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六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课时作业(解析版)1.下面空格处应填入毛泽东的哪一首诗词(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2.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大跃进”运动掀起??????????????????????????????????????????? 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1953 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如下图),当时正值( )A.改革开放时期B.抗美援朝时期C.“一五”计划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5.在一篇有关某双百人物的报道中,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石油、大庆、铁人。请你判断他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C.焦裕禄 D.袁隆平6.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D.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7.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8.如图是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丙到丁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B.党和政府调整经济政策C.掀起了“大跃进”运动D.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9.下列成就不属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取得的是( )A.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自给B.兰青、兰新、包兰铁路的修建C.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0.如图宣传画创作于( )A.新中国成立时期B.新中国巩固时期C.迈向社会主义时期D.建设之路探索时期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将年代尺中空白处重要历史事件补充完整。(2)对照年代尺,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遇到的挫折。(3)结合年代尺和相关史实,论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材料二 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材料三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广大群众的什么情绪?(2)在材料二中提到的“总路线”的指导下,全国开展了什么运动?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3)总路线暴露出当时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这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的哪一次社会主义变革?这一变革是什么时候完成的? (2)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原因。这一变革的目的是什么? (3)图3“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的过程中,出现的创举是什么?材料二 在1956年年底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不到1年的时间,这些企业就基本完成了公私合营,但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4)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述社会主义变革的认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穷二白)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成立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神奇逆转)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行业变化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年产值平均增长速度(%)农业52.843.54.5轻工业29.629.212.8重工业17.627.325.4(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成就瞩目)材料三 1957年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的实施,填补了中国现代工业的空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体系。1956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国的新兴技术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苏联派出了大量综合专家、设计专家、地质专家帮助中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与中国技术人员一道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3)根据材料三概括实施这一举措的意义,并列举一个这一时期形成的工业基地。15.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不惑”后的再出发之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现代史中部分历史阶段或节点(1)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才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选择年代尺中建国前任一历史事件,说明其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2)我国在A时期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既有成功又有失误。请各例举一史实。材料二:1976年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欧阳淞《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的回顾与思考》(3)面对材料二所述的两个“重大历史关头”,我国领导人作出了怎样的正确抉择? 材料三: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位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的变化(如下表)时间经济总量世界排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1950年第三十位后——1970年第十三位——1978年第十位2.3%2008年第三位20%2018年第二位34%注:195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在30名以后,来自吴殿廷、武聪颖《中国宏观经济的国际评价》。(4)70年的历程见证70年的发展。结合材料三表中数据的变化,说说建国70年以来,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6.六十甲子一轮回,在农历干支纪年中,戊戌年可以说是无人不知。(1898年,变革之戊戌年)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康有为: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皇帝同意其建议。——摘编自芳海建《从甲午到戊成:康有为〈我史〉鉴注》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康有为: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皇帝同意其建议。——摘编自芳海建《从甲午到戊成:康有为〈我史〉鉴注》(1)材料中反映出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1958年,失误之戊戌年)(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哪两次失误?为扭转失误造成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作了怎样的调整措施? (2018年,奋斗之戊戌年)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这一年,我们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 京峰会等主场外交活动,提出了中国主张,发出了中国声音。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对党和国家机构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改革,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一年,我们要记住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同志,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 烈柄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以及其他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们。——选自2019年习近平新年贺词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这一年,我们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 京峰会等主场外交活动,提出了中国主张,发出了中国声音。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对党和国家机构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改革,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一年,我们要记住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同志,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 烈柄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以及其他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们。——选自2019年习近平新年贺词(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说2018年我们是如何充实而又坚定地奋斗? 参考答案1.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成就,发生在1953-1957年,D符合题意。A项反映的是秋收起义,B项反映的是红军长征,C项出自《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ABC项都是发生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A【解析】根据材料从1953到1956年,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的变化可知,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这时期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阶段,故A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7年之后,“大跃进”运动发生在1958年至1960年,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发生在1961年至1965年,故排除BCD项。故选A。3.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完成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化,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所以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C符合题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时,我国还没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AB不符合题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相关知识。1953——1957年,我国制定实施了一五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与题意相符;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是石油工人,他率领他的一只钻井队伍,打出来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他被誉为“铁人”。故B正确。邓稼先是科学家,故排除A项。焦裕禄是党员干部,故排除C项。袁隆平是科学家,故排除D项。故选B。6.C【解析】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一种社会制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基础,就社会主义制度而言,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7.C【解析】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修建,“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是指川藏公路的修建,属于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C正确;A是人民公社时期;B是改革开放新时期;D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8.