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3课时课件25张PPT+教案+同步训练+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3课时课件25张PPT+教案+同步训练+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8课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第3课时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教案
第3课时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课题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单元 3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5
学习 目标 ?1.知道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封建两千多年的帝制,知道辛亥革命的影响。 2.了解辛亥革命后社会出现的新风尚。??????
重点 知道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难点 理解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中华民国建立》 学生观看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视频中的事件,你了解多少?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视频中的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那么,你了解这一事件吗?知道这一事件带来了什么影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中华民国建立 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同学们对建立中华民国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了建立中华民国这一重大事件,那么你知道具体情况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中华民国成立相关资料 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教师继续提问: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清政府怎样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亚洲建立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那究竟什么是民主呢?什么是民主共和呢?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意为人民。民主是思想理念简言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共和这个词起源自拉丁文,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务”。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共和是政治概念,简言之就是 “共同和谐地管理国家”的意思。 教师提问:孙中山领导的民国政府又是怎样实现民主共和的,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多媒体展示表格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所在地出席会议代表省份及人数
?多媒体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图片和资料2资料 教师提问:这部法令都提出了哪些规定?你能理解其 大概意思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个规定的提出和封建王朝时人们的地位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华民国政府完全是为了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管理国家,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应 该属于全体国民;而封建王朝属于君主专制,权力属于君主,其他人只能听从君主。 多媒体展示资料3资料和图片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革命党人大力借助移风易俗来推动革命,新风潮席卷一时。剪发辩、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倡女权、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倡导自由婚姻等,逐渐成为社会潮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从“头”到“脚”的革命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从头的剪发辫到脚的放足运动。 教师继续提问:你了解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些新风尚??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后的新风尚: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 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1.剪发辫(1)?剪辫运动,兴起于辛亥革命爆发后,辫子的去留成为从新去旧的标志。(2)孙中山颁布限期剪辫令,剪辫深入城乡。(3)?剪辫的影响:改变了旧的落后的观念,方便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对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理发业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 2.易服饰(1)?辛亥革命后:洋装洋饰开始流行。(2)?民国初年:男子礼服——西服、?褂袍;女子礼服——褂裙。?(3)?20世纪20年代后:男装??西服、中山装、长衫,其中中山装逐渐成为中国男子礼服。女装——旗袍。?(4)?易服饰的影响:服饰的多样化与不断翻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3.改称谓(1)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称“先生"或“某君”。(2)?影响: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影响遍及社会各个角落。 4.废跪拜?(1)?清代通行的礼节:跪拜、作揖、请安、拱手。(2)?民国成立后:制订"礼制”,核心是以鞠躬礼和脱帽礼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3)中外人士交往开始使用握手礼。??(4)影响:废跪拜是民国初年礼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礼节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5.禁缠足(1)?西方传教士:设立天足会,反对缠足。(2)?清政府:颁布缠足禁令。(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放足运动,出现“解放脚”。(4)?影响:使女性摆脱了落后封建文化的迫害,?参加社会活动更方便,成为提倡女权的先声。 6.倡女权(1)?清末民初,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女性开始勇敢地走向社会,参加社会活动。政治上,从军参政;教育上,进学堂读书、出洋留学、男女同校;婚姻上,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呼声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2)?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解放是清末民初移风易俗最典型的例证,它意味着辛亥革命革除了根。 教师提问: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虽然它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但影响巨大,你知道有什么影响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讨论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民主共和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国成立 帮助学生了解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做法 帮助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后的新风尚 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影响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成立民主共和国,清帝退位,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总结语中有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
板书设计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1912.1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影响
课堂练习 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7张PPT)
第8课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第3课时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新知导入
视频中的事件,你了解多少?
欣赏视频《中华民国建立》
新知讲解
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亚洲建立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那究竟什么是民主呢?什么是民主共和呢?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意为人民。民主是思想理念简言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共和这个词起源自拉丁文,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务”。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共和是政治概念,简言之就是 “共同和谐地管理国家”的意思。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
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所在地
出席会议代表省份及人数
1912年1月
孙中山
南京
17个省45名代表




