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世界的牢笼 同步练习(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冲破世界的牢笼 同步练习(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二课 冲破世界的牢笼同步练习(解析版)
1.《西方文明史》载: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其“重大的变化”主要包括
①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②启蒙运动兴起
③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④欧美国家把工业文明引向了更高的发展阶段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16世纪提出“日心说”的波兰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布鲁诺 C.托勒密 D.牛顿
3.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伽利略
4.下图是_______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巨匠的代表作。( )
A..但丁 B.达·芬奇 C.米开朗基罗 D.莎士比亚
5.“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这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著名剧作《哈姆雷特》中的选句。它体现的内涵( )
A.自由平等 B.理性主义 C.科学精神 D.人文精神
6.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论的思想家是
A.卢梭 B.莎士比亚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7.历史告诉我们,新真理通常是以异端开始的。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是西欧中世纪以来社会的主宰力量,他们把一切新思想斥之为异端邪说。14~16世纪具有代表意义的“邪说”是
A.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封建神权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自由的权利思想
8.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是指( )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C.殖民掠夺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的产生
9.上题中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倡导人文主义 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10.“文字收工日,全球革命潮”。下列历史事件中受到启蒙运动影响的有( ? )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
②美国独立战争 ? ?
③法国大革命 ? ? ?
④意大利文艺复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效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二:1726年(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主持江西省乡试,他以《诗经》中“维民所止”四字为考题,被认为“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首”,以“大不敬”罪入狱,死于狱中。文字狱是自古就有的,但以清朝为最。尤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厉害。
(1)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3)联系、对比西方,同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文化方面有什么不同?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以后,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逐渐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与经学(指四书五经等)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1904年颁布的学制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份量仍很重。
1912-1913年颁布的学制
取消读经讲经课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的学制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注重独立、自尊、爱国等教育)
——选编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写出引起材料一课程地位变化的历史事件。
(2)列举一例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主要经典。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导致课程变化。
例: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仍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儒学分量仍很重。
(4)请对材料一、二课程设置变化作出简要评价。
13. 世界东西方文明,经历了由古代的相互孤立、隔绝到近、现代的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请观察图片、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亚历山大大帝像)
图二(马可?波罗像)
材料二: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三:

(1)图一与图二中人物的相关事件分别代指了古代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哪两种方式?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变革”指的是什么?请任意列举材料中的一位巨人及其代表作。
(3)请观察材料三并回答,材料三反映了15世纪的哪一重大事件?请任意举出一位与该事件有关系的代表人物?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给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14. 中世纪是我们基督教的黄金时代,可惜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尽管对持有“异端思想”的人,我们试图用火去镇压,我们不仅对布鲁诺用了火,在西班牙,在300多年里,被判处的异端分子38万多人,被火刑处死者达10万人!可是,我们的地盘还是在不断缩小。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我们的地盘还是在不断缩小”?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恩格斯
材料二:“你们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判决书更害怕。”临行前,他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了解我的价值。”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两位人物?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材料一中“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二中的人物留给后人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请说说他在刑场上说的话的意义。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你在欢乐的人间所掌管的“神圣的钥匙”的敬畏在阻止着我,假若不是这样的话,我还要使用更严厉的言语呢: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但丁《神曲》
材料二?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从材料一中能够看出但丁在批判什么?从材料二中能够看出莎士比亚在赞美什么?
