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明清文化的发展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明清文化的发展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一、单选题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发生转变开始于( )。
A. 进士科的设置 B. 明经科的设置 C. 开始考诗赋 D. “八股文”的出现
近年来沙尘暴造成了一系列危害,损失惊人。我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明朝一位著名科学家在其作品《天工开物》中强调了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位科学家是(
)。
A. 张衡 B. 孟子 C. 宋应星 D. 李时珍
小明在旅游时发现一株很特别的植物,他想知道这株植物是不是一种中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齐民要术》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本草纲目》 D. 《资治通鉴》
生活在西汉武帝时期的富商王有望,想给父亲祝寿置办礼品。他会买哪样东西呢?( )
A. 汗血马 B. 佛经 C. 自鸣钟 D. 旗袍
有这样一部作品,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这部作品是( )。
A. 《红楼梦》 B. 《三国演义》 C. 《水浒传》 D. 《西游记》
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
A. 《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 B. 《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
C. 《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D. 《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水浒传》的作者是( )。
A. 罗贯中 B. 吴承恩 C. 施耐庵 D. 曹雪芹
下图所反映的内容,出自《水浒传》的是( )。






D.
B. C.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A. 由人治转向法治 B. 实行“经世致用” C. 建立君主立宪制 D.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历代封建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同时都强化思想防范和束缚,下列措施中属于清代实行的是( )。
5.2 明清文化的发展
(
1
)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重文轻武 D. 文字狱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下面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
①《牡丹亭》
②《三国演义》
③《红楼梦》
④《水浒传》
⑤《西游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 皇帝权力的不断加强 B. 城市经济发展繁荣
C. 不同朝代皇帝喜好不同 D. 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程度不同
《水浒传》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名著,书中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
①人们穿麻布、棉布的衣服
②有些家庭用煤烧饭
③有些人信奉伊斯兰教
④店铺林立,有的营业时间从白天一直延续到后半夜
⑤八股取士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唐僧取经、孙悟空智降妖怪等故事出自于我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这部小说是(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西游记》的是( )。
A. 三英战吕布 B.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C. 孙悟空大闹天宫 D. 林冲风雪山神庙
明朝时期,收集了1892种药物,11096则药方的“医学巨典”是( )。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千金方》 D. 《本草纲目》
对下列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是罗马共和国制度必然结果
名著《三国演义》告诉我们“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所以统一不是历史趋势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安史之乱就是最好的证明
科举重视诗赋,所以唐诗宋词得以发展
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
②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东汉的张仲景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撰写的一部著名医学著作是( )。
A. 《九章算术》 B. 《齐民要术》 C. 《伤寒杂病论》 D. 《本草纲目》

二、非选择题
(4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辉煌灿烂,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他的画注重线条的变化,人称“吴带当风”,被誉为“画圣”。他是 。(1分)
他的诗歌大量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美,他享有“诗仙”的美誉。他是 。(1分)
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他是 。(1分)
他的作品《红楼梦》是清代艺术成就最高的小说。他是 。(1分)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未来的三天两夜里,这些连成片的小屋就是考生的居所(见下图),他们要在这里按考官公布的题目写下“八股文”——由八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文言文章,其间没有中断,也不允许考生之间有任何交流。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1)材料一描述的场景开始出现于哪一朝代?(2分)“考官公布的题目”来自哪些书籍?(2分)
材料一中选官制度的取士标准是什么?(2分)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2分)据材料二,说明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理由是什么?(2分)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客观评价科举制?(4分)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A B A A C C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B B C C D D C C



非选择题

21、(1)吴道子。(1分)
(2)李白。(1分)
(3)汤显祖。(1分)
(4)曹雪芹。(1分)

22、(1)明朝。(2分)四书五经。(2分)
(2)考试成绩。(2分)隋炀帝设进士科。(2分)不利于人才发展,败坏人才;禁锢人们的思想。(2分)
(3)积极:扩大了选官范围;有利于选拔到有真才实学的人;推动了教育发展;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任答1点,2分)消极: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培养的是皇帝旨义的顺从者。(任答1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