这部法令都提出了哪些规定?你能理解其大概意思吗?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个规定的提出和封建王朝时人们的地位有什么区别??
中华民国政府完全是为了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管理国家,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应该属于全体国民;而封建王朝属于君主专制,权力属于君主,其他人只能听从君主。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革命党人大力借助移风易俗来推动革命,新风潮席卷一时。剪发辩、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倡女权、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倡导自由婚姻等,逐渐成为社会潮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你知道什么是从“头”到“脚”的革命吗?
从头的剪发辫到脚的放足运动。
你了解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些新风尚?
辛亥革命后的新风尚: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
(1)?剪辫运动,兴起于辛亥革命爆发后,辫子的去留成为从新去旧的标志。
(2)孙中山颁布限期剪辫令,剪辫深入城乡。
(3)?剪辫的影响:改变了旧的落后的观念,方便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对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理发业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
(1)?辛亥革命后:洋装洋饰开始流行。
(2)?民国初年:男子礼服——西服、?褂袍;女子礼服——褂裙。
(3)?20世纪20年代后:男装??西服、中山装、长衫,其中中山装逐渐成为中国男子礼服。女装——旗袍。
(4)?易服饰的影响:服饰的多样化与不断翻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1)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称“先生"或“某君”。
(2)?影响: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影响遍及社会各个角落。
?(1)?清代通行的礼节:跪拜、作揖、请安、拱手。
(2)?民国成立后:制订“礼制”,核心是以鞠躬礼和脱帽礼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
(3)中外人士交往开始使用握手礼。?
(4)影响:废跪拜是民国初年礼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礼节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1)?西方传教士:设立天足会,反对缠足。
(2)?清政府:颁布缠足禁令。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放足运动,出现“解放脚”。
(4)?影响:使女性摆脱了落后封建文化的迫害,?参加社会活动更方便,成为提倡女权的先声。
?(1)?清末民初,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女性开始勇敢地走向社会,参加社会活动。政治上,从军参政;教育上,进学堂读书、出洋留学、男女同校;婚姻上,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呼声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2)?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解放是清末民初移风易俗最典型的例证,它意味着辛亥革命革除了根。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虽然它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但影响巨大,你知道有什么影响吗?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
2.1911年,清帝退位,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3.辛亥革命虽然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但是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
答案:1. √ 2. × 3. √
二、选择题

1. 辛亥革命后,1912年革命党人建立了临时政府。对此说法有误的是( )
A宣告了中华民国成立
B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C中央临时政府建立在南京
答案:B
1.
)

二、选择题

2.对右图的法令认识正确的是( )
A这是新中国成立时颁布的
B这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
C有了这部法律,一切人都是平等的
答案:A
二、选择题
3. (多选题)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很多新风尚,下列属于新风尚的是( )
A禁缠足
B剪发辫
C废跪拜
答案:ABC
拓展提高
三、简答题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虽然它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但影响巨大,你知道有什么影响吗?
答案: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辛亥革命,为了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给了清政府以极大打击,扩大了革命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尤其是武昌起义的胜利,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1911年革命浪潮席卷全国,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作业布置
国家的兴亡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今天的我们该做些什么,才能继承革命先驱的精神??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第3课时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同步练习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
2.1911年,清帝退位,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3.辛亥革命虽然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但是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
二、选择题
?1. 辛亥革命后,1912年革命党人建立了临时政府。对此说法有误的是( )
A宣告了中华民国成立
B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C中央临时政府建立在南京
2.对右图的法令认识正确的是( )
A这是新中国成立时颁布的
B这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
C有了这部法律,一切人都是平等的
3. (多选题)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很多新风尚,下列属于新风尚的是( )
A禁缠足
B剪发辫
C废跪拜
三、简答题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虽然它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但影响巨大,你知道有什么影响吗?
参考答案:
判断:1. √ 2. × 3. √
选择:
1. B
2. A
3. ABC
简答: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