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工业革命 课时作业(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工业革命 课时作业(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一课 工业革命
课时作业(解析版)
1.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
A.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B.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
C.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D.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
2.“英国的面积仅有24万平方千米,但是在世界近代史上,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里“领头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最先掀起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B.最早开辟新航路和进行殖民扩张
C.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颁布宪法
D.开启君主立宪制和工业文明时代
3.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下列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器轰鸣,铁路速度 
②车马劳顿,家书万金
③在线购物,网络订票 
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位战地记者向国内通讯社发回战况报道,他可以选择的通信工具有( ??)
①有线电话??? ②电报??? ③电子邮件??? ④无线电话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5.14-16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下列选项中没有为其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生产的专门化趋势 B.手工工场出现
C.动力技术的重大变革 D.社会分工扩大
6.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下四项我们今天正在享受的生活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
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
②通过电脑上网查阅资料
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
④收看卫星传送电视节目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7.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英语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此现象主要源于英国进行
A.圈地运动 B.殖民扩张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8.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是指(??? )
A.珍妮机的发明 B.火车机车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飞机的发明
9.所示杂志名称的由来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一次“革命”密切相关,这次“革命”是指(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信息技术革命
10.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
①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②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③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④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某校九年(1)班同学开展“工业(科技)革命”的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追根溯源)
(1)据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年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
(论从史出)1789~1900年美国专利技术增长情况表
年代
1789﹣1800年
1850﹣1860年
1890﹣1900年
专利增长数(项)
276
25 200
200 000
注:1900年,美国GDP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
(2)据上表,推理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法运用)
下图所示内容是李强、张杰、王丽同学对“工业革命”的评价。
(3)写出图中对工业革命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姓名,并说明理由。
12.钟表演绎着历史的古今传奇,见证着世界的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1年,明朝万历年间,一台庞大的机械钟表出现在京城街头。但在一个习 惯用暮鼓晨钟计时的王朝,那是一个与世界无关的“北京时间”。中国远离着世界,世界却 在近代化进程中突变。(注:近代化是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材料二: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悬挂着3个时钟, 分别显示:“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
1978年
2011年
2016年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
1.8%
10%
15%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
第10位
第2位
第2位
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
190美元
5000美元
7820美元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世界在近代化进程中能不断突变”的原因。
(2)远离世界的中国,偶有近代化的声响扰乱清梦,却依然在沉睡中浑然不觉。请列举两个中国近代扰乱清梦追求近代化的史实。
(3)短短几十年,新中国将一个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变成如今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结合材料三,分析原因。
13.千年数据看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公元1300-1820年中国和西欧人均GDP比较
1300年
1400年
1500年
1820年
中国
600元
600元
600元
600元
西欧
593元
676元
771元
1204元
--资料来源: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从数据识趋势。表l中相比中国,西欧的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500年到l820年,西欧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从数据析联系。图2所含信息对表1所示的我国发展趋势有什么影响?
(3)从数据悟启示。中西千年发展历程的上述回顾,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何启示?
14.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种水稻的新技术和新型工具,使生产效率和产量大幅度提升,从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富余产品。随着可以用于交换的农产品的增多,贸易日益发达,制造业愈加兴旺,最后出现了一个闲暇时间很多的中产阶级。
——摘编自(美)詹姆斯·麦克莱《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1)依据材料一,列举中产阶级在宋朝出现的条件。
材料二:
材料三: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就得以生存下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表2,图7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据材料三概括其原因。
(3)综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5.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5世纪到12世纪,基督教会在西欧确立了统治地位,对建制度下的西欧分裂割据严 重,与这段时间相对应的是中国的隋唐宋时期,中国科学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摘编自史仲文《世界中世纪科技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期间的部分科技成果
材料三:西方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16世纪
科学革命开始
17—18世纪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一项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科技发明。
(2)分别简述材料二中两项科技成果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科技水平超越中国的原因。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词纷纷出现“升级版”,成为社会热词。
(工业4.0)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旨在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变。
(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我国正式公布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迈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互联网+)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如互联网+工业制造、互联网+商业……
(1)列举一项历史上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工业革命成就。
(2)结合链接1,简述中国应该如何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
(3)结合H集团的案例,分析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6、7世纪是,大和国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王室与贵族之间、贵族与贵族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同时,同时贵族们大量兼并土地,无数平民沦为部民,纷纷揭竿而起,加剧了阶级矛盾,日本当时天皇大权旁落,圣德太子了解到唐朝的制度,皇帝权利大于一切,为了巩固皇权,仿照唐朝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革新”,A项是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故答案选A。
2.D
【解析】
根据史实可知,英国进行光荣革命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同时进行了工业革命,有力的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故D项正确;最早掀起文艺复兴运动的是意大利,不是英国,故A项错误;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不是英国,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是尼德兰革命,并不是英国。故C项错误。
3.D
【解析】
依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①“机器轰鸣,铁路速度”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机器大生产的普及,人类迈入“火车时代”;③“在线购物,网络订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④“电灯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车马劳顿,家书万金”是工业革命前的落后的交通、通讯方式。所以不难判断②应是最早出现的,可排除A、C项,④应在③前面,排除B项,故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所以本题应选D。
4.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线电话和电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选项符合题意。电子邮件和无线电话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ABD选项排除。
5.B
【解析】
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不是为其提供物质基础,B错误,符合题意;生产的专门化趋势、动力技术的重大变革以及社会分工都是导致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的物质基础,A、C和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6.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故②通过电脑上网查阅资料及④收看卫星传送电视节目符合题意,B项正确。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ACD,故选B。
7.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B项符合题意;圈地运动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A项不合题意;1688年宫廷政变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C项不合题意;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8.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它比蒸汽机使用的更广泛,效率更高,人类迈入了“电气时代”。故选C。
9.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根据图片和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故选B。
10.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三子目火车的诞生中的内容:“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据此可知,①②③都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选A。④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选择答案A。
11.(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2)科技发明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
(3)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姓名:李强、张杰.理由:李强、张杰没有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一分为二地评价,存在片面性.
