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十年内战 课时作业(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二课 十年内战 课时作业(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十二课 十年内战
课时作业(解析版)
1.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1927》以北京、广州、武汉、上海、南京、南昌六个城市作为历史叙述的坐标,每个城市承载一个主题,讲述了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1927年,中国面临的是最复杂的一个分岔路口,中国当时的选择,决定了中国之所以会成为今天的中国。这主要是因为,这一年
A.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B.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C.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D.不得不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1927》以北京、广州、武汉、上海、南京、南昌六个城市作为历史叙述的坐标,每个城市承载一个主题,讲述了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关于1927年的南昌,讲述的故事和承载的主题,最合理的是
A.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反抗国民党
B.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总方针
C.北伐战争,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D.组织工人起义,迎接北伐军胜利到来
3.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在民主革命时期曾作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诗反映的历史情形出现于( )
A.北伐时期 B.长征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毛泽东回忆到:“当年斯大林总是教育我们‘革命的红旗必须守住,最好固定在一个地方一万年不变。’结果到头来吃了闷头一棍,不但原来的红旗没守住,还被敌人赶着跑,十分被动,若不是及时纠正,我们恐怕都要去见马克思了……”这里的“及时纠正”指的是( )
①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④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某文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可能是(  )
A.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
B.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6.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
A.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D.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
7.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通电》中说:“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张杨“诤谏”的根本原因是(  )
A.希望蒋介石放弃反共
B.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受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感召
8.2018年3月1日是周恩来同志120周年诞辰日,以下属于周恩来同志丰功伟绩的是
A.发动秋收起义 B.发动西安事变 C.领导南昌起义 D.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9.2015年5月,中国数百万网友掀起一场“为老兵擦亮勋章”的活动,下图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
A.北伐战争和抗日战
B.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D.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11.“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1)这里,孙中山为了实现最终“梦想”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探索?
梦想要成真,更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2)毛泽东论述的人民武装从何时何事开始?1934—1936年,他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列举其中充满智慧的两场战斗。
梦想要成真,还须有一个担当重任的政党。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3)如何理解“主心骨”?
12.(领导核心 指引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浙江嘉兴南湖边瞻仰红船。
材料二: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过去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言听计从……这次会议上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中国红军长征记》
(1)材料一中的红船是中国革命的原点,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的“继续战斗”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3)材料三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并联系材料三,谈谈你对共产党成长的认识。
(4)说说以上材料带给你的感悟。
13.[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督衙门……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5月7日,消息从北京传到宁波,全城各中等学校的学生首先奋起响应……5 月中旬末,宁波杠帮(搬运工人)、船夫举行罢工,拒绝替日商卸煤、运煤……6月6日,宁波总商会决定罢市,各店铺纷纷关门停业;进步知识分子开始向店员推荐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图书杂志,工人运动开始了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过程,随后中共宁波地方组织建立……”
材料三: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帝国”变为“民国”?
(2)根据材料二提炼该运动的性质,并说明对宁波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请你联系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这样论述的实践基础是什么?正确的路线具体指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概括革命取得成功的要素?
14.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回眸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有着发人深省的独特意义。
(1)请在E处填上正确的标题。
(2)请你谈谈对上图中“走西方的路”的理解。 《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公开出版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是怎样的?