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58年成为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给党和国家造成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1960年党和政府调整经济政策,到1965年国民经济开始恢复,故B符合题意;1950—1952年我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故A不合题意;1958年掀起了“大跃进”运动、1953---1957年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9.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时间是1956-1966年.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时间不符,故D符合题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我们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自给,故排除A项。兰青、兰新、包兰铁路的修建。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否是发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故排除BC项。故选D。10.D【解析】材料中中的口号出自1958年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属于社会主义探索十年阶段,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是1949年,排除;B选项是1949到1953年,排除;C选项是1953到1956年,排除。11.(1)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革命形势走向低谷;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建设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写出两点即可)(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使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必须创建人民军队,领导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相继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并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特色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面对国内两种命运的决战,充分发动群众,通过辽沈、淮海、平津等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制定了一五计划进行了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使我国开始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朝着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种种事实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5月4日,由于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第一个空白处填“五四运动”。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也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人。所以第二个空白处应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结合所学知识,革命时期即1919-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革命遭遇到两次大的挫折。第一次是国民革命时期,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国民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革命进入低潮。另一次是在十年内战时期,由于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中国革命又一次重大挫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8年,中国共产党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盲目地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遭到重大挫折。1966年又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经济建设受到重大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建国以来最重大的挫折。(3)结合所学知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就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使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必须创建人民军队,领导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相继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并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面对国内两种命运的决战,充分发动群众,通过辽沈、淮海、平津等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制定了一五计划进行了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使我国开始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朝着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2.(1)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愿望。(2)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果:导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3)示例:片面强调快,急于求成,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解析】(1)据材料“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当前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愿望。(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暴露出当时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还存在片面强调快,违背客观规律等不足。13.(1)变革: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间:1956年年底。(2)原因: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目的: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3)赎买政策。(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解析】(1)依据图1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可知反映的三大改造。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从1953年到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和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到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目的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渐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人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14.(1)经济状况: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措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重工业。(3)意义:工业布局得到改善;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经济体系;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培养锻炼了大量技术人才等。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地。【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这说明经济状况是,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为此,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表格可知,重工业是重点。(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的实施,填补了中国现代工业的空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体系。1956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国的新兴技术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苏联派出了大量综合专家、设计专家、地质专家帮助中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与中国技术人员一道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一五计划意义重大,工业布局得到改善;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经济体系;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培养锻炼了大量技术人才等。这一时期形成的工业基地以东北工业基地最典型。15.(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35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圣地有关的转折点。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扭转了中国屡败的局面。(2)1958年,由于党和人民对国情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党和国家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953-1957年,一五计划进行,使我国开始迈向工业化国家。(3)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进行了南方讲话,指出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召开了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我国经济总量增长快,到2018年居于世界第二。【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35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圣地有关的转折点。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扭转了中国屡败的局面。(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由于党和人民对国情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党和国家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953-1957年,一五计划进行,使我国开始迈向工业化国家。(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指的是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后我国的发展。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世纪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重大历史关头指的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低潮。针对这一情况,邓小平进行了南方讲话,指出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召开了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根据材料所给数据可知我国经济总量增长快,到2018年居于世界第二。16.(1)实行君主立宪制。(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措施: 1960年实行的八字方针调整。(3)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解析】(1)依据材料可知实行君主立宪制。(2)失误:依据材料图片可知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措施:依据所学可是是1960年实行的八字方针调整。(3)依据材料“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 京峰会”“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信息归纳回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