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同步练习(解析版)1.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开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下列对这期间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有( )A.鸦片战争的爆发是虎门销烟的导火线 B.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导致戊戌变法的发生C.《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掀起了洋务运动2.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但1856年发生天京事变。这主要是因为( ?)A.太平天国达到了全盛 B.原先的理念已不适应C.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D.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3.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逐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简章。“内乱毁梦”?是因为( ?)A.发生了天京事变 B.曾国藩率军镇压C.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D.清政府”借师助剿”4.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A.割地赔款 B.开设工厂 C.协定关税 D.开埠通商5.“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南京顿成瓦砾。湘军居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太平天国英雄们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优秀人物的伟大牺牲精神。”这里的“城”当时被大平军称为( ?)A.南京 B.北京 C.天京 D.东京6.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鸦片战争后,在中英两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今后大清国皇帝如有新恩施及他国,亦应准许英人”体均沾”。英国获取的这项权利是(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8.19世纪末,有人题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三军败绩”?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9.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于无辜同胞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10.“赔两亿、割三地、开四地、设工厂。”?这句口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萨德”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能在大气层内外拦弹道导弹的地基系统。“萨德”入韩是指美国把“萨德”部署在韩国星洲基地。材料二:韩国乐天集团,已在中国24个省运营150多家超市。2017年2月27日,集团董事局决定为部署“萨德”提供用地,引起中国民众强烈抗议和抵制。某地部分民众聚集在乐天超市门前,拉起“乐天支持“萨德’马上滚出中国”、“反对美韩同盟历史不可重演”的抗议横幅。(1)①图说明中国在韩国外贸出口中处于怎样的地位?该图能体现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一基本特征?(2)简述近代美国参与的侵华战争及对中国的影响,评价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行径。12.厦门是面向世界的重要门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二十五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移驻厦门。厦门逐渐发展为福建东南沿海的重镇。1843年,厦门正式开埠,被迫成为对外开放口岸。 ——摘编自张继海钟坚《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厦门正式开埠所依据的条约。材料二:华侨领袖陈嘉庚是厦门的骄傲。1938年,他公开发布“在敌寇未退出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的三十字手书。从1937年到1941年,组织南洋华侨共捐款约15亿元,极大地支援了国内的抗日力量。 ——摘编自游江刘倩《丹山碧水归去来》(2)“三十字手书”表明了陈嘉庚怎样的立场?材料二反映了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如图(3) 1980年,国务院批准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据材料一、三,列举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13.历史发展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概述、划分、标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依据所提供的年表,从“屈辱史”的角度,概述中国近代久经磨难的历史。(2)从中华民族独立、复兴的角度,可以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若干历史阶段。依据所提供的年表,请写出其中一个历史阶段的名称、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及该阶段主要特征。(3)结合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脉络,谈谈你的感想。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求复兴之路上开启了新的征程。(1)“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史实以论证。15.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沉沦中抗争、崛起,不断追逐着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期,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 根据材料一,补充完成年代尺: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 (2)结合材料二,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中国从开始 “沉沦”到完全沉沦至“谷底”的标志性事件。任选其一简述你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4)材料四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简述他的具体主张。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四个通商口岸等。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撤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个炮台,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允许外国军队驻守;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 (2)与材料一条约相关的是什么战争?引发这一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参考答案1.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使全民愤怒,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C符合题意;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A不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辛亥革命爆发在191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B不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掀起了洋务运动,D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发生了天京事变。故D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853年达到全盛,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故选D。3.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分别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利用拜上帝教组织起义力量,发动反清战争,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变革中国和“天京变乱”导致革命力量由盛转衰的史实,A符合题意;BCD三项题意要求不符。由以上分析, 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4.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设立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B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的内容涉及到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ACD不是《马关条约》的特点,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5.C【解析】依据“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南京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军与敌人展开了惨烈的巷战。数百名留在天京各府、衙、馆里的太平天国官员及其家属,集体自焚。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悲壮地失败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6.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对中国历史时期的分段,主要依据的是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符合题意;“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都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但不是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原因,ABC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7.D【解析】依据题干“今后大清国皇帝如有新恩施及他国,亦应准许英人‘一体均沾’”,可知是指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其他列强从中国掠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故D符合题意。A是指中国开放通商口岸,B是指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中国的关税主权,C是指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外事官去裁决,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的破坏,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8.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末,可知材料中“三军败绩”指的是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赔款两亿两白银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所以B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发生在19世纪中期;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抗日战争发生在20世纪。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9.B【解析】由题干材料“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抢劫”“放火”关键词,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在大肆抢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的史实,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C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项发生在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期间。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0.C【解析】依据题干“赔两亿、割三地、设工厂、开四地。”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始工厂等。C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排除A项;《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排除B项;《天津条约》没有涉及到割地、设工厂等,排除D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择C。11.(1)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韩国最大的销售市场,意思相近即可)经济全球化(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析】(1)根据材料数据显示可知,中国在韩国外贸出口中处于的地位: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反映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2)近代史上美国参加对华的战争主要有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行径体现的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2.(1)《南京条约》。(2)坚持抗日,反对妥协投降;华侨的大力支持。(3)厦门开埠早,与外国交往密切,厦门地处侨乡,有利于吸引侨资【解析】(1)据材料一“1843年,厦门正式开埠,被迫成为对外开放口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42年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所以厦门正式开埠所依据的条约是《南京条约》。(2)根据材料二中的“三十字手书”的内容可知,表明了陈嘉庚坚持抗日,反对妥协投降的立场;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抗战胜利的原因是爱国华侨的大力支持。(3)根据材料一中“康熙二十五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移驻厦门。厦门逐渐发展为福建东南沿海的重镇。1843年,厦门正式开埠,被迫成为对外开放口岸”和材料三的图片内容可知,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是厦门开埠早,与外国交往密切,厦门地处侨乡,有利于吸引侨资。言之有理即可。13.(1)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取得胜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3)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指的是列强的侵华史。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民主革命的角度可以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取得胜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改革开放。(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站起来了。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今天的中国人民走向了强盛。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14.(1)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主题:反帝反封建(或:反封建反侵略)。(2)中国有着热爱和平的传统,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见证了中外友好往来。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里,中国遭受列强的长期侵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段苦难的历史让中国深知和平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综上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史上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这些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反封建反侵略。(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有着热爱和平的传统,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见证了中外友好往来。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里,中国遭受列强的长期侵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段苦难的历史让中国深知和平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综上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15.(1)第二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2)开始沉沦:《南京条约》;沉沦谷底:《辛丑条约》;理由:《南京条约》标志着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辛丑条约》标志着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3)目的:为发展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特点: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4)改革政治制度 具体措施: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设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偶,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1856-1860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投降,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投降,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这标志着我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根据材料“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可知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为发展军事工业提供资金。根据材料“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可知民用工业的特点是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4)根据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改革政治制度。 主张是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设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16.(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燃料和产品销售市场;英商进出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3)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从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出自《南京条约》;材料二出自《马关条约》;材料三出自《辛丑条约》。(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燃料和产品销售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投降,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商进出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规定有利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一战争的目的。(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从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