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中华民国的兴衰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单元素质评价练习题(解析版)1.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在民主革命时期曾作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诗反映的历史情形出现于( )A.北伐时期 B.长征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运动(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的C.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3.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①北伐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普遍愿望 ③全国人民呼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④孙中山维护共和屡遭挫折,寻求新力量支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20世纪初,如春风细雨滋润祖国大地的新文化运动之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以下对这两次运动认识正确的有(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②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③无产阶级是两次运动的主力军④两次运动都促进了民族的觉醒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5.毛泽东回忆到:“当年斯大林总是教育我们‘革命的红旗必须守住,最好固定在一个地方一万年不变。’结果到头来吃了闷头一棍,不但原来的红旗没守住,还被敌人赶着跑,十分被动,若不是及时纠正,我们恐怕都要去见马克思了……”这里的“及时纠正”指的是( )①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②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④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某文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可能是( )A.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B.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7.201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日。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选项可作为板报内容的有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A.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C.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D.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9.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通电》中说:“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张杨“诤谏”的根本原因是( )A.希望蒋介石放弃反共B.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D.受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感召10.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是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那么当时的“爱国”突出表现在( )A.反对议和,维新变法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国民革命歌》(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国共第一次合作有何联系?(2)图二反映了孙中山的思想有了怎样的发展?(3)请联系当时国内国际的局势,分析国共两党实行合作的原因。(4)材料二中除军阀,请写出当时国共合作要除的军阀(写出两个即可)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中国共产党从中共第一个纲领、第一份决议,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带领人民一步接一步,从小船一直划到巨轮上,驶向光辉的彼岸。(从弱小到强大)材料一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为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下图所示的邮票是红色朝霞映照下的中共一大会址和一艘游船。(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为这张邮票取一个合适的标题,该标题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初心”二字,中共成立时的“初心”——奋斗目标是什么?(从幼稚到成熟)材料二 共产党领航,中国从生灵涂炭、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铁钉、火柴都要进口,到自力更生造出“两弹一星”,“嫦娥”奔月,“蛟龙”入海……一个政党的成长和一个国家的复兴紧密相连。——《人民日报》材料三 历史上的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从挫折到成功)材料四 一个政党的成长和一个国家的复兴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的道路中经历过挫折,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28年的艰苦卓绝努力,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成功,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孙中山遗诏 (1)孙中山致力革命四十年,其于 1905 年创立的革命组织是什么?该组织的革命纲领可以概括为什么?(2)依照《建国方略》、《建国大纲》而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什么政治体制?在哪个城市宣告成立?(3)“革命尚未成功”,请你说说辛亥革命“未成功”在哪里?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罗家伦拟定的“当日大会传单” 材料二: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结合材料一,说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担当五四运动先锋的是谁?在运动的中后期,哪个阶级又成为主力军? (3)结合材料二,说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是什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巨大苦难,但中国人民不断奋起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章士钊《孙逸仙·自序》(1)材料一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材料二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曙光。材料三(2)材料二中“曙光”是指什么?请概括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关系。材料四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材料五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4)国共两党“同仇敌忾”,此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五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尝二百兆以后始也……乃上万言书,力陈变法之不可缓。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 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是:“振作少年精神,研究学说,发展社会事业。”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说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进步团体和创办的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材料三:(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影响……(而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有什么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间的有什么关系?(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7.近代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掀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建党前的青年毛泽东(1)从毛泽东的活动中,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已具备了哪些条件?材料二: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2)结合上述著作或观点,说说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中国革命道路形成了哪些特色? 参考答案1.B【解析】依据题干“,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红军长征中1935年攻占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2.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列强不顾中国人们的反对,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符合题意;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是洋务运动,A项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B项不符合题意;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运动是“一二九运动”,C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3.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国共双方的共同需要,因此②④属于内部条件,D选项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属于国共合作的产物,①错误,因此AC选项排除;③明显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之后,因此B选项排除。4.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激进派,③错误,ACD选项排除,B选项符合题意。5.A【解析】根据材料“不但原来的红旗没守住,还被敌人赶着跑,十分被动,若不是及时纠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被敌人追着跑”指的是长征。在长征期间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因此“及时纠正”指的是遵义会议。故A正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指的是解放战争胜利以后,故排除BCD项。故选A。6.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 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之间的矛盾。AB项时期还没有红军;D项解放战争时期的军队叫做人民解放军 。故选C。7.C【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而③北伐战争的胜利是1927年,此时,中共还没有成立,不符合题意,应该排除③,所以答案选择C8.C【解析】A项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B项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是八七会议;C项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项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的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符合题意,故选C。9.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在这种形势下,张学良和杨虎城被迫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爆发,B项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目的不是放弃反共,而是联共抗日,A项说法不正确;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C项不符合题意;受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感召是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抗日主张的原因,但不是发动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0.C【解析】五四运动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项正确。A项是维新变法时期;B项是辛亥革命时期;D项是西安事变时期。11.(1)图一反映的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2)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 (3)国际:“一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国内: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障碍“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国共两党行动屡屡受挫,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4)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写出两位即可)【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图一反映的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它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可知,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提出新三民主义。 (3)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国共两党实行合作的原因有,国际方面,“一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国内方面,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障碍,“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国共两党各自的革命行动屡屡受挫,均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4)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12.(1)标题:中共诞生。历史意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3)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示例:统一战线;依靠人民;实事求是。(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依据材料一图片信息“中共一大会址和一艘游船”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为这张邮票取一个合适的标题是中共诞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依据所学可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初心”二字,中共成立时的“初心”—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3)依据所学可知,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成功,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有统一战线;依靠人民;实事求是等等。13.(1)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2)共和制;南京 (3)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旧没有改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可知,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它的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2)根据所学和材料“……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是所至嘱”可知,1912年,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制。(3)根据所学和材料“……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可知,1912年3月,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旧没有改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14.(1)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或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2)学生;工人阶级 (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共一大召开【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也就是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2)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可知,担当五四运动先锋的是学生;在运动的中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15.(1)①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②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探索了道路。(2)马克思主义。关系;材料二(马克思主义传播)为材料三(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3)①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和政治人才;②北伐的胜利进军。(4)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胜利的主要原因: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共产党的领导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奋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辛亥革命政治和思想解放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可知是马克思主义。关系;依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为材料三(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回答。(3)依据材料三“军校的创办”可知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和政治人才以及北伐的胜利进军。(4)标志:依据所学可知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胜利的主要原因:依据所学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以及国共两党合作作战。16.(1)向西方学习,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文化。(2)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解放进一步深入。(3)①规模更大。五四运动席卷全国20多个省,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②影响深远。理由: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 、看世界。【解析】(1)材料一指的是戊戌变法,对西方的学习主要是政治制度;材料二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对西方的学习主要停留在思想文化上。(2)根据材料“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说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进步团体和创办的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相互影响的关系。(3)根据材料“(而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可知体现的是规模大;根据材料“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可知体现的是影响深远。17.(1)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吸引着许多进步青年,为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2)在“农民运动的考察""土地改革”等论述指导下,中国革命走出了依靠工农群众,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特色;在“枪杆子里出政权”论断指导下,进行了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在“红色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指导下,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结合材料中的观点论述答出相应特点)【解析】(1)从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和活动可以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具备了思想基础、工农阶级基础,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的组织基础。(2)仔细阅读材料二,毛泽东的主要著作和主张,归纳出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地改革的主张,可以归纳出:依靠工农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枪杆子里出政权”主张可以归纳出,进行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归纳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特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