退让。14.(1)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香港。(2)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鸦片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次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条约中清政府把香港割让给英国。(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追根溯源,材料二中钓鱼岛问题源于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这次战争给中国的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中“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是因为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所指的历史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是结束了清朝的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推翻了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5.(1)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2)《南京条约》;《辛丑条约》.(3)史实: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血战,太平军痛打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答出两个即可.(4)根本原因:制度落后,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主要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等【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战争.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40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破坏了我国的关税自主权和司法权,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给中国造成严重的危害,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1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中国人民也进行了积极的抗争,如: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血战,太平军痛打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在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中都失败了,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等。16.(1)错误一:进一步;改为:开始;错误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改为:“甲午中日战争”;错误三:“《北京条约》”;改为:“《辛丑条约》”。(2)目的:开放通商口岸(3)他们:英法联军 他们的行径:火烧圆明园(4)史实:左宗棠收复新疆(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广州抗英、关天培虎门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大战黄海。)(5)主题:侵略与抗争;入侵与反抗;近代中国的屈辱。【解析】(1)本题考查对近代列强侵华史实的准确识记。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有关知识的认识。分析材料二的“开放通商口岸、 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开放通商口岸。开放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市场。(3)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从天津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里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珍宝让侵略者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4)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比如人民群众的斗争: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和宁波黑水党自发组织抗英斗争;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等等。爱国官兵英勇斗争: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标志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在广州、关天培在虎门、葛云飞在定海、陈化成在吴淞英勇抗击外来侵略;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刘铭传在台抗法,冯子材镇南关大捷;、甲午中日战争中平壤战役:左宝贵战死、黄海战役: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旅顺战役:徐邦道率部抵抗、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英勇抗日,宁死不降等等。(5)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因此本题主题可以概括为侵略与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