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 课时作业(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 课时作业(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
课时作业(解析版)
1.1919年4月底,美国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高校讲演100余场,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 B.报纸刊登了多篇白话文作品
C.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 D.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
2.下列关于历史人物与其做出的贡献一致的是
序号
人 物
贡 献
A
孙中山
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毛泽东
领导和指挥了四次反“围剿”斗争,都取得胜利
C
周恩来
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参加国民革命运动
D
李大钊
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A.A B.B C.C D.D
3.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4.1936年,周恩来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说:“大革命时期……由于策略上的错误,我们抛弃了对国民党保持控制权的机会。……假如共产党全力加入国民党并且为争夺控制权而斗争,而不是留在国民党外边,我们就能与左翼组成联盟,取得并且保持领导权。”。总结这个“策略上的错误”,我们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
A.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 B.开展土地革命
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发动武装斗争
5.“共产党应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为此,中国共产党
A.集中力量发动工农运动 B.组织国民革命军北伐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6.1936年,周恩来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说:“大革命时期……由于策略上的错误,我们抛弃了对国民党保持控制权的机会。……假如共产党全力加入国民党并且为争夺控制权而斗争,而不是留在国民党外边,我们就能与左翼组成联盟,取得并且保持领导权。”。这一“策略上的错误”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包括
A.800多民爱国青年被北洋政府逮捕
B.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国民党屠杀
C.大片国土沦陷,遭日军铁蹄践踏
D.工农不得不进行红军长征,实行战略转移
7.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
①北伐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普遍愿望
③全国人民呼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④孙中山维护共和屡遭挫折,寻求新力量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有西方学者评议说,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一时期呈现中国革命曙光的主要事件有(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②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③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④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9.下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②B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带来的损耗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D.提出了社会革命的主张
11.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年1月,国民一大在__________召开。大会通过了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事实上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大政策。会议的召开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形成。
12.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在北伐胜利进军之时,__________等人发动政变,屠杀__________和革命群众,宣告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失败,____________________完全破裂。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国共第一次合作有何联系?
(2)图二反映了孙中山的思想有了怎样的发展?
(3)请联系当时国内国际的局势,分析国共两党实行合作的原因。
(4)材料二中除军阀,请写出当时国共合作要除的军阀(写出两个即可)
14.人们因地制宜,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说珠三角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独特理由。
(2)联系材料,分析在珠三角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3)广州是“国父”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城市之一。请列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父”在此开展的两项革命活动。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准备。1920年,浙江金华籍教育家陈望道翻译出版了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同年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材料二 1924年,在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区,国共合作建立了现代中国第一所军事政治学校……以孙中山为核心的国共两党领导人运用高超的政治才能,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统一战线,创造性地实行了政治改革和军事改革,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道路。
(1)陈望道等人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2)请列举20世纪20年代的两个史实,印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创建黄埔军校的目的是什么?这所学校的创办对中国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16.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充满艰难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壮士弯弓射大雕,挥戈跃马灭前朝。武昌城头旌旗展,烽火神州遍地烧。
——《七绝·壮举》
(1)诗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壮举”的理解。
材料二: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毛泽东
(2)成功来之不易,任何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探索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根据“1919年4月底”。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因而1919年4月底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A符合题意。白话文作品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提倡,在1919年有可能看到,B不符合题意。CD项是五四运动的内容,五四运动在1919年爆发,有可能看到,C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参加过国民大革命,C选项符合题意;孙中山未参加北伐战争,A选项排除;毛泽东并未参加第四次反围剿,B选项排除;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陈望道,D选项排除。
3.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最强音,它的目的是打倒列强,推翻封建军阀,因此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标语是“打倒列强 除军阀”。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
4.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最主要的教训就是要掌握领导权和武装斗争,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属于正确的道路,排除。
5.C
【解析】
根据材料“共产党应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可知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发展工农运动是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任务;国民党组织国民革命军北伐;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利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题目考查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
6.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国民党屠杀,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排除。
7.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国共双方的共同需要,因此②④属于内部条件,D选项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属于国共合作的产物,①错误,因此AC选项排除;③明显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之后,因此B选项排除。
8.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是1936年10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是1937年9月;国民革命运动在1924年后蓬勃发展,出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倾向。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9.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1934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主要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有关;1934——1937年中共党员的减少主要和红军长征有关,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10.B
【解析】
根据材料,我们可知毛泽东认为“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主张各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了其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选项符合题意;1924-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新三民主义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内容,A选项排除;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1.广州 帝国主义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国共两党合作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形成。
12.蒋介石 共产党人 国民大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伐胜利进军之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3.(1)图一反映的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2)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
(3)国际:“一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国内: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障碍“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国共两党行动屡屡受挫,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4)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写出两位即可)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图一反映的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它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可知,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提出新三民主义。
(3)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国共两党实行合作的原因有,国际方面,“一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国内方面,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障碍,“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国共两党各自的革命行动屡屡受挫,均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4)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
14.(1)毗邻港澳。
(2)海拔低,地势平坦,平原广阔;全年气温高,热量十分充足;年均降水量大,降水极为丰沛;河网密布,灌溉便利;土壤肥沃。(答两点即得满分)
(3)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
【解析】
(1)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国际化程度高,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可以为珠三角的开放提供支持。
(2)据图可知,珠三角位于沿海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光照好,热量充足;年均降水量在1500mm以上,雨水充足;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水量大,灌溉便利。
(3)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开展的革命活动。注意本题时间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物“孙中山”、地点“广州”,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即可。
15.(1)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2)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目的:挽救中国危亡,为革命事业培养大批军事政治骨干力量。作用:为北伐的胜利进军创造了前提条件。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翻译出版了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同年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可知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2)依据材料二“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道路”和所学从领导南昌起义以及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回答。
(3)目的: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可知是挽救中国危亡,为革命事业培养大批军事政治骨干力量。作用:依据所学从为北伐的胜利进军创造了前提条件回答。
16.(1)武昌起义起义军光复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此后仅一个多月,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迅速崩溃。
(2)答案提示: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建立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维护民主共和,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原则,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极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进程。孙中山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但是共和制度并没有在半殖民地反封建的中国真正确立,辛亥革命以后,反而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因此,中国革命必须立足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解析】
(1)材料“武昌城头旌旗展,烽火神州遍地烧”指的是武昌起义,壮举需要从武昌起义的波及范围和对清朝统治的影响进行分析。
(2)结合孙中山的革命事迹进行分析即可,如领导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实现国共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