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总复习 《弱电解质的电离》的核心知识 【考纲要求】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考点梳理】考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 非电解质概念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相同点 二者均为化合物不同点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均不导电物质种类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 非金属氧化物、气态氢化物、大多数有机物2.实例分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辨析 溶质微粒形式 是否导电 电解质 非电解质NaCl晶体 Na+、Cl—(不自由) 否 是 否NaCl溶液 Na+、Cl— 是 否 否熔融的NaCl 自由移动的Na+、Cl— 是 是 否固态H2SO4 H2SO4分子 否 是 否H2SO4溶液 H+、SO42— 是 否 否液态纯H2SO4 H2SO4分子 否 是 否固态酒精 酒精分子 否 否 是酒精水溶液 酒精分子 否 否 否液态酒精 酒精分子 否 否 是干冰 CO2分子 否 否 是CO2溶于水 CO2、H2CO3、HCO3—、CO32—、H+ 是 否 否液态CO2 CO2分子 否 否 是金属铜 Cu2+、e— 是 否 否要点诠释:(1)溶液导电与否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必须有电解质,外因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或加热熔融下,电解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自由移动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可用下列图示表示: (2)离子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如:NaCl、NaOH等,而共价型的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如:H Cl、H2SO4等。(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金属属于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考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概念 水溶液中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相同点 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不 同 点 电离程度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 表示方法 电离方程式用“==” 电离方程式用“” 溶液中溶质微粒 只有水合离子 水合离子,弱电解质分子实例 强酸:HCl、HNO3、H2SO4 HBr、HI、HClO4等 强碱:KOH、NaOH、Ba(OH)2 Ca(OH)2 绝大多数盐:(BaSO4、AgCl、CaCO3) 弱酸:HF、HClO、H2S、H2SO3 HNO2、H3PO4、H2CO3 、H2SiO3、HCOOH CH3COOH、C6H5OH等。 弱碱:NH3·H2O、Al(OH)3等不溶性碱 水:H2O要点诠释:(1)、 CaCO3、Fe(OH)3的溶解度都很小,但二者溶解的部分,CaCO3完全电离,故 CaCO3属于强电解质,而Fe(OH)3部分电离,故Fe(OH)3属于弱电解质。CH3COOH、HCl的溶解度都很大, HCl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而CH3COOH部分电离, 属于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大小无必然联系,区分强弱电解质,就看溶解的部分是否完全电离。(2)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也无必然联系。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浓的弱电解质可能比稀的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只有在相同条件(浓度、温度)下,强电解质才比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如:同温、同浓度下盐酸比醋酸导电能力强。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如:H2SO4==2H++SO42- ;NaHSO4==Na++H++SO42—;Ca(HCO3)2==Ca2++2HCO3—CH3COOHCH3COO- + H+ ;NH3·H2ONH4+ +OH- ; H2OH+ + OH-(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碳酸电离方程式:H2CO3H++HCO3―;HCO3―H++CO32― (3)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出,如氢氧化铁电离方程式:Fe(OH)3Fe3++3OH―(4)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如:H++AlO2―+H2OAl(OH)3 Al3++3OH-(5)弱酸的酸式盐强中有弱,如:NaHCO3==Na++HCO3-、HCO3- H++CO32-考点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电离平衡的特征: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属于化学平衡中的一种,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动”——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等”—— v(离子化)=v (分子化)≠0 “定”——在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1)以0.1mol·L-1醋酸溶液为例分析:CH3COOHCH3COO―+H+ ;ΔH>0改变条件 平衡移 动方向 n (H+) c (H+) c (CH3COO-) c (CH3COOH) 电离程度 导电 能力 Ka加水稀释 向右 增大 减小 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弱 不变加入少量冰醋酸 向右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强 不变加HCl (g) 向左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强 不变加NaOH (s) 向右 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强 不变加入CH3COONa (s) 向左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强 不变加入镁粉 向右 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强 不变升高温度 向右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强 增大要点诠释:①电离平衡属于化学平衡,受外界条件如温度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其规律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这是因为电离是吸热过程。②电离程度相当于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时,CH3COOH的转化率()。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加水稀释,平衡右移(即“越稀越电离”),氢离子数目增多,但溶液体积增大导致氢离子浓度减小。 ③用水稀释冰醋酸时下列各量随加水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开始时冰醋酸中无氢离子,随着水的不断加入,氢离子浓度先增大,后因溶液体积增大导致氢离子浓度减小。(2)以0.1mol·L-1氨水为例分析电离平衡:NH3·H2ONH4++OH-;ΔH>0。在此电离平衡体系中,若按下列情况变动,将变化情况(增大用“↑”,减小用“↓”向左用“←”,向右用“→”)填入下表。 升温 通氨气 加水 加NaOH(固) 加NH4Cl(固) 通CO2电离平衡移动方向 → → → ← ← →n(OH-) ↑ ↑ ↑ ↑ ↓ ↓c (OH-) ↑ ↑ ↓ ↑ ↓ ↓c(NH3·H2O) ↓ ↑ ↓ ↑ ↑ ↓导电能力 ↑ ↑ ↓ ↑ ↑ ↑4.