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生活中常见的盐盐的定义: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几种常见的盐名称 氯化钠(NaCl)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碳酸钙(CaCO3)俗名 食盐的主要成分 纯碱、苏打 小苏打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可溶于水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 NaCl+AgNO3=NaNO3+AgCl↓ ①水溶液呈碱性; ②能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 +CO2↑③能与碱反应: Na2CO3+Ca(OH)2=2NaOH +CaCO3↓(工业制烧碱原理) ①水溶液呈碱性; ②能与酸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③加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①与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 +CO2↑ ②高温易分解 CaCO3CaO+CO2↑用途 ①生活中作调味品,腌制食品; ②医疗上用于配置生理盐水; ③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选种; ④工业上用于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 ⑤用于消除积雪 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②发酵粉的成分之一; ①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②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的主要成分 ①重要的建筑材料; ②用作补钙剂;注意事项:不是所有的盐都含有金属元素,如、等铵盐中无金属元素;不是所有的盐溶液都呈中性,如溶液呈酸性,、呈碱性;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的毒性:亚硝酸钠也有一些咸味,外观与氯化钠相似,极容易混淆,但它有毒性和碱性,要注意区分,防止误食中毒;3、和的检验方法 检验原理 组成里含有或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检验试剂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检验方法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物质中有或;(例)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钙????????????????????????????????????? ??????B.?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C.? 该粉末一定是一种碱??????????????????????????????????????????? D.?该粉末中含有熟石灰答案:B粗盐提纯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粗盐通过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处理,可以得到初步提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操作要点: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不能碰到烧杯壁),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②称量余下的粗盐,计算10mL水中粗盐的溶解量;过滤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操作:一贴二低三靠蒸发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操作要点:①加热前倒入蒸发皿中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②加热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③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剩下的少量液体蒸干;④刚加热完毕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如需取下。可使用坩埚钳;转移仪器:玻璃棒;操作要点:用玻璃棒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滤纸上计算称量滤纸上的固体并作记录,然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做比较,计算精盐的产率;粗盐提纯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①溶解时,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②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防止液体洒落;③蒸发时,玻璃棒起搅拌作用,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飞溅;④称量时,玻璃棒起转移固体的作用;(例)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到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蒸发时,在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D.?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答案:C(例)下图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取粗盐?????B.?溶解?????C.?过滤?????D.?蒸发结晶答案:D三、复分解反应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特点: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可简记为“两交换,价不变”;表达式:AB + CD → CB + AD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化合物电离生成阴、阳离子后,可以相互反应的离子在溶液中生成水、气体或沉淀,而不反应的离子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与反应,仍然在溶液中,即反应的方向是想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的;反应类型 反应物条件 生成物条件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酸溶于水 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酸+碱盐+水 酸溶于水 酸+盐新酸+新盐 酸溶于水 碱+盐新碱+新盐 反应物都溶于水 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物都溶于水 可简记为:复分解,两头顾,先顾头,后顾尾,顾头要看溶解性,顾尾气体沉淀水;有酸参加酸必溶,无酸参加须都溶;注意事项: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但是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就是复分解反应,如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不符合相互交换成分的条件,不是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混合溶液中的反应遵循酸碱中和优先,碳酸盐与酸反应优先的原则能反应生成气体、沉淀、水的离子生成水:与、、;生成气体:与、;与;常见的沉淀白色沉淀:、、、、、、;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例)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同组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的是( ) A.?Ca(NO3)2、BaCl2、AgNO3??????????????????????????????B.?MgCl2、KOH、NaClC.?K2CO3、CuSO4、KCl????????????????????????????????????????D.?CuSO4、Ba(OH)2、Cu(NO3)2答案:D四、盐的化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盐能与金属、酸、碱以及另一种盐发生反应性质 反应发生条件 实例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①盐要溶于水; ②金属的活动性排在盐溶液中金属的前面 盐+酸→ 新盐+新酸 ①酸必须是可溶性的; ②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 盐+碱→ 新盐+新碱 ①反应物都能溶于水; ②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 盐+盐→ 新盐1+新盐2 ①反应物都能溶于水; ②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 常见的有色盐溶液:蓝色溶液:含的溶液,如溶液;黄色溶液:含的溶液,如溶液;浅绿色溶液:含的溶液,如溶液;紫红色溶液:溶液;(例)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E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B.?PF有沉淀生成C.?G点溶液的pH>7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D物质(或离子)的共存物质间的共存问题,其实是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问题、物质能大量共存的条件是物质间不发生复分解反应,即物质间相互交换成分后不会有沉淀、气体、水生成;解密物质共存中的隐含条件①“酸性”(pH<7)条件:溶液中一定存在;常见的叙述有:酸性溶液、pH<7的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②“碱性”(pH>7)条件:溶液中一定存在;常见的叙述有:碱性溶液、pH>7的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呈蓝色的溶液;③“无色”条件:溶液中没有以下物质(或离子):、、、;(例)下列可以共存且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B.?、、C.??、、?????????????????????????????D.?、、答案:D(例)下列离子能在pH为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SO42-??????????????????????B.?Cu2+、NO3-??????????????????????C.?Cl-、H+??????????????????????D.?Ca2+、CO32-答案:A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分离是通过恰当的方式,把混合物中的各组成物质分开,分别得到纯净物;而物质的提纯是通过恰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提纯物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①除去杂质的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②所选择的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反应,而不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③反应的产物易分离,即操作简便易行;④若除杂过程中被提纯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应复原为原物质。即:不增(杂),不减(主),易分,复原。基本方法:必须抓住被提纯物质与杂质之间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和联系,决定选用何种试剂或操作方法。物理方法:提纯方法 适用对象过滤法 固液分离结晶法 蒸发结晶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物质 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化学方法原理:通过发生化学反应将混合物分离或除去组成中的杂质,以达到提纯的目的。操作时应注意:所选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发生反应,而不能与被分离或被提纯的物质反应。方法 原理 举例气化法 采用加热或加入某种气化剂,使杂质转化为气体(常用气化剂:稀盐酸和稀硫酸) 溶液中混有少量的,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沉淀法 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某种物质以沉淀形式分离出去 中混有少量,可加入适量的溶液溶解法 用酸或碱把杂质转化成液体除去 银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可用稀硫酸除去转化法 通过反应将杂质转化成被提纯的物质 硝酸中混有少量的稀硫酸,可加入适量的加热法 通过加热(高温)可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 氧化钙终会有少量的碳酸钙,将固体混合高温灼烧即可置换法 用活泼金属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 溶液中含有少量的,可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后过滤吸收法 常用来除去气体中的杂质,选择适当的试剂与气体中的杂质反应 中含有少量的水分,可将其通过浓硫酸洗气即可当需要除去多种杂质时,既要考虑选择适当的物质来除去杂质(一般采用转化为沉淀、气体、水的方法),还要考虑试剂的用量及添加顺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一般采用的原则是后加的试剂逐步除尽前面操作中残留的杂质;如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①:将粗盐溶解;②: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去掉溶液中的硫酸钠;③: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去掉溶液中的氯化镁;④: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去掉粗盐中的氯化钙,与②中剩余的过量氯化钡;⑤:过滤去掉溶液中生成的四种沉淀:、、、;⑥:加入适量的盐酸,去掉③、④中剩余的过量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存在;(例)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方法A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B CO2 CO 点燃C KCl KClO3 加入二氧化锰,加热D Fe Cu 加过量的稀盐酸,过滤答案:A选择除杂试剂的三个原则被提纯物与杂质所含阳离子相同时,选取与杂质中的阴离子不共存的阳离子,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阴离子组成出除杂试剂;如除去中的,可选用稀为除杂试剂(生成物为和,达到目的)被提纯物与杂质所含阴离子相同时,选取与杂质阳离子不共存的阴离子,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阳离子组成出除杂试剂;如除去中的,可选用溶液为除杂试剂(生成物为沉淀和,通过过滤达到目的)被提纯物与杂质所含阴、阳离子都不相同时,选取与杂质中阴、阳离子都不共存的阴、阳离子组合出除杂试剂、如除去中的,可选用溶液为除杂试剂(生成物为沉淀和沉淀,通过过滤达到目的)(例)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A NaCl(NaOH) 加入适量的硫酸B Cu(CuO) 加入足量的盐酸,过滤C CaCl2溶液(盐酸) 加入适量的CaCO3D CO2(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溶液答案:A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变质原理:成分分析:没有变质: 部分变质:、 完全变质:检验方法:①判断是否变质的方法(检验是否含有):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有气泡冒出则证明已变质;B、向样品溶液中加入溶液或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已变质;注意:一定不要用酚酞来证明是否变质,因为变质后溶液也呈碱性;②判断变质程度的方法(去除后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操作步骤:先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溶液或溶液除尽;过滤后再用酚酞溶液、溶液等检验溶液中是否有。若有,则为部分变质;若无,则为完全变质;有关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1)变质原理:(2)成分分析:没有变质: 部分变质:、 完全变质:(3)检验方法: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无气泡产生,说明没有变质,若有气泡产生,说明已变质;②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并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若酚酞溶液变红,且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若酚酞不变色,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全部变质;(例)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 ②CaCl2溶液呈中性;??????????????????? ③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1)【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猜想Ⅱ:________?猜想;Ⅲ:固体部分变质?