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4.《故乡》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2、学习小说采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3、加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多元化链接,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与珍惜。【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及作用。2、分析人物命运变化的原因,探讨小说的主题。【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作品中“我”的情感经历。【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你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在游子心中,“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字眼,是魂牵梦绕的家园,是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二、自学检测1、读准字音颧骨(quán)折本(shé)潺潺(chán)伶仃(Língdīng)恣睢(zìsuī)愕(è)然嗤(chī)笑黛(dài)色惘(wǎng)然祭祀(sì)寒噤(jìn)捏(niē)叉2、解释词语悲凉:悲哀凄凉。伶仃:瘦弱。本文用来形容杨二嫂两条纤细的腿站立如圆规的姿态。惶恐:惊慌害怕。絮絮:形容说话连续不断。茫远:渺茫、遥远。恣睢:任意胡为。3、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社戏》选自《呐喊》《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风筝》选自《野草》4、背景链接“我”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深切感受到少年的好友与乡邻同“我”之间的巨大隔膜,引起“我”内心无法消除的痛苦的感情波澜,同时也激起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一年后,作者便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这篇小说。“故乡”这个题目,既交代了事情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地点,又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和环境。5、小说知识(1)什么是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2)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6)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6、阅读小说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注意:分析小说主要是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7、理清情节:快速阅读课文后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内容,找出本文的线索。明确: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一)回故乡(1-5自然段)开端(二)在故乡(6-77自然段)发展与高潮(三)离故乡(78段-结尾)结局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视频朗读课文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这篇小说中,你读到了什么?这篇小说,我读到了两个闰土、两个杨二嫂、两个(或三个)故乡。这篇小说,我读到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这篇小说,我读到了旧中国农村的衰败萧条景象。这篇小说,我读到了少年闰土的聪明与活泼。这篇小说,我读到了........3、请你用一个字来表达故乡留给“我”的印象。明确:“变”故乡变了闰土变了杨二嫂变了“我”变了四、析读课文,赏故乡之景1、将描写故乡景物的词语或句子标出来,看看哪些是描写故乡的过去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现在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未来的,并说说所描写的各个时期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时间景物特点摘抄词句过去五彩缤纷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五色的贝壳,红的绿的都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美丽神异月下捉猹图,寂静而富有动感辽阔的世界高远的蓝天、无垠的大海、广阔的沙地鲜活的人和物少年闰土、猹、獾猪、刺猬、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贝壳、圆月、西瓜……现在萧索,悲凉严寒,深冬,阴晦,冷风,呜呜地响,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将来美丽,充满生机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教师小结:故乡是一日不如一日,昔日的蓝天、明月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阴晦”、“苍黄”和“萧索”。(板书:过去:蓝天、明月;现在:阴晦、萧索)2、问题: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真的不相同吗?为什么?(请你朗读第四段,小组讨论)明确:其实,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罢了,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3、问题:是什么原因让“我”觉得记忆中的故乡如此美丽,而现实中的故乡却如此让人失望呢?(小组讨论并展示)明确:心情在作怪。而心情的沉重主要来自于人的变化:儿时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的“悲哀”。小结:通过对故乡景物变化的描写有力地渲染了气氛,烘托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4、课后作业1、朗读这篇课文;2、抄写并积累本课优美的词语;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一课时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你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新课导入“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在游子心中,“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字眼,是魂牵梦绕的家园,是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新课导入1、读准字音颧骨()折本()潺潺()伶仃()恣睢()愕()然嗤()笑黛()色惘()然祭祀()寒噤()捏()叉quánshéchánLíngdīngzìsuīèchīdàiwǎngsìjìnniē自学检测解释下列词语。悲凉:伶仃:惶恐:絮絮:茫远:恣睢:悲哀凄凉。瘦弱。本文用来形容杨二嫂两条纤细的腿站立如圆规的姿态。形容说话连续不断。惊慌害怕。渺茫、遥远。任意胡为。自学检测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3、作者简介自学检测【代表作】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集;散文诗集;回忆性散文集;杂文集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热风》《坟》《华盖集》自学检测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风筝》自学检测选自《朝花夕拾》选自《呐喊》选自《朝花夕拾》选自《野草》“我”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深切感受到少年的好友与乡邻同“我”之间的巨大隔膜,引起“我”内心无法消除的痛苦的感情波澜,同时也激起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一年后,作者便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这篇小说。“故乡”这个题目,既交代了事情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地点,又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和环境。4、背景链接自学检测5、小说知识(1)什么是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2)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学检测(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6)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学检测6、阅读小说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注意:分析小说主要是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自学检测7、理清情节:快速阅读课文后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内容,找出本文的线索。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线索——“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开端发展与高潮结局(1-5)(6-77)(78-文末)自学检测1、视频朗读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这篇小说中,你读到了什么?这篇小说,我读到了两个闰土、两个杨二嫂、两个(或三个)故乡。这篇小说,我读到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这篇小说,我读到了旧中国农村的衰败萧条景象。这篇小说,我读到了少年闰土的聪明与活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请你用一个字来表达故乡留给“我”的印象。故乡变了杨二嫂变了闰土变了“我”变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将描写故乡景物的词语或句子标出来,看看哪些是描写故乡的过去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现在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未来的,并说说所描写的各个时期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填写下表。析读课文赏故乡之景时间景物特点摘抄词句过去现在将来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五色的贝壳,红的绿的都有,各种颜色的鸟类……月下捉猹图,寂静而富有动感高远的蓝天、无垠的大海、广阔的沙地少年闰土、猹、獾猪、刺猬、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贝壳、圆月、西瓜……严寒,深冬,阴晦,冷风,呜呜地响,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五彩缤纷美丽神异辽阔的世界鲜活的人和物萧索,悲凉美丽充满生机析读课文赏故乡之景小结:故乡是一日不如一日,昔日的蓝天、明月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阴晦”、“苍黄”和“萧索”。过去:现在:蓝天、明月阴晦、萧索析读课文赏故乡之景2、问题: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真的不相同吗?为什么?(请你朗读第四段,小组讨论)明确:其实,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罢了,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析读课文赏故乡之景3、问题:是什么原因让“我”觉得记忆中的故乡如此美丽,而现实中的故乡却如此让人失望呢?(小组讨论并展示)小结:通过对故乡景物变化的描写有力地渲染了气氛,烘托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心情儿时故乡:现实故乡:欢乐甜蜜毫无生气面目全非纯真温情冷漠麻木生机勃勃析读课文赏故乡之景1、朗读这篇课文;2、抄写并积累本课优美的词语;课后作业勤努奋力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故乡》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14.《故乡》第1课时精品课件.ppt 14.《故乡》视频朗读.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