电离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类似,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叫做电离常数。表达式:CH3COOHCH3COO— + H+ Ka=NH3·H2ONH4+ +OH— Kb=要点诠释:电离常数的特点①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K值越大,说明电离程度越大,酸性或碱性也就越强;K值越小,说明电离程度越小,离子结合成分子就越容易,酸碱就越弱。所以可以用Ka或Kb的大小判断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②影响K的外界条件:对于同一电解质的稀溶液来说,K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随浓度改变而改变。一般温度升高,K值变大。若不指明温度,一般指25℃。CH3COOHCH3COO— + H+ K=1.75×10-5(25℃)③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1K2K3,故其酸性取决于第一步。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酸(碱)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例: H2CO3 HCO3- +H+ K1=4.4×10-7 HCO3- CO32-+ H+ K2=4.7×10-11又如:H3PO4的电离: H3PO4H+ + H2PO4- K1= 7.1×10-3H2PO4-H+ + HPO42- K2= 6.3×10-8 HPO42-H+ + PO43- K3= 4.2×10-13 注:第一步电离产生的H+ 对第二步、第三步电离产生抑制,一般K1K2K3 【典型例题】类型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例1、下列物质中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⑤CH3COOH、⑥NH3·H2O、⑦CO2、⑧乙醇、 ⑨水,_________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答案】②③⑤⑥⑨;⑦⑧;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的记忆与理解,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而非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首先判断是否是化合物,然后判断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是化合物的有 ② ③ ⑤ ⑥ ⑦ ⑧ ⑨,而NaCl溶液是混合物,是电解质溶液,不是电解质。【总结升华】一种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前提首先应该是化合物。只要在水溶液中、熔化状态下任一条件导电,就是电解质,比如某些共价化合物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但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就是电解质;水溶液中、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才是非电解质。举一反三:【变式1】以下有10种物质:①铜 ②稀硫酸 ③氯化氢 ④氨气 ⑤空气 ⑥二氧化碳 ⑦金属汞(俗称水银) ⑧氯化钠 ⑨硫酸钡 ⑩氯气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的序号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符合的条件 物质的序号混合物 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并不导电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 非电解质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 【答案】符合的条件 物质的序号混合物 ②⑤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并不导电 ③电解质,但难溶于水 ⑨非电解质 ④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 ①②⑦【解析】10种物质中稀硫酸和空气属于混合物。HCl溶于水可电离出H+、Cl-,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HCl属于电解质。BaSO4是难溶性电解质。而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不是它们本身发生了电离,而是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NH3·H2O和H2CO3,故它们属于非电解质。铜、汞及稀硫酸均不是化合物,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导电。【变式2】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aCl晶体、BaSO4 B.铜、二氧化硫C.液态的醋酸、酒精 D.熔融的KNO3、硫酸溶液【答案】C【解析】A中均为电解质;B中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中硫酸溶液为混合物不是非电解质,是电解质溶液。类型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例2、下列物质中:(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3)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4)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5)能导电的是________。A.NaOH溶液 B.Cu C.冰醋酸 D.稀硫酸 E.蔗糖溶液 F.BaSO4G.氨水 H.CuSO4晶体 I.熔化的KOH J.无水乙醇【答案】(1)C、F、H、I (2)J (3)F、H、I (4)C (5)A、B、D、G、I【解析】第(1)~(4)问根据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进行判断。(5)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化合物中的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导电,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能导电。【总结升华】(1)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应先将这些物质排除。(2)冰醋酸是纯醋酸,而稀硫酸是H2SO4的水溶液。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①氯化钠溶液 ②氯化铵固体 ③铜 ④石墨 ⑤熔融NaOH ⑥稀硫酸 ⑦乙酸 A.①②⑤⑥ B.⑤ C.②⑤ D.①③④⑤⑥【答案】B【解析】属于电解质的必须是化合物,只有②⑤属电解质,②又不能导电。类型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例3.(2019 北京四中)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HCO3===Na++H++CO32-B.HFH++F-C.H2CO32H++CO32-D.CH3COONH4CH3COO-+NH【思路点拨】 HF、H2CO3为弱电解质,其余为强电解质。【答案】B【解析】A、C、D项分别应为:NaHCO3===Na++HCO3-;H2CO32H++CO32-,HCO3-H++CO32-;CH3COONH4===CH3COO-+NH。【总结升华】先判断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二元弱酸的电离应分步写出。举一反三:【变式1】(2019 揭阳一中高二期中考)下列各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H2S2H++S2— B.KHSO4K++H++SOC.Al(OH)3===Al3++3OH—D.NaH2PO4===Na++H2PO【答案】D【解析】H2S为二元弱酸,应该分步电离,A错;KHSO4为强电解质,应该用等号,KHSO4===K++H++SO,B错;H++AlO2-+H2O Al(OH)3Al3++3OH-,故C错;D明显正确。