(2)【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进行实验】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________;小玲同学也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未发现有气泡产生。据此现象小玲认为NaOH未变质。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该兴趣小组同学结合所给资料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请将下表补充完整。实验步骤 反应方程式 实验现象 结论①将该样品配制成溶液,滴加过量CaCl2溶液 ________ ________ 猜想Ⅲ正确②对①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 溶液变红 (4)【反思评价】①在实验步骤①中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________②小玲同学认为在实验步骤①中可以用Ca(OH)2 溶液代替CaCl2证明这一瓶中是否含有NaOH,你认为呢?并说明理由________。答案:(1)固体全部变质(2)2NaOH+CO2=Na2CO3+H2O(3)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不正确;若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滴加少量盐酸,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如果盐酸不能把氢氧化钠消耗完,也不会产生气泡。;CaCl2+Na2CO3=CaCO3↓+2NaCl;产生白色沉淀;无色酚酞(4)检验并除去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会干扰对样品中氢氧化钠的检验。侯氏制碱法反应原理:注意:①溶解度较小,先达到饱和析出,形成沉淀;②先添加后通入:在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使食盐水显碱性,能够吸收大量气体;课题2 化学肥料常见的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肥料化学肥料简称化肥,它是以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物质;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因此氮肥、钾肥、磷肥是最重要的化学肥料。常见的化肥种类和作用化肥种类 物质 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缺乏时的表现氮肥 尿素: 氨水: 铵盐: 硝酸盐:、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能促进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植物的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作物的品质降低磷肥 磷矿粉: 过磷酸钙:和的混合物 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还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生长迟缓、产量降低(磷过量时引起贪青晚熟、结实率下降)钾肥 硫酸钾: 氯化钾: 钾肥能保证作物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抗病虫害能力下降,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复合肥料 磷酸二氢铵: 硝酸钾: 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 (例)NH4NO3是一种化学肥料,某NH4NO3溶液的pH=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NH4NO3是一种复合肥料???????????????????????????????????B.?NH4NO3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C.?久施NH4NO3的土壤可能被酸化?????????????????????D.?盐溶液也可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答案:A化肥、农药使用的利与弊有利方面 不利方面①化肥中的营养元素含量比较高; ②化肥大多易溶于水,施入土壤后能很快地被作物吸收,肥效快而显著; ③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与病虫、杂草等有害物质作斗争的有力武器,化学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 ①造成对土壤的污染; ②造成对水源的勿扰; ③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的健康;2、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1)化肥的使用,以尽量少的投入,对环境尽量小的影响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及保障食品品质,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2)使用化肥时的注意事项:①铵盐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以免降低肥效()②磷肥要与农家肥混合施用(农作物易吸收)③草木灰(主要成分)的水溶液呈碱性,不能淋雨(易溶于水,淋雨会把养分冲走),不能与铵盐混合施用;④硫酸铵不宜长期大量施用,以免增加土壤的酸性;(硫酸铵水溶液呈酸性)在施用农药时,要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适时用药,并按照规定的使用量、次数合理混用农药和交替施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以便充分发挥不同农药的特性,以最少量的农药获得最高的防治效果。同时,要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从而减小农药产品对环境的污染;(例)宿迁市骆马湖“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不仅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基地,也将是一个观光休闲的生态农业园区,在一些生产管理思路上你认为不妥的是(?? ) ?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增产效果??????????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农药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提高农业、畜牧业的产量?????????D.?园区内禁止大量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答案:B化肥的简易鉴别鉴别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鉴别化学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时,首先可以从外观和气味上鉴别,然后从溶解性方面鉴别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状加水 全部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加熟石灰 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铵态氮肥) 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氮肥的简易鉴别方法根据状态鉴别:如氨水是液态;根据气味鉴别:如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根据化学性质鉴别:①加碱:与反应生成;②加硝酸钡:③加硝酸银:铵根离子()的检验检验原理: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氨气能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据此可以检验铵态氮肥,如:操作方法:取待测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或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放出的气体,如果试纸变蓝。证明有铵根离子存在,否则不含铵根离子;(例)某同学家中有一袋化肥,可能混入了其他化肥,且化肥包装袋上字迹模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提出问题】该化肥中含有什么物质?【收集信息】经询问得知,该化肥可能为铵态氮肥。