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萍州可谈》一书记录了北宋航船上使用指南针的情况。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航海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载。据此判断,以下历史活动可能被史料记载使用到指南针的有( ?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 ②郑和七下西洋 ③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④鉴真东渡日本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不同的是(??? )A.?促进资本主义发展??????????????????????????????????????????????B.?进行环球航行C.?进行殖民掠夺????? ???????????????????????????????????????????????D.?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3.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第一次由相互隔离、孤立的状态逐渐走向一个整体。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没有到达印度洋的航海家有( )①达·伽马 ②哥伦布 ③迪亚士 ④麦哲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②③4.伏尔泰曾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这件“头等大事”是指(??? ) 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西进运动??????????????????????????D.?宪章运动5.欧洲人能够在15世纪末开辟新航路,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其中,主要受益于中国的因素是(??? )A.?把握航海方向的指南针传人欧洲并被普遍应用????B.?地圆学说逐渐被欧洲人接受C.?东方丰富的金银、丝绸等商品吸引欧洲人???????????D.?丰富的航海知识与探险精神6.哥伦布曾说:“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给他们。”这段话反映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 )A.?获得财富??????????????????????????B.?传播文化??????????????????????????C.?倾销商品?????????????????????????????D.?和平交往7.(2015·湖州)小华同学开展了以“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以下能纳入研究的史实有(??? )①马可·波罗来华????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迪亚士航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我们所熟悉的物种,来自美洲的是(??? )①玉米?? ②马铃薯?? ③茶叶?? ④花生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9.“西班牙向西走”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航海家的路线。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走”的航海家有( )?①达·伽马?②哥伦布?③迪亚士?④麦哲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郑和下西洋??????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③澳门被占?????????? ④雅克萨之战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11.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相比,共同之处有:(??? ) ①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 ②都使用了中国发明的指南针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 ④都以黄金为目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作用是(??? )A.?加速了美洲的开发??????B.?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C.?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D.?扩大了中国的影响13.“直到1500年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世界上最早率船队通过这座“桥梁”到达美洲的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郑和14.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比较的内容正确的有(??? )①华盛顿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②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革命和1978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③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洋务运动都开启了本国的近代化航船④哥伦布和郑和都为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5.陈文斌在《品读世界文明史》中记载:“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传到了世界各国……将中亚的骏马、葡萄……西亚的乐器、数学等输入中国”。下列历史事件能促成这一文明现象出现的有(?? )①郑和下西洋???? ②玄奘西行????? ③西学东渐????? ④鉴真东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1416年12月28日(永乐十四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近日,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出资在马六甲修建了郑和文化馆。其中,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图片展,详细介绍了郑和七下西洋的相关历史。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宝船,装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为此,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据材料可知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之一在于(??? )A.?宣扬国威????????????????????????????????????????????????????????????B.?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C.?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D.?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17.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出海人数多????????B.?船只数量多????????C.?目的是扩大海外贸易????????D.?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8.读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海时间相差了一个多世纪????????????????????????????????B.?乙的航海规模大于甲的规模C.?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D.?都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19.“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副对联主要称颂的应该是(??? ) A.?张骞出使西域??????????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C.?郑和下西洋????????????D.?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20.在欧洲某个时期,游记成了畅销书,水手变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海外探险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启蒙运动?????????????????????????D.?郑和下西洋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唐书·日本传》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谴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材料二: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往来,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出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材料三 2001年2月27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传出一条令全世界震惊的消息:阿富汗内战期间,塔利班(信奉伊斯兰教)最高领袖下令摧毁全国所有的佛像,包括世界闻名的具有2000年历史的世界最高的石雕立式佛像--巴米扬大佛请回答:(1)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日本历史上学习中国隋唐的一次最重要的改革的名称是什么?这次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2)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归纳出东西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有哪两种?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简要说明理由。