答案为D。【变式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H2S (2)Fe(OH)3 (3)H2SO4 (4)CH3COONH4 (5)KAl(SO4)2 (6)NaHSO4 (7)NaH2PO4【答案】 ⑴H2SH++HS- HS-H++ S2-⑵Fe(OH)3Fe3++3OH- ⑶H2SO4=2H++ SO42- ⑷CH3COONH4=CH3COO-+NH4+ ⑸KAl(SO4)2=K++Al3++2SO42- ⑹NaHSO4=Na++H++SO42- ⑺NaH2PO4=Na++H2PO4-【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3PO4 Fe(OH)3非电解质 C12H22O11(蔗糖) BaSO4 C2H5OH H2O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不是电解质 B.NH3、CO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和熔化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属于非电解质3.(2019 北京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溶液中能离解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B.强电解质一定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难溶于水的化合物C.CO2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O2是弱电解质D.在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只有离子没有分子4、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 ① NaOH ② NH3·H2O ③ AgCl ④ 醋酸 ⑤NaHCO3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H3COONaCH3COO―+Na+ B.H2CO32H++CO32―C.CH3COOHCH3COO-+H+ D.NH3·H2O==NH4++OH―6.把0.05molNaOH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氯化铵7.(2019 人大附中)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A.熔融时不导电B.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C.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D.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8.有①、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mol/L的HCl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②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③不作改变,用等浓度的NaOH与它们反应,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9.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A、氢氧化钠固体 B、水 C、氯化铵固体 D、醋酸钠固体10.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二、填空题1.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铜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氨水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 ⑩CuSO4·5H2O晶体。请用序号填空:(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4)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________ 。2.(2019 衡中练习)下面所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①氯化钾 ②乙醇 ③醋酸 ④氨气 ⑤蔗糖 ⑥硫化氢 ⑦硫酸氢钠 ⑧一水合氨 ⑨氯气 ⑩碳酸钡 ?铁【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C2.D【解析】A.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够导电;B.NH3、CO2的水溶液均导电,证明NH3·H2O 、H2CO3是电解质, NH3、CO2可看成非电解质;C.铜、石墨是单质,而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和熔化时均不导电,符合非电解质概念。3. A【解析】根据强、弱电解质的定义可知,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没有关系,强电解质有的是易溶的,有的是难溶的,如碳酸钙等,故A项正确,B项错误;CO2的水溶液导电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电离生成了离子,而不是CO2电离,故CO2是非电解质;D项中忽视了水分子的存在。4.D【解析】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属于强电解质,弱酸、弱碱、水属弱电解质。5.C【解析】A.CH3COONa为强电解质,用等号; B.H2CO3为二元弱酸,应分两步书写;D.NH3·H2O为弱碱,应用“”符号。6.BD【解析】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即总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B、D符合题意。7.D【解析】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关键,是在水溶液里能否完全电离,是否存在电离平衡。8.C【解析】加热蒸发时盐酸挥发,溶质减少。②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虽因生成醋酸,导致氢离子浓度减小,但醋酸与NaOH反应时,电离平衡右移,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不变。9.BD【解析】加水可降低氢离子浓度,但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加醋酸钠固体后生成了弱酸醋酸,氢离子浓度降低,但随反应进行,醋酸电离平衡右移,最终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不变。10.D【解析】同温度,等浓度的以上四种溶液电离程度: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电离程度越大,c (H+)越大,溶液pH越小。二、填空题:1.(1)②④⑥⑨ (2)①③⑦⑨⑩ (3)⑤⑧ (4)①③⑦⑩【解析】氢氧化钠固体、氯化氢气体、碳酸钠粉末、CuSO4·5H2O晶体不能导电,但它们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铜丝、稀硫酸、氨水、熔融氯化钠可以导电,但铜是单质;稀硫酸、氨水是混合物,这三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碳气体和熔融状态的蔗糖不能导电,蔗糖的水溶液也不能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由于在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是C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而CO2本身并没有发生电离,故CO2是非电解质。2. 【答案】(1)①⑦⑩ ③⑥⑧ ②④⑤【解析】(1)从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可以看出,二者的最大区别是其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区分电解质的强弱不能从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和导电能力强弱入手。根据物质所属类别来判断,①⑦⑩属于盐,是强电解质;③⑥属于弱酸,⑧为弱碱,它们都是弱电解质;②④⑤是非电解质;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