【解析】
(1)由材料图表可以看出,1870年后,石油消费比重不断加大,这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伴随着内燃机的研制成功,内燃机在工业生产中也被广泛应用,再加上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的发明,使得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故出现了石油消费比重不断加大的情形.
(2)由材料表格可以看出,从1789年以来,美国的专利数不断上升,特别是到了1890﹣1900年更是达到了200000个之多,同时在1900年,美国GDP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这充分说明了科技发明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
(3)本题考查了评价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我们在评价历史事件的时候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要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而不能用现在的观点来评价过去的历史.题中,李强只看到了工业革命的积极方面,张杰只看到了工业革命的消极方面,两个人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只有王丽采用了一分为二的正确评价方法,是正确的.
12.(1)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以及辛亥革命。
(3)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1)依据所学从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工业革命回答。
(2)依据所学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以及辛亥革命回答。
(3)依据材料三从改革开放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回答。
13.(1)该时期内西欧人均GDP赶超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表2反映了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总量上赶超欧元区。表3所反映的我国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3)要制度创新;要科教兴国;要改革开放。
【解析】
(1)分析表l可知,相比中国,西欧的经济发展呈现的趋势是该时期内西欧人均GDP赶超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500年到l820年,西欧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图2《中国科技研发支出和部分学做入学率情况》所含信息对表1《中国与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比较》所示的我国发展趋势的影响体现在:表2反映了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总量上赶超欧元区;表3所反映的我国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西千年发展的历程我们认识到,国家发展要有制度创新;要重视科教兴国;要坚持改革开放等等。
14.(1)新技术和新型工具的使用,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商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2)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并逐渐超过农村人口比例。工业革命的推动。
(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种水稻的新技术和新型工具,使生产效率和产量大幅度提升,从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富余产品。随着可以用于交换的农产品的增多,贸易日益发达,制造业愈加兴旺,最后出现了中产阶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产阶级在宋朝出现的条件是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兴旺。
(2)仔细观察图表“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和“近代城市人口的变化”可知,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根据材料三的内容“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就得以生存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是科技革命的推动,随着科技革命的进行,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工业发达的城市,城市人口猛增,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加,工业和城市的繁荣和发展起来,农村人口大量转入城市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3)本题是开放型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改变了生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
15.(1)曲辕犁、简车。
(2)①改良的蒸汽机,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蒸汽机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
(3)①新航路开辟后,海外市场急剧扩大,促使人们改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
②科学革命诞生了近代科学,科学知识得到普及,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
③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农业方面,兴修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
(2)分析材料二图片可知,图片①是蒸汽机;图片②是蒸汽机车。瓦特的改良的蒸汽机,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海外市场急剧扩大,促使人们改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科学革命诞生了近代科学,科学知识得到普及,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这些都是近代西方科技水平超越中国的原因。
16.(1)蒸汽机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通过科技创新,改变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的现象;坚持以教育为本,落实教育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通过科技创新,改变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的现象;坚持以教育为本,落实教育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解析】
第(1)问是列举题,解答时需紧扣题目要求,不能偏差.此题要求列举“工业革命”成就,可围绕这一要求作答。
第(2)问中“大而不强”说明科技含量和创新质量不高,可从如何提高提升科技质量和创新质量两个角度组织答案。
第(3)问借用“互联网+”这一时政热点,实质是对科技的作用和创新作用的考查,作答时需结合材料从科技的作用、创新的作用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