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晚清的危机与变革单元素质评价练习题(解析版)1.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2.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3.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4.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依次是学习西方的( )A.军事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B.军事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C.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军事技术 D.政治制度—军事技术—思想文化5.1872年9月15日,《纽约时报》有一篇《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的报道。与选派这 批留学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6.了解历史人物,一定要探究有关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下列人物的对应项对其贡献的概括有待考证的是( )A.兴办洋务,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B.把“启蒙之水”(指民主与科学)洒向“孔孟弥漫的大道上”C.希望在中国完成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掀起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主义成为正统7.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几乎在同一时期分别发动了意义重大的变革,这两场变革共同点A.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都主张实行西方的政治制度C.都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工业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8.学习历史要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下表各组中两事件之间存在直接历史关联的有组别事件一事件二①美国南北战争美国独立和统一②《马关条约》的签订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③启蒙运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④德国突袭苏联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9.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与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历史信息相符合的是( )A.李鸿章的洋务运动 B.袁世凯的反动统治C.孙中山的辛亥革命 D.康有为的戊戌变法10.“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11.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A.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12.“如果听任鸦片泛滥,那么数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面对鸦片的危害,他向皇帝表达了自己的忧虑。这位历史人物是(????? )A.关天培 B.邓世昌 C.林则徐 D.洪秀全13.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请回答: (1)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掀起了一场长达三十余年的“自强”“求富”的运动。概括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 (2)辛亥革命被称为“完整意义是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概述这次革命的历史意义。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有何重要地位?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换句话说,这场革命在政治上的沉重代价,最终以文化的巨大进步则获得了某种补偿。1912—1919年初的中国知识界的价值重建运动,可以视为象征。——摘自许纪霖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哪一革命组织后来改组成国民党? (2)“文化的进步、价值重建运动”指什么运动?此运动与中共成立有何联系?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为改变“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 (4)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在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发展的探索历程中你能获得哪些宝贵的认识?15.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康有为③孙中山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清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一中,①④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揭开这场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3)材料一中③这个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人说这次运动成功了,也有人说失败了.你同意哪种观点?说明理由.(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16.近代化在中外历史上都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的近代化则呈现出学习西方的特点。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4至17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材料三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材料四 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学习西方的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在……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开展。(1)材料一中的“文化运动”是指哪一场运动?这场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什么基础?(2)材料二中所述“自我疗伤”、“开颅洗脑”各指什么行动?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3)材料三中的“生产的革命”完成后,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是什么?(4)结合材料四,分析中国近代化在第二阶段的探索上有何特点?(5)在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过程中,近代中国并没有走向富强,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却富强起来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17. 古今中外,危机与改革相伴随,直面危机,勇于改革,是人类追求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巨变时代)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一一(美)史兹·墨菲(亚洲史)(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相同困境。(强国之策)150多年前,在民族危机面前,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在进行着改革。(2)列举一项洋务派“学习外国利器”的具体措施。结合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就福泽谕吉所言“改变政令”做出解释。(同途殊归)昔同治(1862—1874)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日:“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3)中日两国一样的回应,却产生不一样的结果。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机遇·挑战)(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改革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论证严密。)18. 近代以来,中国人从没有停止过对民主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开始了自己的西式民主制度实践。我们一下子就采用了被认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美国制度。……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民主共和的招牌挂在了中国的国门之上,我们就可以凭借最先进的制度一举赶超过去,成为最强的国家。—《听张鸣讲民国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是怎样“开始自己的西式民主制度实践”的?分析当时人们愿望落空的原因。材料二: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本阶级民主。——《新德意报》(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探索出了哪些“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材料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让政府的权力受到群众和社会监督,这是亿万民众的殷切期待,也是国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3)请运用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给政府和公民各提一条建议,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参考答案1.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而是为思考,为走路”,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故D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但这一点在题干中未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辛亥革命,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B【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2年,这在中国政治上是封建君主专制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B符合题意;促使人们的思想解放是指的新文化运动,A排除;实现了生话上的移风易俗,属于辛亥革命的结果,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是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属于结束专制制度的重要措施,但不完整,排除D。故选B。3.B【解析】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B项符合题意;A项保国会是宣传维新思想的一个政治团体,不符合题意;C项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不符合题意;D项华兴会1903年成立,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但不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A【解析】为了挽救中国的命运,在近代不同阶层的人们相继领导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实质是向西方学习,主要经历了学科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A选项符合题意。5.B【解析】题干中提到的“1872年9月15日,《纽约时报》有一篇《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的报道”,历史事件是1872年,清政府派幼童留美的史实。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时期即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2年8月11日,三十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金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B选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选项不符合题意;维新变法,是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倡导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资产阶级爱国救亡变法维新运动。A选项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1911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等所发动的全国性的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战争。1911年为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在洋务运动期间,兴办洋务,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故A人物和对应项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B人物和对应项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康有为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他领导的戊戌变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希望在中国完成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掀起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与康有为对应是否正确,还有待考证。