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同步练习(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同步练习(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解析版)
1.“四大名著”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小崔想了解关于魏、蜀、吴之问争斗的故事,他应选读的是(?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2.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其思想核心是(??? )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建立民主共和制 D.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3.八股取士的命题可能来自于(??? )
①《大学》???
②《中庸》???
③《道德经》???
④《论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B.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C.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5.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中国古典科技巨著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6.郭嵩焘客观记述了驻外期间所见所闻,有分析西方长处的言论而不被当时人们接受的著作是(???)
A.《使西纪程》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盛世危言》
7.号称“百戏之祖”,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剧种是( )
A.昆剧 B.越剧 C.徽剧 D.京剧
8.下列最能体现“东学西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著作是(??? )
A.
B.
C.
D.
9.当今的中学生,可以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途径自由自在地邀游知识海洋。但是300多年前的清朝,实行严酷荒唐的文字狱,文字狱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有
①造成社会恐怖
②摧残了人才
③禁锢了人们思想
④有利于科技进步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下图中的农业生产工具翻车的介绍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哪本书中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吴承恩《西游记》
C.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D.宋应星《天工开物》
11.列举组合题
中国古代文学成就辉煌,但各个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
(1)唐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________。
(2)宋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________。
(3)元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__________。
(4)明清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图一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地位如何?
(2)你知道图二反映的是什么经典故事吗?它出自哪一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三所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
(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趋势?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3.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小明是班上图书角的管理员,现有以上图片代表的小说,请你帮他将这些图书准确分给下列同学(写出相应的图片及代表的小说)
①小张同学想了解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内容,你应将哪幅图分给他?
②小华同学一直对神话故事比较感兴趣,你应将哪幅图分给他?
③小明同学想阅读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你应将哪幅图分给他?
④小龙同学对刘备、关羽的故事比较感兴趣,你应将哪幅图分给他?
(2)被称为明代“三大奇书”的是哪三部?请分别写出其作者。
(3)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4)请你选择上面的任意一幅图片所代表的小说作一简单介绍。
14.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一脉相承延续至今的文明。让我们一起展开历史的画卷,见证往日的辉煌。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都对游人开放。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
材料二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美国 罗兹?墨菲的《亚洲史》
材料三 他对金银铜比重的描绘和对油料出油率的统计,都运用了明确的定量概念和比重概念,采取了“穷究试验”的科学态度,撰写了一部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他”这样的科学家多出现明清之际,他们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1)材料一中的“大部分洞窟”是在什么时候开凿的?今年暑假小明也想去参观莫高窟,他该去哪个省?
(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文化呈现怎样的特点?举宋代科技、文化各一例说明美国学者的观点。
(3)写出材料三中的“他”和他的著作?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明清小说有何新特点?
15.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明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2)万里长城的修建始于何时?东西起止点是什么地方?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3)如何评价明长城?
16.材料分析题,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篇)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经济篇)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2)下图所示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它的名称及其出现的朝代。
(科技篇)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
(3)列举宋代的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文化篇)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4)请写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本题考查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东汉末年的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应选B项。
2.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黄宗羲思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可以看出其法治思想,从材料看他反对一家之法和君主专制,但他还未提出变革政治制度的主张,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建立一家之法,不符合题意;法律是有人来决定的,不符合期中的核心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建立民主共和制,材料没有体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3.A
【解析】
此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的命题来源。考试是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的。“四书”是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道德经》又名《老子》,在范围内没有,故排除③,选择A。
4.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人的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皆本”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种经济状况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CD不符合题意;明清统治者仍然坚持重农抑商,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故选A
5.D
【解析】
本题考查《天工开物》的地位。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D。
6.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使西纪程》是郭嵩焘所著,客观记述了驻外期间所见所闻,有分析西方长处的言论而不被当时人们接受,A项符合题意;B《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不符合题意;C《海国图志》是魏源写的,不符合题意;D《盛世危言》是郑观应编成于公元1894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7.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昆曲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8.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学西渐指的是东方的文化传入西方。《马可·波罗行纪》就是记载的东方的文化,后来在西方传播,故D正确。《海国图志》没有流传到西方,故排除A项。《几何原本》和《大唐西域记》属于西学东渐,故排除BC项。故选D。
9.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清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的控制,实行了文字狱,给思想文化、士人风气带来恶劣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文人著书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思想,①②③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有利于科技进步不是文字狱的影响,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一部医药学著作,A项不符合题意;《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B项不符合题意;《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C项不符合题意;《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1.(1)唐诗(2)宋词(3)元曲(4)小说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是:唐诗;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是:宋词;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元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是:元曲;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是:小说;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实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12.(1)《三国演义》;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武松打虎;《水浒传》;北宋.
(3)孙悟空;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反映了民众要求摆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玄奘西游.
(4)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通过识读图片可知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分别反映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2)(3)题。第(4)题结合《红楼梦》的内容和地位回答。
13.(1)①图四,《水浒传》。②图三,《西游记》。③图二,《红楼梦》。④图一,《三国演义》。
(2)《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3)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小说在明代繁荣起来。
(4)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部小说介绍,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围绕明清小说相关内容展开,命题角度较新颖,符合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1)属于组合列举题的形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易于学生接受,依据所给出的作品的特点,通过辨读图片和回归所学知识,能够很顺利地完成本题。
(2)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据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出此题。
(3)属于总结性的问题,从小说创作的共同的背景来谈。
(4)较灵活,只要选取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小说中的任意一部介绍即可。
14.(1)隋唐(2分)。甘肃(2分)。
(2)特点:创新(1分);繁荣(1分)。科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或指南针的发明,2分);文化:宋词(2分)
(3)宋应星(1分);《天工开物》(1分)。多总结(或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2分)。小说的特点:多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繁荣的隋唐文化的相关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位于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大部分是在隋唐时期开凿的。莫高窟一千多个洞窟中,绘有各种壁画,画面主要是表现佛教故事。莫高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窟内保存的大量佛经、文书等极为珍贵。
(2)分析材料二的“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反映了宋代文化呈现出的特点是创新和繁荣。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再一次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交流。宋词是宋朝文学的主要形式。
(3)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地位。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分析材料三的“他们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可以总结出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是:多总结(或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明清小说的新特点是:多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
15.(1)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2)秦朝;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为了抵御匈奴族(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3)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它气势宏大、雄伟壮观,与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伟大的工程之。但它也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人民带来了负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明长城的认识,到明朝时,明朝的两个劲敌北方的蒙古和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主要集中在辽东、西及它的西部和西北地区,而蒙古还有相当部分活动在长城北及西北诸省之地。又重新修缮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长城。
(2)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长城的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秦朝时期为了抵御匈奴族的入侵,秦始皇派人修筑了西起临洮(现在甘肃一带),东到辽东(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的长城。
(3)本题考查的是对明长城的相认识。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伟大的工程之一,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16.(1)科举制。(2分)隋朝。(2分)
(2)交子。(2分)北宋(或北宋前期,其他答案不给分。)(2分)
(3)活字印刷术(或指南针)。(2分)活字印刷术对促进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或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2分)
(4)《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4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我们可以判断出该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度。根据所学知识,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科举制度的实现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部门任职。故本题的答案是:科举制,隋朝。
(2)本题主要考查纸币的相关知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再加上商业的发展,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期,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会子。纸币的产生,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故本题的答案是:交子,北宋。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写出宋代的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促进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写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依据历史常识我国四大名著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故本题答案为:《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