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时作业(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时作业(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时作业(解析版)
1.下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田起义
②天京事变
③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④颁布《资政新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②③①④
2.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邓世昌殉国黄海 D.义和团火烧教堂
3.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洪秀全自称天王 C.永安建制 D.定都天京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在于( )
A.中国的资源被大量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在于( )
A.外国商品大量拥入 B.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独立与主权进一步丧失 D.资源进一步被掠夺
6.下列关于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再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
8.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获取大量赔款 B.抢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9.传教士郎怀仁上书拿破仑三世(1803—1873):“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导致这一结果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19世纪60年代在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民歌,其中说:“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指的是
A.禁烟运动是的中国军民
B.英勇斗争的太平军
C.甲午中日战争时的清军
D.义和团运动中的群众
11.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湖北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把脉长江经济带建设。(注: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
材料一:近代中国百年的磨难,……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奋斗,都在纵贯6300公里的长江上留下了印记。
(1)请简述19世纪50年代在长江留下“磨难”的史实,并写出材料中“奋斗”的起点。
材料二:考察途中,习近平总书记说到“共享”,即兴念起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上中下游共进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座谈中,总书记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句话振聋发聩,是新时期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决断。
(2)总书记此次考察地所属的经济地带有何特点?
(3)结合材料二分析习总书记如何把脉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
材料二:
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说: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价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又付之一炬。
材料三:
东沟海战天入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
(1)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的事件是 ,发生的时间 。
(2)材料二是针对什么事件做出的报到?施恶者是哪些国家?
(3)材料三中郑观应描述的是哪次战役?当时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赔款2100万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赔款2亿两白银,允许其在中国开设工厂……。
材料三: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竞被打碎。
——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四:“中国此次所遭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瓦德西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皇宫”是指哪?
(3)材料四料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情况?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屡次遭受侵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接连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
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1)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刘翔同学依据材料按“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三个项目设计的知识结构示意图。李老师发现各项目均有一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图中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条款有:割让香港岛、 赔款白银2100万银元、开放通商口岸、 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材料三 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
(3)写出材料中的“他们”及“他们的行径”。
(4)举一例说明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史实。
(5)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假如你班开展一次小型演讲会,请你确定演讲会主题名称。
15.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的演讲
材料二 1887年,日本的军事部门在广泛调查后提出《讨伐清国策案》,要求在5年内( 1892年之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可乘之机,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吞并一部分中国领土,分裂全中国。
——新浪读书《大国崛起·日本》
材料三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写道:“甲午战败的消息使全中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四 据报道,有记者问:“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中方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未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请回答:
(1)在古代历史上,中日友好交流密切。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90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战争名称;并写出该战争后中国人觉醒的表现。
(3)材料三中提到“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请列举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力和外交之间关系的认识。
1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写道:“甲午战败的消息使全中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二: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起草了一份万人请愿书,尖锐地申明:“使(假使)前此
而能变法,则可以无今日之祸,倘使今日而能变法,则可免将来之祸,若今犹不变,则他日之祸更有甚于今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日军滔天罪行磬竹难书,震惊了世界,被中外舆论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材料四:据新华社5月13日电,国务院发布通告,为使全国人民积极参与,中央及各
地、各部门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一天。
——《光明日报》2015年5月14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请列举两例史实说明。
(2)材料二中的康有为等人领导了哪一场重大运动?揭开这场运动的序幕是什么?这场运动在经济上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请分别列举这一暴行所在的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个著名战例。
(4)2015年是抗战胜利多少周年?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1856年的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9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岢鲆桓鐾吵锶?值母母锓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