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四课 解放战争同步练习(解析版)1.“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材料中描述的战略行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全面内战爆发 B.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C.国民党政权垮台 D.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2.与“毛泽东”“弥天大勇”“身系天下之安危”“赴蒋介石的‘鸿门宴’”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 B.四渡赤水C.重庆谈判 D.挺进大别山3.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主要目标是A.陕甘宁解放区B.山东解放区C.中原解放区D.东北解放区4.全面内战的爆发,是在国民党进攻哪一解放区后:A.中原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D.晋冀鲁豫解放区5.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握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能够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观点的史实有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推翻北洋军阀统治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④解放战争的胜利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6.20世纪30年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起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你认为下列诗句中暗含这两起事件的应该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谁人不识张大帅,千古功臣一代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刘伯承和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它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①挺进大别山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李强复习中国近代史后,将以下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整理。正确顺序是①挺进大别山 ②南昌起义③中共“一大” ④百团大战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9.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伤。”下列事件中,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黄埔军校的建立B.重庆谈判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九二共识”的达成10.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C.淮海战役 D.转战陕北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材料二: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请回答:(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2)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3)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有希望吗?为什么?(4) 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12.阅读下面材料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图一中的新闻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图二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2)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分别就抗日、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是怎样的?其落实情况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13.关于国共关系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国民革命歌》材料二:“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材料三:(见下图)材料四:“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邓小平请回答:(1)材料一歌曲是国共合作进行什么战争时期传唱的?这次国共合作消灭了哪两派军阀的势力?(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而采取的“国共合作”,取得了什么战争的胜利?这次国共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照片是国共双方代表在何地谈判时的合影?但谈判并没有阻止国民党发动内战,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4)材料四说明国共合作有利于实现和平统一,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1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1)“第二年”是指哪一年?(2)“外线”、“内线”分别指什么?(3)实现这一“基本任务”的典型事件是什么?15.(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几度和谈共谋大业,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周恩来亲历和谈并起了重要作用。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周恩来在20世纪30—40年代参加了哪两次重要的国共谈判?在其中的一次谈判中,蒋介石提及周恩来是他的部下,这是为什么?而周恩来认为“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是否成为了事实?(2)分析两次谈判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或作用,以及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16.(题文)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绷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材料二不少同志义愤地说:谈判自然可以……但是,要谈判,请他蒋介石自己到延安来……毛泽东决定亲自出去……还建议由刘少奇代理自己的职务,……这表明毛泽东已经充分考虑到此行的危险。材料三2015年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握手持续80秒。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①根据材料一说说,从1927—1936年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②材料二中提及的谈判是什么历史事件?国共为“国内和平”达成何协定?③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国共间的合作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知识,通过“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我们可判断出这场战役指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南京解放,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三大战役结束后,所以答案是B。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去重庆谈判,因为在当时很可能老蒋上演鸿门宴,将毛泽东拘押甚至暗杀,让中共群龙无首,故为一身系天下安危,但毛泽东毫不畏惧,为中国和平,深入白统区谈判,可谓弥天大勇。所以答案选C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的知识,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疯狂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所以答案是C。4.A【解析】本题考查内战爆发的史实。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的是学生的历史思维分析能力。通过国共两党“合则两利”等关键词,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国共第一次合作是1924年—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③符合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所以答案选D.6.B【解析】注意时间限制: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大西北的“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和西安事变。①是描述长征胜利的,②是描述秋收起义的,③写于解放战争时期,④是指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将军。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是三次战略决战,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刘 亚楼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指挥者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平津战役的指挥者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 亚楼。所以答案选B8.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夏,解放战争时期,南昌起义是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一大是1921年,百团大战是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故答案是C。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内和平的基本实现,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施的重大胜利。它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表明在新的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所以答案选C10.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关知识的记忆。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战略性进攻的序幕。故选A。11.(1)重庆谈判。(2)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3)没有。因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是真,和平谈判是为了欺骗国内外舆论,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内战。(4)同国民党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解析】(1)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点。根据“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并结合已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故材料与重庆谈判有关。(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蒋介石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准确识记。根据已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故蒋介石此举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3)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后中国是不是会真正出现国内和平。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和历史知识的总结和分析能力。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没有希望。因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是真,和平谈判是为了欺骗国内外舆论,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内战。(4)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的原因。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2.(1)图一:西安事变。图二:重庆谈判。(2)落实情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3)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图一:西安事变。图二: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虽然在1946年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撕毁《双十协定》,但其历史意义和启示仍是非常重大的。(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分别就抗日、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其落实情况对中华民族各产生的重大影响是: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国共两党应该以民族利益为重,加强合作,促成国家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归。13.(1)北伐战争、(1分)吴佩孚、孙传芳(2分)(2)抗日战争(1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分)(3)重庆(1分)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1分)(4)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分)【解析】(1)此题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点。材料一歌曲中的“除军阀”指推翻北洋军阀,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时期传唱的。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股势力,最终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的势力。(2)此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而采取的“国共合作”是指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此题考查重庆谈判和国共内战的相关知识点。材料三中的照片是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影,是当时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时拍摄的。重庆谈判没有阻止国民党发动内战,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4)此题考查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材料四说明国共合作有利于实现和平统一,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仅是“一国两制”的前提,也是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14.(1)1947年(2)“外线”: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线”:解放区(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析】本题考查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1947年毛泽东提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任务是将战争打到外线去,即国统区,以减少战争对解放区的破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正是这一军事设想的首要体现。15.(1)参加了西安事变后的国共谈判、(1分)抗战结束后的重庆谈判。(1分)因为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黄埔军校中,蒋介石是校长,周恩来是军校的政治部主任。(1分)成为事实:抗日战争时期归属国民革命军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由红军改编的。(1分)(2)影响或作用:西安谈判使西安事变等到和平解决,开始了国共合作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1分)重庆谈判迫使国民党与共产党签订《双十协定》,规定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1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两次谈判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只要围绕其中的一层意思来谈均可) (1分)【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周恩来在20世纪30—40年代参加的谈判,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周恩来代表中共参加谈判,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45年,周恩来参加重庆谈判。在土地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蒋介石是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所以说周恩来是蒋介石的部下。抗日战争期间,国共第二次合作,共产党军队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蒋介石是抗日战争的领袖,红军听蒋先生的指挥成为了事实。(2)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谈判和重庆谈判的影响,西安事变谈判最终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开始了国共合作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重庆谈判后,国共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两次谈判表面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16.①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30年开始,蒋介石先后发动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②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维护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直在努力。【解析】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1927—1936年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的罪行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30年开始,蒋介石先后发动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提及的谈判是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虽然在1946年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撕毁《双十协定》,但其历史意义和启示仍是非常重大的。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共间的合作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维护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直在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