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识一、溶液1.形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物质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形式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之间。2.定义:____________物质分散到____________物质里,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叫做溶液。3.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1)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______________。(2)溶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溶剂。最常见的溶剂是_____________。(3)量的关系:①溶液的质量________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②溶液的体积________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4.特征(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________都完全相同。(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会_______,也不会析出固体。5.溶解性(1)碘_______溶于水,_________溶于汽油。(2)高锰酸钾_______溶于水,_________溶于汽油。(3)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_____________;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的溶解性_________。6.命名命名的原则是“[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溶于酒精得到的溶液命名为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命名为_____________,水作溶剂时,习惯上不指明,常命名为___________。7.应用(1)工农业生产上——无土栽培的_____________属于溶液。(2)日常生活中的白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属于溶液。(3)医疗上的氯化钠注射液、消毒酒精、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属于溶液。(4)实验室中用的各种溶液。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溶于水能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使溶液温度升高,如固体氢氧化钠、浓硫酸;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使温度降低,如固体硝酸铵;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如固体氯化钠。这些伴随能量变化的过程均属于___________变化。2.生石灰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变化。三、乳化现象1.乳浊液由__________分散到__________里形成的__________叫做乳浊液。乳浊液__________溶液。2.乳化现象洗涤剂将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形成较稳定的乳浊液。实验现象: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分层 浑浊 不干净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 【答案】一、1.分子 离子2.一种或几种 另一种 均一的 稳定的3.(1)被溶解 气体、液体(2)能溶解其他物质 水(3)①= ②≠4.(1)性质(2)分离5.(1)难 易(2)易 难 (3)不同 不同6.碘的酒精溶液 氯化钠的水溶液 氯化钠溶液7.(1)营养液(2)料酒、白酒(3)葡萄糖注射液二、1.物理2.化学三、1.小液滴 液体 混合物 不属于2.分层 浑浊 不分层 干净重点一、溶液知识框图【易错警示】(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2)一种溶液中可以含一种或多种溶质,但只有一种溶剂。(3)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二、溶质与溶剂的确定溶液的类型 溶质 溶剂固体、气体溶于液体 固体、气体 液体两种液体(不包括水)互相溶解 量少的液体 量多的液体两种液体(包括水)互相溶解 除水外的另一种液体 水物质在水中溶解发生化学反应 分散到水中的生成物,如SO3溶于水后,溶质是反应生成H2SO4 水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溶解时,发生了两个过程,分别为扩散过程和水和过程。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升高。(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例如硝酸钾)四、乳浊液和溶液的比较 溶液 乳浊液分散物质的溶解性 溶 不溶分散物质的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液态分散在物质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聚集体特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相同点 混合物五、影响物质溶解能力及溶解速率的因素1.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物质性质因素和外界条件因素(1)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碘易溶于汽油,难溶于水。(2)大部分物质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强,如硝酸钾溶于水,在低温下比高温下溶解的质量少。(3)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如将二氧化碳加压,压于水中制取汽水。2.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及微观解释温度、搅拌、颗粒大小都是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升高温度、搅拌、晶体颗粒小都有利于加快溶解速率。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的实质就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溶剂中,一般加热升温或搅拌会加快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的运动,溶质分子的扩散速率加快。晶体颗粒小,与水的接触面积大,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接触机会多,所以溶质分子扩散速率快。典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泥土分散到水中形成溶液 B.医用生理盐水的溶质是葡萄糖C.牛奶属于悬浊液 D.家用洗涤精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解析】A、泥土分散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形成的是乳浊液,错误;B、医用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错误;C、牛奶属于乳浊液,错误;D、家用洗涤精祛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正确。故选D。【答案】D典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长期放置又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解析】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错误;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C、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但长期放置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错误;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且溶剂不一定是水,如:碘酒,错误。故选B。【答案】B典例3 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Cl-B.50 mL酒精与5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C.稀有气体能作保护气,是因为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D.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得更多【解析】A、氯化钠溶于水,在水的作用下解离出自由移动的 Na+、Cl-,故NaCl溶液能导电,正确;B、50 mL酒精与5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正确;C、稀有气体能作保护气,是因为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所以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正确;D、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得更快,正确。故选D。【答案】D基础训练1.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澄清石灰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馏水2.