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之《卖炭翁》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来自白居易的古体诗,它反映的是安史之乱之后社会剥削日益加剧、人民生活日益悲惨的现实。白居易将同情的视角凝聚在一个普通的底层百姓身上,他就是“卖炭翁”。二、疏通字音,熟悉字形播放《卖炭翁》录音,教师范读之后,学生齐读两遍,初步熟悉课文。给易错读的字标上字音,并强调容易写错的字形。学生再次朗读,进一步熟悉课文。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韩愈《顺宗实录》记:“名为宫市,其实夺之。”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四、检查预习成效:课本剧表演在正式上课前布置班上学生对本首诗的内容进行了解并编排课本剧,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加深对本诗所刻画人物的理解。根据每个小组所提交的剧本,选取其中一组进行表演。入选表演的《卖炭翁》剧本为:旁白:有位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卖炭翁:(满脸灰尘,手指乌黑,砍柴烧炭)哟嘿!这个柴咋这么个难砍,累死我了(擦汗,捶腰)人生在世,生活不易啊旁白:夜幕降临,风雪在空中肆意撒野,卖炭翁做了一个梦卖炭翁:(吆喝)卖炭咯!卖炭咯!不要999人民币,只要888美元!路人甲:(摇着薄扇)怎么卖?卖炭翁:666一车,怎么样,不错吧,够实惠的路人甲:包邮不?卖炭翁:(搓手指)那还得多一点嘞旁白:一阵冷风吹过,卖炭翁从梦中冻醒了卖炭翁:(蜷缩)好冷啊!这雪什么时候能停啊(搓手心哈气)不过这天气还是得冷一点好啊,不然这炭就跟屎一样不值钱了旁白:天亮了卖炭翁:(拍拍牛)牛牛,出发咯,咱去赚大钱哈!(做祈祷状)亲爱的白雪大人,您继续尽情地下吧 旁白:可怜的卖炭翁却不知大难已至(卖炭翁和牛赶路)旁白:太阳渐渐升高,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卖炭翁:(轻抚牛)牛牛,累了吧,咱坐下来歇会吧(太监和爪牙骑马出场)太监:(手执文书)传圣旨,此车炭共一千余斤,归功!爪牙:(吆喝)牛娃娃哟,走啊,跟蜀黍回家啦,这半匹纱和一丈绫就送给你了(挂在牛脖子上)卖炭翁:(泣不成声)五、内容探究在学生观看完课本剧表演之后,提出三个思考题,小组讨论回答: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学生在熟悉本诗后,会比较容易地回答出前两个问题的答案:1.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2.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第三个问题则需要做一些概括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才能回答出“烧炭——运炭——被夺炭”的答案。六、以三种角度品读诗文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通俗易懂,学生从字面并不难理解诗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品读诗文,感受其丰富的艺术价值。本诗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进行品读:角度一: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角度三: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一)角度一: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针对此赏析角度,教师提出两个思考题:1.诗中刻画了两组人物,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人物形象。2.本诗中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举出诗句进行说明。第一个问题可以全班齐答,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学生先在小组自行讨论,然后教师引导: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是肖像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烧炭艰辛,生活困苦。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是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生活困苦与艰辛。3.“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一句中的“驾”、“辗”与“歇”是动作描写,表现卖炭翁运炭的艰难。4.“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一句是肖像描写,表现宫使的趾高气昂、得意忘形。5.“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句是动作描写,表现宫使的仗势凌人、蛮不讲理。6.“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一句是心理描写,表现卖炭翁面对炭被掠夺,万般不舍,但无可奈何的心理。(二)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比。示例二: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这两句作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为下文作了铺垫。(三)角度三: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七、小结带领学生回顾整首诗歌,从中感受白居易在不露声色的故事讲述之中,所蕴含的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并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发展背诵全诗。设计板书如下:初中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之《卖炭翁》课后测试一、默写:1.《卖炭翁》中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卖炭翁》通过连续的动作,使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暴露无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思考:1.《卖炭翁》这首诗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请举一例进行说明。2.《卖炭翁》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测试答案:一、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二、1.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中的翩翩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中的满面尘灰和苍苍、十指?纬闪硕员龋?硐至斯?沟靡馔?危?竞嵛蘩砗吐籼课涛??畈倮偷钠嗖摇?2.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4课《唐诗二首》之《卖炭翁》教学设计.docx 第24课《唐诗二首》之《卖炭翁》课后测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