(3)星星之火,终成燎原。请根据上面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15.周恩来,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其卓著功勋彪炳千古,其崇高风范铭刻人心。
(激扬青春有觉悟)
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参加了革命团体----觉悟社,号召“社会革命,阶级斗争,大家齐努力”。由其执笔的《“觉悟”的宣言》声称:“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为他应该铲除应该改革的”。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
(1)概括五四时期周恩来的思想主张。
(生死攸关有胆略)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周恩来主张共产党要加紧组织武装力量,并亲自指挥了南昌起义。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南下,准备到广东建立根据地。途中遭通敌人封堵,转战湘南,损失严重。1928年4月,这支部队在朱德奉领下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巩固和壮大了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吴超《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周恩来》
(2)结合材料分析这支部队在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中的历史作用。
(临危受命有卓识)
1936年12月17日,应张学良邀请,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地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的决策。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
(3)结合西安事变后的相关史实,说明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性
16.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序号
时 间
毛泽东年谱(部分)

1920年11月间
应陈独秀函约,创建长沙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23日—8月初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8月7日
出席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1928年11月25日
代表中共红四军前委给中央写报告,全面地总结井冈山斗争的革命经验
材料二:所谓割据,必须走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
——毛泽东《中国平民战争的战略问楚》
材料三: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大国,强大的故人,弱小的红军……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略。
——摘编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1)阅读年谱,指出佐证“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事实。(写序号)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总结的井冈山斗争的革命经验”。
(3)材料三中“相反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样一条道路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在毛泽东正确分析了我国国情,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有城市转向农村的重大决策,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B正确。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不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变化,故排除A项。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是在以后的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故排除C项。长征是在1934年,故排除D项。故选B。
2.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举行了南昌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A正确。八七会议是在武汉召开的,故排除B项。北伐战争从广东开始,故排除C项。组织工人起义是在上海,故排除D项。故选A。
3.B
【解析】
依据题干“,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红军长征中1935年攻占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
4.A
【解析】
根据材料“不但原来的红旗没守住,还被敌人赶着跑,十分被动,若不是及时纠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被敌人追着跑”指的是长征。在长征期间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因此“及时纠正”指的是遵义会议。故A正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指的是解放战争胜利以后,故排除BCD项。故选A。
5.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 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之间的矛盾。AB项时期还没有红军;D项解放战争时期的军队叫做人民解放军 。故选C。
6.C
【解析】
A项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B项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是八七会议;C项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项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的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符合题意,故选C。
7.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在这种形势下,张学良和杨虎城被迫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爆发,B项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目的不是放弃反共,而是联共抗日,A项说法不正确;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C项不符合题意;受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感召是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抗日主张的原因,但不是发动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解析】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陈毅和贺龙等领导了南昌起义,C正确;A是毛泽东领导;B是张学良发动;D是邓小平参与。
9.B
【解析】
此题考查老兵获得的勋章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老兵获得的勋章:抗日英雄、淮海战役胜利纪念。因为通过这两枚勋章可知:这位老兵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故选B。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
10.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题文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1)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2)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任选两例即可)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
【解析】
(1)结合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分析即可,符合1912年和1924年的史实即可。
(2)结合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红军长征的重要战役进行分析即可。
(3)材料“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的主心骨指的是中共一大的诞生,结合一大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12.(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2)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4)任何决策都要依据中国国情;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解析】
(1)结合中共诞生的地点和影响进行分析即可,如一大的召开,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战斗指的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根据材料“这次会议上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感悟需要围绕政策制定符合国情、坚持党的领导等方面进行分析。
13.(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中华民国)
(2)性质: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对宁波的积极影响: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促成中共宁波地方组织的成立(或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和阶级条件)。(写出3点)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革命要符合历史潮流;革命要根据本国国情,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一点)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因此,“帝国”变为“民国”。
(2)根据材料“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可知这场运动是辛亥革命。它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对宁波的积极影响: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促成中共宁波地方组织的成立,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和阶级条件。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受挫以后,毛泽东决定到井冈山,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革命要符合历史潮流;革命要根据本国国情,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14.(1)井冈山会师。
(2)辛亥革命主张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共和制;1912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公开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4)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发展道路是多样的,要尊重发展道路的多样化。
【解析】
(1)根据图片可知描述的是井冈山会师。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走西方人的路主要体现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上,如辛亥革命。《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公开出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取得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4)启示围绕政策制定适合国情展开分析即可。
15.(1)反对封建思想,主张社会革命。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扩大,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初步形成。
【解析】
(1)根据材料“社会革命,阶级斗争,大家齐努力”可知周恩来主张社会革命。
(2)根据材料“1928年4月,这支部队在朱德奉领下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巩固和壮大了革命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支军队主要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3)根据材料“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的决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最大的影响就是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
16.(1)①②
(2)经验: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
(3)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原因: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攻打城市损失较大,所以改向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解析】
(1)依据毛泽东年谱:①1920年11月间,毛泽东应陈独秀函约,创建长沙共产主义组织;②1921年7月23日—8月初,毛泽东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可知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2)依据材料二“所谓割据,必须走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强调割据就要拥有武装;“‘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 反映建立支部就要分配土地,才能得到人民支持。由此可知毛泽东从总结的井冈山斗争得出的革命经验: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
(3)依据材料三“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略。”即与“先占城市后取乡村”相反的道路。结合课本所学,在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失败后,毛泽东开创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攻打大城市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分析了我国国情,大城市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攻打城市损失较大,所以改向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