【提出猜想】该化肥所含的阴离子可能是Cl- 、CO32- 、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 (1)【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①取少量该化肥样品和少量熟石灰放在研钵混合研磨 ________ 含有铵根离子②另取少量该化肥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完全溶解,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再滴加少量稀硝酸,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没有________存在③取②所得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 ________ 有Cl-(2)【实验结论】若该化肥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则其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 (3)【实验反思】若步骤②中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________(选填“是”或“否”)可行,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 答案:(1)有刺激性气味;CO32-;有白色沉淀生成(2)(NH4)2SO4、NH4Cl(3)否;因为若用氯化钡溶液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会对判断该化肥是否所含Cl-造成干扰四、物质的检验1、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气体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水蒸气 通过白色的无水硫酸铜 白色变蓝色二氧化碳 通过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氨气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蓝氢气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一氧化碳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产生蓝色火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烷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燃烧完后将烧杯迅速倒转正放,注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酸)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7 加入少量锌粒 有气泡产生(碱)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7 加入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加入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滴加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滴入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 滴入盐酸后,再加入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强碱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滴加强碱溶液(如溶液) 产生红褐色沉淀 滴加强碱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插入铁丝(片) 铁丝(片)表面附有红色固体 加入盐酸(或氯化物溶液)和稀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滴加(或硫酸盐溶液)和稀 产生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例)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结论,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向某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 该溶液可能是烧碱溶液B 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溶液温度降低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C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该气体含氢元素D 向盛有少量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泡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A.?A???????????????????????????????????????????B.?B???????????????????????????????????????????C.?C???????????????????????????????????????????D.?D答案:D(例)水煤气是我国某些地区的一种常用的生活燃料,大量生产水煤气的方法是:将高温水蒸气通入灼热的焦炭(假设焦炭中无其它参加反应的杂质),在700℃﹣800℃之间,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氢气,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水煤气的组成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活动[提示:①CuSO4(白色)+5H2O═CuSO4?5H2O(蓝色);②假设每一步都充分反应]:(1)实验中,发现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装置B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装置F中的白色粉末变蓝,则装置E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装置F,G________(填“能”或“不能”)调换,其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中,发现装置A、F中的白色粉末变蓝,装置B、G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水煤气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 答案:(1)CO2+Ca(OH)2═CaCO3↓+H2O(2)H2+CuO Cu+H2O(3)不能;装置G中挥发出的水蒸气,会对装置F中是否有水生成的判断造成干扰(4)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氢气 五、物质的鉴别物质的鉴别题主要有两种类型,包括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和不用其他试剂鉴别。一剂鉴别:限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可利用物质间的性质差异来鉴别且要求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①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发生明显变化或水溶液的颜色有差异时,可用“水”来鉴别,如、、、、等。②被鉴别的物质溶液中有不同的离子,结合特殊离子的检验方法,通过相应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或沉淀等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进行鉴别,如、、可用溶液来鉴别。无剂鉴别:不用任何其他试剂鉴别多种物质。鉴别方法通常有两种。①特征现象法: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的不同,通过感官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别的物质作为试剂,对剩余物质进行鉴别,接着用新鉴别出的物质或其他相关产物再继续鉴别其他未鉴别物质,以此类推。例如鉴别、、、四种溶液,观察发现溶液应呈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溶液,以为已知试剂来鉴别其他三种物质,鉴别顺序为:→→→②两两混合法:当无法通过物理性质入手时,先将组内物质编号后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各自产生不同的现象可加以鉴别,如鉴别溶液、、、时,用两两混合反应的方法分析,通常采用列表的方法统计现象,如下表: — — — — — — (注:表中的“”代表产生气体,“”代表沉淀,“—”代表不反应或反应无明显现象)(例)以下四种溶液:①Al2(SO4)3②Ca(OH)2③CuCl2④NaCl.若不用其他试剂,但可以用被鉴别出来的物质,则被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①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④②①??????????????D.?①②③④答案:B(例)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 A.?NaOH?? CuSO4?? NaNO3?? Na2SO4??????????????????B.?FeCl3?? HCl?? CuCl2?? Na2SO4C.?Na2CO3?? Na2SO4?? HCl?? H2SO4??????????????????????D.?BaCl2 ??Na2CO3?? HCl?? NaCl答案: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