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课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同步练习(解析版)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以下选项中属于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的是( )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②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③中共一大的召开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民国时期,新式邮政业得到发展。下列与如图邮票发行时间最接近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开始B.中国共产党诞生C.五四运动的开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它打响了中国人民反抗的第一枪B.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4.下列历史人物出席了1921年7月在上海(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秘密召开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共有13人。这次会议的召开( )A.使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B.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C.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共和制的国家D.使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5.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促成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建立C.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6.下列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无关的是( )A.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B.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C.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D.党的指导思想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7.他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他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系统和较完整的介绍。他是( )A.毛泽东 B.陈独秀C.李大钊 D.董必武数据图片往往能给我们提供很多直观的信息,学习历史,其中一项主要能力就是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片,回答以下各题。8.下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②B时期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给我党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带来的损耗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9.下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为新中国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名称,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特定的时代特征,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11.下列人物中,没有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是A.李大钊 B.毛泽东 C.董必武 D.张国焘12.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甲:红军长征过程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丙: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丁:长征胜利后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A.乙、丁 B.甲、丙 C.乙、丙 D.丙、丁13.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____________。14.________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__________召开(后在浙江__________的一艘游船上进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___。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罗家伦拟定的“当日大会传单” 材料二: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结合材料一,说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担当五四运动先锋的是谁?在运动的中后期,哪个阶级又成为主力军? (3)结合材料二,说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是什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6.从古到今,世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从未间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郑和七下西洋,在亚非许多国家留下了遗迹。郑和使团教给当地人建造城市和掘井取水的本领,教他们治病,向他们传授农田施肥的技术。徐光启向利玛窦学习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克拉维乌斯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注释本的前六卷。——摘编自吕文利《丝路记忆》(1)郑和、徐光启在中外文明交流上的主要贡献有什么不同?材料二:五四以后,寻找真理、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改造社会的呼声,在进步知识界中迅速高涨起来……正在这个时候,十月革命和俄国苏维埃制度的影响,透过层层封锁来到中国,人们视他为“20世纪的世界新潮”而热烈欢迎它;社会主义就成了最时髦的东西,成了人们公认的新思潮。——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成为最时髦的原因,并说说这一新思潮的历史影响。材料三:回顾历史、展望世界,我们应该……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3)结合20世纪中国的相关史实阐述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的理由。(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参考答案1.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是中共成立的阶级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是中共成立的组织基础,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共成立的标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共成立的思想基础,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是民国元年,故“民国十一年”是1922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是1915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是1922年,五四运动的开始是1919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1937年,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3.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D符合题意。1927年的南昌起义,它打响了中国人民反抗的第一枪。1919年的五四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35年的遵义会议,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4.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这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她是无产阶级的政党,领导人民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符合题意。1945年的七大使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林则徐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共和制的国家,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5.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A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促成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中共二大提出了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五四运动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中国同盟会和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故D符合题意。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确定了以下内容,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7.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爆发。李大钊投身其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系统和较完整的介绍,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8.C9.A10.B【解析】8.读图和所学的知识可知,A时期1927-1934年党员人数剧增,原因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时期1934-1937年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以及长征带来的损耗;故答案选D。9.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地址;B指的是遵义会议;C项是指中共七大;D项是中共八大;故答案选A。10.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中国工农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后的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名称,因而先后顺序为②③①,故答案选B。11.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董必武、张国焘等13名代表;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出席这次重要会议;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2.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红军长征过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长征途中,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故乙说法正确,符合题意;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丙说法正确,符合题意;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中共一大是在长征前召开。故丁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13.中国共产党 焕然一新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4.1921 上海 嘉兴 中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主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 在上海召开。在开会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在一大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的奋斗目标是退单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5.(1)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或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2)学生;工人阶级 (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共一大召开【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也就是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2)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可知,担当五四运动先锋的是学生;在运动的中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16.(1)郑和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亚非各国,徐光启学习并介绍西方文明到中国。(2)原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的影响。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思想基础。(3)答案示例: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制政府,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向俄国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领导人民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或新文化运动相关史实也可)可见,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坚持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解析】(1)根据材料“郑和使团教给当地人建造城市和掘井取水的本领,教他们治病,向他们传授农田施肥的技术”可知郑和的做法属于中华文明的输出;根据材料“徐光启向利玛窦学习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克拉维乌斯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注释本的前六卷”属于西方文明的引入。(2)根据材料“五四以后,寻找真理、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改造社会的呼声,在进步知识界中迅速高涨起来”、“十月革命和俄国苏维埃制度的影响”可知当时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需要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十月革命的影响及先进知识的推广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土壤。(3)关于20世纪中国的相关史实阐述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的理由需要围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