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下图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水分子未画出)3.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油可以乳化油污 B.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C.溶质都以离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5.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里进行的原因是A.反应物粒子容易接触碰撞,使反应进行得快 B.固体物质不能直接反应C.设备简单 D.可以不进行加热6.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一定含有水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一定是液态的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能力提升7.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面粉和葡萄糖(加水,振荡) B.蒸馏水和盐水(过滤)C.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 D.白酒与食醋(闻气味)8.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9.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的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实验②中的固体几乎不溶解B.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比较高锰酸钾和碘在汽油中溶解情况C.对比实验①、②可得出的结论是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汽油中的好D.实验说明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是相同的,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是不相同的10.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 D.用沐浴露洗澡真题练习11.[2019·青海]下列厨房里的物质与水混合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味精 B.蔗糖 C.食盐 D.菜籽油12.[2019·潍坊]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碘酒 B.矿泉水 C.白醋 D.蒸馏水13.[2019·宜昌]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14.[2019·长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糖水、汽水都是溶液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15.[2019·济宁]洗洁精是家庭必备的清洗用品,可迅速分解油腻、去污、除菌,有味道淡雅、洁净温和、泡沫柔细低残留的忧点。洗洁精的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还含有泡沫剂、香精、水、色素等多种成分。请回答:(1)洗洁精去除油污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洗洁精去除污油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基础训练1.【答案】A【解析】A、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正确;B、油水是油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错误;C、泥水是泥在水中形成的悬浊液,错误;D、蒸馏水是纯净物,错误。故选A。2.【答案】D【解析】A、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故错误;B、不均一,上多下少,故错误;C、不均一,上少下多,故错误;D、是均一、稳定的,故正确。故选D。3.【答案】D【解析】A、碘酒中的碘易溶解于汽油,难溶解于水,正确;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正确;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正确;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错误。故选D。4.【答案】D5.【答案】A【解析】两种物质相互接触的面积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两种物质接触面积大,化学反应的速率快。故选A。6.【答案】B【解析】A、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水,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不含有水,故A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溶液的概念可知,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选项说法正确;C、溶液并不一定是液态的,例如空气,可以看成是氧气等气体分散在氮气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它也是溶液,故C选项说法错误;D、溶质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例如汽水中的溶质有二氧化碳,属于气体,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能力提升7.【答案】B【解析】A、通过加水振荡,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为蔗糖,振荡后变浑浊的为面粉,正确;B、对两种液体进行过滤,由于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因此过滤不能鉴别食盐水与水,错误;C、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较多的为软水,泡沫很少的为硬水,正确;D、闻气味,闻到有特殊香味的为白酒,闻到酸味的为白醋,正确。故选B。8.【答案】C【解析】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B、通过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的固体物质,错误;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正确;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C。9.【答案】D【解析】做对比实验必须控制变量,当只有一个条件不同时,才可对比出该条件对实验是否有影响。A、 高锰酸钾易溶于水,不溶于汽油,故实验①中的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实验②中的固体几乎不溶解,正确;B、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比较高锰酸钾和碘在汽油中溶解情况,正确;C、对比实验①、②可得出的结论是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汽油中的好,正确;D、实验说明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是不相同的,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也是不相同的,错误。故选D。10.【答案】A真题练习11.【答案】D【解析】溶液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味精溶解在水中,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B、蔗糖溶解在水中,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解在水中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D、菜籽油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具有稳定性,形成的是乳浊液,符合题意。故选D。12.【答案】D【解析】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符合溶液的定义,是溶液,不符合题意;B、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是溶液,不符合题意;C、白醋是醋酸的水溶液,是溶液,不符合题意;D、蒸馏水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13.【答案】B【解析】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C、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都升高;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都升高。故选B。14.【答案】A15.【答案】(1)表面活性剂(2)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清洗油污【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洗洁精去除油污的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2)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而且小的油滴不再聚集,能随水冲走,可以清洗油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