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比较类别 郑和 哥伦布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次数 7次 4次人数 2.7万-2.8万人 1000-1500人船只 100多艘 17艘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贸易,对国计民生关系不大,因为输入的商品多为香料、珍宝等高档消费奢侈品。同时也助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革新。明政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富有,贸易背后巨大的耗费给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负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材料三:“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恩格斯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没有给中国发展带来机遇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分别是出于什么目的?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解析:【答案】 A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之一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的时间的识记。学生要知道指南针的出现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明朝郑和下西洋,唐朝鉴真东渡。故正确答案是A。【点评】掌握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2.D解析:【答案】 D 【考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此题考察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点。新航路开辟主要是经济动机,故AC说的都是新航路开辟的目的。B首次环球航行是欧洲人麦哲伦,它也不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也可排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宣扬明朝国威,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力,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故答案是D。【点评】知道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点。3.B解析:【答案】 B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和航海家的识记。考查学生清晰说出四条航线经过的海域,符合课标要求描述开辟新航路的路线图。哥伦布到了美洲,迪亚士到达了好望角,这两人没有到达印度,故正确答案是B。【点评】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的具体情况。4.B解析:【答案】B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点评】.要求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5.A解析:【答案】 A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条件的理解。促成欧洲人在15世纪末开辟新航路的因素包括: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黄金需求量增大 (主要);《马可 波罗行纪》的流传,欧洲人把东方看成是黄金边地的人间天堂;商路不畅,奥斯曼帝国对东地中海的控制,使商路受阻碍;,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传入欧洲,此时,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对于新航路的开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与中国有关的主要的就是答案A。【点评】了解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突出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6.A解析:【答案】 A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新航路开辟考点的理解。材料中的黄金、香料、棉花是哥伦布从美洲大陆上殖民掠夺得到的,从中可以看出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获得更多的财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点评】要求学生理解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原因。7.A解析:【答案】 A 【考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分析】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世祖在位时来到中国。他在中国居住了十几年,著有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马可·波罗来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玄奖西行天竺,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④迪亚士航海属于新航路的开辟,不符合“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的主题,所以答案是A。【点评】知道历史事件的影响。8.B解析:【答案】 B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认识,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种的交流传播。美洲的烟草、玉米、花生,番茄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欧洲和美洲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中国的麦水稻、茶叶等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据此从美洲传入的作物有玉米、花生,番茄和马铃薯,排除③本题选B。【点评】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物种的传播更广泛。9.C解析:【答案】 C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两位航海家是哥伦布与麦哲伦,他们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走,开辟新航路。故答案选C。【点评】知道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知道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及航行的方向。10.C解析:【答案】 C 【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香港和澳门回归,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发生于1405年—1433年;郑成功在1662年收复台湾;澳门于1553年开始被占;康熙帝于1685~1687年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11.A解析:【答案】 A 【考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共同之处表现在: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都使用了中国发明的指南针。①②说法正确。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不是和平交往的方式;④都以黄金为目的说法错误,郑和下西洋不是以黄金为目的。 A项①②是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共同之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史实。12.B解析:【答案】 B 【考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加速美洲的开发、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都是新航路开辟的作用,与郑和下西洋无关;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是郑和下西洋的作用,与新航路开辟无关;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则是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作用。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作用的理解。13.C解析:【答案】 C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迪亚士到达的是好望角;达?伽马 到达的是印度;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故符合题意的是C。【点评】知道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14.D解析:【答案】D 【考点】辛亥革命,资本主义的扩张,土地改革,美国的诞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所以①表述粗我;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史实的识记。15.A解析:【答案】 A 【考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诸国(今东南亚)、西亚、南亚等的联系;玄奘西行到达中亚、西亚、南亚等地;西学东渐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与世界文化交流史实的识记。