故C符合题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成了正统。故D人物和对应项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明治维新的掌握情况。19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的变革是洋务运动;日本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明治维新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排除A选项;明治维新是涉及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学术、技术、文化、教育所有领域的系统性改革;而洋务运动仅采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毫不触及政治制度。故排除B选项;洋务运动是一场由失败的封建地主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排除D选项;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企业;明治维新时期创办了八幡制铁所等近代企业。故选C选项;8.C【解析】本题通过表格考查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启蒙运动、公车上书的掌握情况。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通过美国独立战争,获得国家的独立。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次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故选:C。9.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故选项C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与年代尺时间不符,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大概情况如下:1913年7月,袁世凯调整政府机构,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收缴国民党议员的议员证书、徽章,使得国会因法定人数不足而无法开会。另外组织御用的“政治会议”代行国会职权。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5月,“政治会议”根据袁世凯的旨意,炮制出一部《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将总统的权力扩大到专制皇帝一样大。1914年,他恢复了封建时代的官吏考试制度和各种封建职官的名称。他还先后到孔庙和天坛去祀孔、祭天,率领文武官员,身穿古式服装,行跪拜礼,重演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接受帝位,宣布1916年改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举行登极大典,正式爬上皇帝宝座。与年代尺时间不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与年代尺时间不符,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内容。自近代以来,伴随着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民主、科学的思想传播开来,严重冲击着封建礼教,女学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抗婚、逃婚,争取婚姻自由,正是这种现象的体现。所以答案选D1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故选D。1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林则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向皇帝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为了维护清朝统治,道光帝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故选择C。13.(1)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筹建了新式军队;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开办了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2)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3)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解析】 (1)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掀起了一场长达三十余年的“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筹建了新式军队;前期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开办了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3)1927年毛泽东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14.(1)三民主义;同盟会。(2)新文化运动;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3)努力: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国民革命;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4)团结就是力量,合则两利,斗则倶伤等。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专权,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2)结合所学可知,“价值重建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3)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维护中国的统一与独立,国共两党在二十世纪上半期一共进行了两次合作,并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第一次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发动国民大革命即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二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团结就是力量,合则两利,斗则倶伤等。15.(1)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2)资产阶级维新派,公车上书(3)三民主义,成功,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4)民主科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①④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要求;揭开这场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为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有人说这次运动成功了,也有人说失败了.我同意成功的观点;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民主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一名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一大重要口号。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热血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向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思想猛烈开火,并由此走向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现在北大校园里还有“德先生”和“赛先生”的雕塑。就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回顾这场运动,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16.(1)文艺复兴;思想文化基础(2)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都向西方学习先进文明(3)大机器生产(4)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5)由于受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局限和阶级(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的局限,近代中国无法富强;现代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后而逐渐富强等。【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应该属于“自我疗伤”;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戊戌变法应该是“温药慢治”,辛亥革命则是“猛药重治”;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应该是“开颅洗脑”。 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共同之初是都向西方学习先进文明。(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其中生产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工场手工业,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有关知识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第一期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第二期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第三期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5)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于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进行的探索都不能救中国,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富强起来了。我们得到的启示是: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近代中国无法富强;现代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后而逐渐富强等。17.(1)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受到外国侵略; (2)洋务运动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列举洋务运动一项措施即可得分)“改变政令“指废除全国所有藩国,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后来确立君主立宪制;废除封建等级制,平民可以自由择业。(3)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动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思想,最终导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日本的明治维新从思想、制度、经济等各方面学习西方,相对比较全面,所以成功。(4)本题采用分层评价法,评分量表如下。答案示例:全面的改革能推动国家的发展。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同样面临内忧外患,都选择了改革的道路。明治维新对日本的政治、经济、生活、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最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为各方面的发展保驾护航,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成为亚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中国的洋务运动虽然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但是它只学习西方的器物,却不触动腐败的政治制度和解放人们的思想,因而无法到达期望的效果,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所以国家发展与改革密切相关,只有立足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全面改革,才能完善国家的各种制度,促进国家健康持续发展。【解析】(1)根据材料“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可知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相同困境是都受到外国的侵略。(2)结合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两国改革不同结局的原因是和彻底变革制度有关。(4)材料体现的是改革推动国家发展,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即可。18.(1)史实: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资产阶级软弱性;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政府要不断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公民要增强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积极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解析】(1)结合辛亥革命的成果进行分析即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需要从社会性质、袁世凯的独裁和帝国主义的干涉等方面进行分析。(2)结合建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进行分析即可。(3)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议需要从政府要不断拓宽民主渠道、公民要增强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积极行使监督权等方面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