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旧体制与新探索 课时作业(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旧体制与新探索 课时作业(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三课 旧体制与新探索
课时作业(解析版)
1.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项与“自强求富”、“维护清朝统治”两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中国的近代化在起步阶段,从器物和教育等层次推进,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些层次的是
A. B.
C. D.
4.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镇压人民革命 B.抵抗外来侵略
C.发展民族工业 D.维护清朝的统治
5.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种基本方法。下边这张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虎门销烟
D.太平天国运动
6.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民用工业( ?)
A.轮船招商局 B.开平煤矿 C.汉阳铁厂 D.福州船政局
7.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也大抵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材料表明某运动的开展( ?)
A.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些先进技术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定的抵制作用
8.有学者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
C.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D.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9.史学家蒋廷黻(fú)认为,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证“相当的成绩”的有( ???)
①创建北洋水师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李鸿章的下列活动与该评价无关的是( )
A.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设翻译馆,翻译外国书籍
11.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其时”指的是?________
12.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________的。而且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________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像?________、?________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年前,中国首次自主设计并建成了施工难度极大的京张铁路,震惊中外。该铁路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曾于1872—1881年官派赴美留学,专习铁路工程。
材料二:百年后,在同一个起点和终点,中国铁路人正在创造新的奇迹,树起中国高铁建设新标杆——京张高铁首次在世界上全线采用智能技术建造;首次采用“品”字型施工法,开挖世界上最大最深最难的地下高铁车站;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功能;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确保运行安全……
(1)读上图判断该铁路的主体走向,并从地形类型和地势特点角度分析其修建难度高的原因。
(2)詹天佑赴美留学与我国哪一场历史运动有关?该运动为京张铁路的建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张高铁成为我国高铁建设“新标杆”的理由。
(4)跨越百年,中国铁路人身上的哪些品质让你赞叹?
14.(思想闭锁,认知短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三: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四:1861年,名士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材料一反映了乾隆皇帝怎样的“华夷”观?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四与材料三回答,魏源与冯桂芬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15.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请下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你认可这一观点吗?请写出理由。
(3)材料中所述的自救之路中,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指什么?其口号是什么?
(4)地主阶级的自救之路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16.(政治腐败,受人欺凌)
阅读史料“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印象”,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昔同治(1862—1874)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日:“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引自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1)请你简述l8世纪前中国(明清时期)的状况,以印证图①创作者所表达的中国印象的合理性。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中叙述的现象,表明当时的日本和中国都在采取哪些措施改变本国的面貌?这些措施对日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图②作者心目中的中国印象与图①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史料二中的德相毕士麻克早在同治初年就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出这一观点,并结合近代中国有关史实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1.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强求富运动。
2.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A错误。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依旧根深蒂固,显然C错误。BD都没有知识性错误,但是“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是辛亥革命的作用之一,却不是最重要的意义,不能说明“巨变”。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便能说明辛亥革命的“巨变”,正确。
3.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发动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题干中的“江南制造总局”“京师同文馆”“汉阳铁厂”都是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或学校,故BCD不合题意。A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残骸,与题干无关,故A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D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以剿发捻(平定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分析可知,洋务运动要对内平定农民起义,对外抵制外来侵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5.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所以这张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6.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为了增强军事力量,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D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后期,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民用企业,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7.D
【解析】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行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开启了近代化的序幕,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虽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信息描述的意思不符合;C项说法错误。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所蕴含的涵义,英法两国的航运亏损是由于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洋务派为了自强,使用机器制造轮船,导致英法两国的航运亏损,题干表明了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8.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故D正确。上海虽然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但是不是共产党选择上海的理由。故排除A项。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故排除B项。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故排除C项。故选D。
9.C
【解析】
据“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北洋水师、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都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①③④符合题意;京师大学堂是在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②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A
【解析】
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洋务运动前期,他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企业;洋务运动后期,他又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办理洋务的需要,他还设立翻译馆,大量翻译刊行西方书籍。故答案为A。
11.辛亥革命后
【解析】
此题主要考察辛亥革命和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的相关史实。中国的资产阶级对产业革命寄托了浓厚的希望.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初,民国政府成立之日,中国的资产阶级团体就发出了产业革命的呼声.一个名叫工业建设会的团体在南京民国政府成立不久的1912年初就曾发出“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的欢呼。那个时代即辛亥革命成功后,南京民国政府成立,鼓励发展事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新的春天!
12.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落后 轻工业 上海 武汉
【解析】
此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而且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一般规模较小,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像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故答案依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落后、轻工业、上海、武汉。
13.(1)西北——东南走向。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坡度大。
(2)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学习和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技,为京张铁路的建成提供了技术;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了人才;兴办的各种新式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和设备保障。
(3)采用了多项自主创新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
(4)我为中国铁路人的不畏困难、自主创新、造福人民的精神而感到自豪。
【解析】
(1)第一问:根据图片可以判断出京张铁路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向。
第二问:根据图片下端的走势图可以看出京张铁路西高东低,且地势起伏较大。从地形图上看,多数地区都是山地。所以京张铁路的修建不仅地势险峻、多崇山峻岭,同时坡度大。修建难度高。
(2)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他曾于1872—1881年官派赴美留学,专习铁路工程”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清廷以恭亲王奕忻、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为代表发起了洋务运动。在自强口号的引领下,当时派出了大量留学生出国学习。由此可判断詹天佑赴美留学与洋务运动有关。
第二问: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口号,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如汉阳铁厂等一系列采用新技术的民用企业,为京张铁路的建成提供了技术也积累了资金。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学校,尤为京张铁路的建成提供了人才。
(3)根据材料二中的“京张高铁首次在世界上全线采用智能技术建造;首次采用“品”字型施工法,开挖世界上最大最深最难的地下高铁车站;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功能;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确保运行安全……”表明京张高铁成为我国高铁建设“新标杆”是因为采用了多项自主创新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
(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以詹天佑为代表的铁路人,不惧困难、迎难而上,人字形铁路设计体现了自主创新的智慧,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4.(1)天朝上国(华夏至上)。闭关锁国,愚味无知,发展 落后。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由鄙夷到师夷。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3)用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解析】
(1)根据材料“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乾隆皇帝的“华夷”观是天朝上国。根据材料“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可知闭关锁国,愚味无知,发展 落后。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三是主张学习西方。材料一是鄙视西方。由鄙视西方到学习西方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3)根据材料“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和“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可知魏源与冯桂芬的观点是用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15.(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不认可。虎门销烟只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爆发的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3)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4)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解析】
(1)结合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2)结合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即可。
(3)结合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进行分析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6.(1)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处于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
(2)日本维新变法、中国洋务运动 日本走上了工业化道路;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3)德相毕士麻克认为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中国着重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学习西方的思想和 政 治 制 度。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只注重西方先进技术等的学习,没有触动中国的政治体制,最终导致甲午战争中的惨败。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处于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和中国都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成功以后,日本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成为了亚洲强国。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相毕士麻克认为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中国着重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学习西方的思想和 政 治 制 度。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只注重西方先进技术等的学习,没有触动中国的政治体制,最终导致甲午战争中的惨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