16.B解析:【答案】 B 【考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宝船,装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可知,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17.C解析:【答案】 C 【考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此题考察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郑和受到明成祖的派遣,先后七次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主要目的是政治动机,不是经济动机,故答案是C。【点评】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18.C解析:【答案】 C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哥伦布航海与郑和下西洋的对比认识。图中甲路线是郑和下西洋,乙路线是哥伦布航海路线。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的开辟早半个多世纪,故A排除;甲的航海规模远远大于乙的规模,B排除;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排除。但是哥伦布航海和郑和下西洋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故正确答案是C。【点评】知道哥伦布航海与郑和下西洋的异同点。19.C解析:【答案】C 【考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考点的掌握。对联中的张是指张骞,班是指班超,哥是指哥伦布,麦是指麦哲伦。该对联歌颂的人事是在这些人之间的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早于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C。【点评】要求学生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20.B解析:【答案】 B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新航路开辟考点的掌握。从欧洲、游记、水手、海外探险这些词语中,可以判断出与航海有关,排除A、C。而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的远航,不符合欧洲。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二、材料分析题21.无22.社会根源:对黄金的狂热追末(主要动力);东西方传统商道受阻,使西欧国家被迫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道(奥斯曼土耳其兴起)传播天主教的需要;《马可披罗行纪》将神秘的东方形象展观在欧洲人的眼前,刺激了他们对东方的渴望和向往。(4)③;④;①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去地方的新航路;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阅读地图即可完成,1、4两小题。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对新航路的开辟意义重大。新航路得以开辟的原因有经济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西欧对货币的需求增加(根本原因);社会根源:对黄金的狂热追末(主要动力);东西方传统商道受阻,使西欧国家被迫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道(奥斯曼土耳其兴起);传播天主教的需要;《马可披罗行纪》将神秘的东方形象展观在欧洲人的眼前,刺激了他们对东方的渴望和向往。【点评】本题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答案】(1)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战争与征服(暴力冲突);和平交往(流)。(3)和平交往。理由:和平交往加深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暴力冲突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痛苦等。(4)无统一答案。提示: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一切暴力冲撞手段、极端的行为等都会遭到人类普遍的反对。应追求和平交往的方式,即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既要对自己文明自尊、欣赏,又要抱着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广阔胸怀尊重、宽容、乃至欣赏异己文明,共建人类和谐社会。 【考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分析】(1)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发生在7世纪中期的日本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第(2)和第(3)。依据已有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和马可·波罗来华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和平方式。亚历山大东征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暴力冲突方式。我们现在倡导和平交往方式。因为和平交往加深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而暴力冲突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加深了人们的痛苦等。(4)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摒弃一切暴力冲撞手段、极端的行为等,应追求和平交往的方式,即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共建人类和谐社会。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有关知识的识记。第(2)和(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历史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答案】(1)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主题:反帝反封建(或:反封建反侵略)。(2)中国有着热爱和平的传统,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见证了中外友好往来。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里,中国遭受列强的长期侵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段苦难的历史让中国深知和平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综上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 【考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鸦片战争,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和平主题与和平问题,发展主题与发展问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面对外国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人民不断觉醒,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近代化道路。(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汉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推进了东西方的互利合作;唐朝时,通使交好国家多达70多个,在首都长安的各国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活跃;明朝时,派出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占一寸土地,却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国家的友好关系。这些都表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必然选择。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这个起点出发到实现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仍需要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没有和平,建设和发展就无从谈起。【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和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解。【答案】 (1)时间长、规模大(产员参与多)、次数多。(2)这种贡赐贸易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富有涌俞入的商品多为高档消费奢侈品,助长了封建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国的政抬经济革新。(3)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弘扬国威。哥伦布远航是为了获取海外的黄金(或为了获取商业利益)。 【考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时间长、规模大(产员参与多)、次数多。 (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郑和下西洋没有给中国发展带来机遇的原因。可以从原因、目的、结果、中国的经济结构等方面分析。 (3)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强大和结交外国,西欧开辟新航路主要是为了追逐黄金、发财致富。 故答案为:(1)时间长、规模大(产员参与多)、次数多。 (2)这种贡赐贸易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富有涌俞入的商品多为高档消费奢侈品,助长了封建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国的政抬经济革新。 (3)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弘扬国威。哥伦布远航是为了获取海外的黄金(或为了获取商业利益)。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需要准确识记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史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