(2)以上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以此精神为核心,欧洲掀起了一场什么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近代科学的诞生于发展在17世纪,故C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14-16世纪;欧洲工业文明引向更高的发展阶段是19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
2.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因此A正确。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葬者。但是布鲁诺是意大利人,不是波兰科学家,因此B错误。托勒密是埃及天文学家,是地心说的集大成者。与题意不符,C错误。牛顿是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之一,不是波兰科学家,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A。
3.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因此B正确。伏尔泰也是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在反对君主专政的同时,他又赞成实行“开明专制”。与三权分立思想不一致,因此A错误。卢梭是启蒙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C不合题意。伽利略是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不是思想家。伽利略不合题意,D错误。综上,故选B。
4.B
【解析】
图片是《蒙娜丽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這幅画作是达芬奇代表作。因此B正确。但丁和莎士比亚是文学巨匠而不是艺术巨匠,排除A和D。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是大卫》,《摩西》,《奴隶》,《创世纪》等。不合题意,排除C。综上,故选B。
5.D
【解析】
根据材料“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是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故D正确。自由平等是理性主义的内涵。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精神,故排除C项。故选D。
6.A
【解析】
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论的思想家是卢梭,A正确;B是文艺复兴是文学家,排除;伏尔泰提出天赋人权的思想,C错误;D主张三权分立的思想,排除。
7.C
【解析】
14-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该时期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C正确;A、B和D的思想不符合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8.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至16世纪,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压制着人的个性,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兴起,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武器,要求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所以14至16世纪是“人”被发现的时代。14至16世纪,随着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使开辟新航路具备了必要的条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扩大了交往,西欧向海外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对亚、非、美洲进行殖民掠夺。所以说14至16世纪又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所以答案选B
9.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中“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因此说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的共同影响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解析】
启蒙运动在法国的高潮时期是18世纪,受到启蒙运动影响下的革命是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②③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7世纪末已经完成,意大利文艺复兴是14世纪,①④排除,选择B符合题意;A、C和D项错误。
11.(1)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写成八股文。
(2)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控制十分严密,统治者大兴文字狱,采取八股取士,加强文化
专制;而西方国家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变革,主要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学革命等。
【解析】
(1)本问是科举制到明清时期的变化属于课本基础知识,实行八股取士,即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写成八股文。(2)本问是比较两者的相同目的,在封建社会中的文化专制政策就是思想控制盒维护封建政权的需要。(3)此问难度偏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比较和知识的联系能力,中国封建政权的专制文化政策,而此时期的西方正经历着思想的解放运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情况。
12.(1)文艺复兴运动、科学革命。
(2)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等一例即可。
(3)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
(4)课程设置变化顺应历史潮流,适应当时社会的现实。
【解析】
(1)依据材料一“14世纪以后”“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可知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四书五经回答。
(3)依据材料三表格的时间和所学从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以及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等回答。
(4)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从课程设置变化顺应历史潮流,适应当时社会的现实等回答。
13.(1)战争(或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或文明交流)
(2)文艺复兴;但丁、《神曲》(或达.芬奇《蒙娜丽莎》)
(3)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或达.伽马、麦哲伦);积极影响: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大帝主要是以武力对外进行扩张;马可波罗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使者。
(2)根据材料“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可知指的是文艺复兴。其代表有达芬奇、但丁、米开朗琪罗等人。
(3)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及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14.14世纪,在意大利等地开始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消极忍耐、逆来顺受,强调人的尊贵与价值,宣扬人性的解放。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是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
【解析】
结合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实质及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15.(1)映的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他提出了“日心说”;材料二反映的是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他支持和发展了“日心说”,认为“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
(2)“日心说”是“科学革命的开端”。
(3)实例:勇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坚持真理的精神。
意义:他在刑场上说的话一方面突出了布鲁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突出了近代科学的诞生对中世纪神权思想的冲击。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体现的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他提出了“日心说”;根据材料“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了解我的价值”可知体现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他支持和发展了“日心说”,认为“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
(2)根据材料“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可知指的“日心说”是“科学革命的开端”。
(3)材料体现的精神是勇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坚持真理的精神。材料“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了解我的价值”体现的意义是他在刑场上说的话一方面突出了布鲁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突出了近代科学的诞生对中世纪神权思想的冲击。
16.(1)腐朽的封建教会。
人(人性)。
(2)人文主义精神。文艺复兴运动。
意义:它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
【解析】
(1)材料“对于你在欢乐的人间所掌管的“神圣的钥匙”的敬畏在阻止着我”体现的是但丁对腐朽的封建势力的批判。材料“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体现的是莎士比亚对人性的肯定。
(2)结合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及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