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5张PPT)墨法 书法四要素:笔法、结字(结体)、章法、墨法。 笔法:又叫用笔,是指写字时控制毛笔的运动,指书写点画的用笔或运笔的方法。 笔法关系到字体笔画线条的外廓、力度和速度几方面。一 、笔法●笔法是书法技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书法应首先学笔法,笔法是书法入门的基本功之一;●论书法也要先讲笔法;大书家沈尹默说,要学书法,首先要知道怎样用笔。笔法的重要性●秦代前后:大篆、小篆以圆笔为主;●汉代前后:隶书,“破圆为方”,以方笔为主;●晋人笔法:“绞转”笔法,如二王行书;●唐人笔法:“提按”笔法,如唐人楷书用笔严格。书法笔法的发展太山刻石 秦李斯 小篆体汉代经典隶书笔法特点张迁碑:结体方,用笔也方曹全碑:结体扁,用笔圆晋 王羲之 行书颜真卿《告身帖》颜体的钩唐代柳公权提按笔法严整,圆中带方。郑板桥写字如画竹间架:笔画的布局叫间架 结构:偏旁及其他部首或部件的布局 叫结构碧爱结构间架王白石二、结体萋求爨1,均匀:笔画多少都均匀2,平衡:不水平则平衡3,左耳小高 右耳大低4,四点底-----倾斜有正(并非都与火有关)5,品字堆垒----末个大6,天地中---主笔通7,宝盖:盖上不管下 或小也或大 8,顶天立地:并立不等高团队==团队匡正==匡正匈奴==匈奴左边字为72号字绿色字为65号字字号没变,都为72号字9,方框包围---缩十一 72-65=7/72 10%10,空口—横托竖;实口—竖钩横 就是使字与字、行与行上下相承,左右相辅,互相照应,安排成篇的方法。分为大章法与小章法。从哪些方面来谈谈书法的章法?样式,内容,布白,落款,钤印三、章法一、书法作品的样式:幅式、格式条 幅横 幅又称“楹联”“对子”“联语”对 联中 堂 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屏 条 指成组的条幅,也称“条屏”。斗 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镜 心 是指把斗方加工而成的圆形的作品。扇 面 扇面,分折扇和团扇两种。册 页匾 额长 卷 又叫“手卷报 头题 签书籍、杂志的封面题字。说说下列书法作品的样式。1、2、3、5、6、4、7、8、12、11、10、9、二、书法作品的内容诗词、歌赋、对联、格言、佳句、散文正文三、书法作品的布白竖式 横式竖式横 式笔法与墨法互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谓“墨法之少,全从笔出”。用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采。历代书家无不深究墨法,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字法,本寸: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芝一大关键已。”明代文人画兴起,国画的墨法融进书法,增添了书法作品的笔情墨趣。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说,浅谈如下。 四、墨 法 古代书家颜真卿、苏轼都喜用浓墨。苏东坡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细观苏轼的墨迹,有浓墨淋漓的艺术效果。清代刘墉用墨亦浓重。书风貌丰骨劲,有“浓墨宰相”之称。浓墨 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能人纸,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淡墨介于黑白色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叫代的其昌善用淡墨,书法追求萧散意境。从作品通篇观来,浓淡变化丰富,空灵剔透,清静雅致,仙住所著《画禅室随笔》中说:“用墨须使有;闰,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清代的上文治被誉为”淡墨探花”,书法源出于董香光,传其风神,作品疏秀占淡。其实,川浓淡墨各有风韵,关键在掌握,用墨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刚弊于无锋。正如清代周星莲所说:“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奄奄无生气矣,”淡墨涨墨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涨墨在“墨不旁出”的正统墨法观念上是不成立的。然而涨墨之妙正在于既保持笔画的基本形态,又有朦胧的墨趣,线面交融。王铎擅用涨墨,以用墨扩大了线条的表现层次,作品中干淡浓湿结合,墨色丰富,一扫前人呆板的墨法,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黄宾虹对墨法研究更有独到之处,提出了“五笔L墨”的理论。他偶尔将涨墨法应用于篆书创作中,又表现出一番奇趣。渴笔、枯笔 渴笔、枯笔分别指运笔中墨水所含的水分或墨大多失去后在纸上行笔的效果。渴笔苍中见润泽;枯笔苍中见老辣。在书写中应用渴笔、枯笔二法,应控制墨量适宜。 宋代米芾的手札《经宿帖》“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几字,以渴笔、枯笔表现,涩笔力行、苍健雄劲。 书法的墨法表现技巧十分丰富,《画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占入水墨并称,实有至理”。 另外,用墨的技巧还与笔法的提按轻重,纸质的优劣密切相关。 书法作品的墨色变化,会增强作品的韵律美。当然,墨法的运用贵有自然,切不可盲目为追求某种墨法效果而堕入俗境。 古人论画时讲用墨有四个要素:一是“活”,落笔爽利,讲究墨色滋润自然;二是“鲜”,墨色要灵秀焕发、清新可人;三是“变幻”,虚实结合,变化多样;四是“笔墨一致”,笔墨相互映发,调和一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