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解析版)1.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地抗争和探索。下列相关表述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A.英国对外殖民扩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B.清政府闭关锁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C.日本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公车上书D.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2.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B.清朝前期有效捍卫主权,抗击外侵——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C.郑和下西洋——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D.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的长江下游地区3.焚烧圆明园的西方列强有( )A.英美 B.法德 C.法美 D.英法4.据统计,1850年英国对华出口的工业品较1844年少了约75万英镑;同期,英国输华的纺织品总值也低于1845年的水平,1854年甚至降到64万英镑。这一现象( )A.表明中国棉纺织业具有技术优势 B.成为英国对华发动新战争借口C.说明英国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反映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放慢5.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面是一位八年级同学的笔记,根据内 容判断火烧圆明园发生在___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战争6.中国近代史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7.,大型圆明园主题展——“寻找失落的圆明园”在杭州西溪举行,展览透过高科技重现了清代皇家园林的昔日辉煌,洗劫、焚毁圆明园的西方列强是(????? )A.英法联军 B.英美联军 C.法俄联军 D.英俄联军8.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是(??? )A.李鸿章 B.郭嵩焘 C.康有为 D.刘锡鸿9.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但1856年发生天京事变。这主要是因为( ?)A.太平天国达到了全盛 B.原先的理念已不适应C.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D.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10.“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南京顿成瓦砾。湘军居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太平天国英雄们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优秀人物的伟大牺牲精神。”这里的“城”当时被大平军称为( ?)A.南京 B.北京 C.天京 D.东京11.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于无辜同胞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12.材料一:2014年3月8日至16日,珍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的圆明园国宝——四大兽首在“保利大都会”销售中心展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情感的圆明园兽首走了一百多年的回家路,人们终将有幸一睹国宝风采。材料二: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请回答: (1)四大兽首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哪次战争中被掠走的?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 (2)材料二中说俄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指什么?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原因是什么?13. 材料一:某学习小组绘制的中国近代史年代尺。材料二: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时间点C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时间点A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历史有何重大影响?(2)材料二中,规定割让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的是哪两个时间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3)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4.读一读,议一议。现在史学界普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是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你支持哪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或查找相关资料,谈谈能证明自己观点的相关史实。15.读一读,议一议。材料一? 1995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在罗马外交大会上通过。其中规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时间限制。1996年,中国在签署该公约时声明,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的追索权。材料二? 继香港保利集团和澳门爱国商人何鸿粜先后购回圆明园大水法前的虎、猪、猴、牛、马五件青铜兽首后,又出现鼠首和兔首铜像2009年2月25日在法国被拍卖的风波:厦门人蔡铭超以2800万欧元的巨额报价中标,但他事后表示“这个款不能付”。对此,网民纷纷表示,这些文物“无论参不参与竞拍,都应该无条件归还中国”。(1)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一种文物回归方式?请说明理由。(2)从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文物回归,这说明了什么问题?16.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起,中国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列强入侵面前,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为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而英勇抗争。(1)①指的是哪次农民起义?并根据提示一说说这次起义的性质。(2)②指的是哪次侵略战争?提示二中提到了这次战争中的哪些侵略史实?(不能照抄材料)这次战争对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3)根据你的理解,给上图取个恰当的标题。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1.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推动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的开展。故B正确。ACD三项表述逻辑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抗击外来侵略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故B主权。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故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故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使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的长江下游地区,故排除D项。故选B。3.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英国和法国侵入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纵火焚烧。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4.B【解析】根据材料“1850年英国对华出口的工业品较1844年少了约75万英镑;同期,英国输华的纺织品总值也低于1845年的水平,1854年甚至降到64万英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降低,这成为英国发动新战争的借口,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5.C【解析】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正确;A、B和D时间不符合,排除。6.B【解析】此题考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与英法联军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火烧圆明园”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南京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马关条约》是甲午战争时期签订的,B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但是”火烧圆明园“说明英法联军已经打到北京,故答案是B。7.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本题材料选用发生在杭州西溪的大型圆明园主题展,贴近生活,有亲切感。对于火烧圆明园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属识记层次。火烧圆明园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一个重大史实,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国为英法联军,故正确答案为A。8.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英国人马嘉理到云南“探险”,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被杀,是为“马嘉理事件”,英国政府借机滋事,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烟台条约》,随后,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派大员亲赴英伦“道歉”,1875年8月,清政府无奈之下任命原福建按察使、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郭嵩焘为“谢罪”使臣,后来。清政府又命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公使,这样,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就在这样的无奈与尴尬中产生了,所以郭嵩焘是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人物不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9.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发生了天京事变。故D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853年达到全盛,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故选D。10.C【解析】依据“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南京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军与敌人展开了惨烈的巷战。数百名留在天京各府、衙、馆里的太平天国官员及其家属,集体自焚。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悲壮地失败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11.B【解析】由题干材料“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抢劫”“放火”关键词,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在大肆抢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的史实,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C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项发生在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期间。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2.(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平方千米领土。《瑷珲条约》(3)失败原因:主观: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军事落后;客观:英国综合实力强大;根本: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掠夺走大量的奇珍异宝。(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行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平方千米领土,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土地的条款是《瑷珲条约》。(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近代对外战争屡败的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13.(1)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影响: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42年的《南京条约》 1860年的《北京条约》(3)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落后就要挨打【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投降,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这使中国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给英国。(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4.支持观点: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理由: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②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支持观点: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理由:①破坏了社会生产力。②提出的一些政策严重脱离实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言之有据即可。如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理由: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又太平天国运动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理由:①破坏了社会生产力;②提出的一些政策严重脱离实际。15.(1)第一种观点:通过国际法追索。理由:体现国际关系的公理和正义,并有国际法依据。第二种观点:通过购买方式。理由:依据国际法难以追回,国力增强后已具备购买的实力。第三种观点:抵制拍卖。理由:依据国际法难以追回.花巨额资金赎回也不值得。通过抵制还可争取国际舆论的同情,并等待有利时机。(答出其中一种观点或其他言之成理的观点均可)(2)说明了国势强弱的变化;说明了国人自信心的增强;说明了随着国力的增强,国人的文物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答出其中一点或其他言之成理的观点均可)【解析】(1)依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应该通过国际法追索,因为国际法体现国际关系的公理和正义,并有国际法依据,花巨额资金赎回也不值得。(2)依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文物回归,说明了国势强弱的变化;说明了国人自信心的增强;说明了随着国力的增强,国人的文物保护意识逐渐增强。16.(1)太平天国运动;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明园、沙俄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3)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意思相近也可,突出侵略与抗争);面对列强入侵,中国军民奋起抵抗,珍惜今日时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19世纪中期的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知识, 以这两个历史事件表现近代中国的屈辱和抗争,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问题(1)抓住“1851-1864年”、“太平军”等信息就能判断此次农民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根据“反清抗洋兵”判断此次起义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问题(2)抓住“1856-1860年”等信息就能判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据提示二获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审题要仔细,注意不能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问题三,根据理解取恰当的标题,要注意兼顾侵略与抗争两个方面;启发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感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