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三轮冲刺 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闯关冲刺(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0】三轮冲刺 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闯关冲刺(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闯关冲刺
主题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原卷版)
【考点闯关】
考点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例1】(2018·江苏南通)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在《章程》中最先发山”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由此可知,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先河的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例2】(2019潍坊 10.)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
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 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C.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 D.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例3】(2019年山东潍坊)1901年,“建设新中国”一词在报刊上频繁出现,有人倡言“推翻旧政府”“立党救国”。这反映了( )
A.维新变法影响深远 B.中国同盟会力量壮大
C.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D.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
【举一反三】
1.(2018青岛)《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2.(2018·四川雅安)三民主义中反映孙中山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使劳动者摆脱贫困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3.(2018·江苏南通)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在《章程》中最先发山”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由此可知,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先河的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考点2: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成立
【例4】(2018山东聊城)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

A. 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 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C.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例5】(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 )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例6】(2019年福建)“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A.提出三民主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举一反三】
4.(2019年江苏苏州)20世纪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时候,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
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B.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曙光
C.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D.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
5.(2019年山东聊城)林伯渠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来说,这次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见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这次革命”是指( )
A.明治维新B.辛亥革命C.十月革命D.国民革命
6.(2019扬州7 .)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 )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建立 D.新文化运动开始
考点3: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北洋军阀混战
【例7】(2019年山东潍坊)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东北易帜
【例8】(2019年湖南岳阳)蔡锷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发动护国战争,因功勋卓著被称为( )
A.再造民国第一人B.立宪第一人C.洋务第一人D.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举一反三】
7.(2019孝感7 .)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 C.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8.(2019南通21 .)“左图右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图3可以用来研究( )

9.(2019年广西梧州)“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材料反映的是( )
A.洋务运动 B.二次革命 C.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

【考点冲刺】
选择题:
1.(2019泰安7 .)19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 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中国( )
A.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C.改变了社会性质 D.摆脱了殖民统治
2.(2018威海)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材料中的“一次巨大的解放”主要是指( )
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 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D. 宣传了维新变法的思想
3.(2018岳阳)它虽然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2019常州4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这群人属于( )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2019无锡 6.)某学者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下列哪选项最符合上述材料(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科学 D.三民主义
6.(2018沈阳)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 )
A. 民国元年 B. 民国二年 C. 民国三年 D. 民国四年
7.(2018南充)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以下因果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8.(2019东营 9.)孙中山先生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与之相关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 二次革命 ③中华民国建立 ④黄埔军校创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①③②④
9.(2018济宁)电视剧《闯关东》中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剪辫令”的颁布是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10.(2018衡阳)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1.(2018遂宁)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
A.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建立中华民国 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12.(2019大庆 17.)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以疾风暴雨之势推翻了长达26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他”是:( )
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胡适
13.(2018镇江)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

A.资本主义 B.封建制度 C.封建帝制 D.帝国主义
14.(2019年甘肃定西)蔡元培先生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5.(2019年四川绵阳)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2018·山东威海)“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材料中的“一次巨大的解放”主要是指(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D.宣传了维新变法的思想
17.(2018·广东)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18.(2018·四川广安)“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下列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指导思想是由同盟会政治纲领发展而来的三民主义
B.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C.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9.(2019梧州4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材料反映的是( )
洋务运动 B.二次革命 C.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
20.(2018·浙江舟山)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21.(2018·广西玉林)“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
22.(2018·辽宁沈阳)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 )
A.民国元年 B.民国二年 C.民国三年 D.民国四年
23.(2018·内蒙古包头)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 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4.(2019年陕西)“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②结束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2019年湖南益阳)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①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②蔡锷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③古埃及首创民主制④日本通过大化改新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2019年四川宜宾)对下图两份文件共同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得到各界人士支持B.贯彻西方民主原则C.反映时代发展需求D.深入结合中国国情
27.(2018·四川成都)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8.(2018·湖南衡阳)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他们的共同点有(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9.(2018·湖南岳阳)它虽然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0.(2018·山东滨州)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
A.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31.(2018·湖南张家界)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其中为孙中山领导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32.(2018·广西钦州)“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废除丞相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3.(2018·浙江金华)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该观点的主旨是( )
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B.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
C.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漫长 D.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34.(2018·江苏镇江)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
A.资本主义 B.封建制度
C.封建帝制 D.帝国主义

《清帝退位诏书》影印本
35.(2018南京)“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此“令”的颁行时间应是( )
A. 1898年 B. 1912年 C. 1919年 D. 1927年
36.(2018包头)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 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7.(2018广安)“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下列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指导思想是由同盟会政治纲领发展而来的三民主义
B.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C.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8.(2018黄冈) 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
A. 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 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39.(2018广东)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40.(2018青岛)《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41.(2018包头)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 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42. (2019年湖南长沙)所谓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群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2019年湖北襄阳节选)
【民主制度:近代革命的积极成果】
(3)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哪一事件开创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该事件的“民主革命”性质具体表现有哪些?(列举两例)


44.(2019年山东枣庄节选)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九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5.(2019年山东济宁节选)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打开闸门】
材料一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复兴打开了闸门。
——《复兴之路》解说词
结合辛亥革命的意义回答,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复兴“打开了闸门”?

46.(2019年云南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进步的思想主张?


47.(2019年江苏南京)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闯关冲刺
主题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解析版)
【考点闯关】
考点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例1】(2018·江苏南通)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在《章程》中最先发山”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由此可知,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先河的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是第一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选A。
【例2】(2019潍坊 10.)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
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 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C.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 D.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答案】B
【解析】材料“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体现的是京师大学堂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B选项符合题意。
【例3】(2019年山东潍坊)1901年,“建设新中国”一词在报刊上频繁出现,有人倡言“推翻旧政府”“立党救国”。这反映了( )
A.维新变法影响深远 B.中国同盟会力量壮大
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D.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1901年”、“推翻旧政府”“立党救国”,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朝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危机空前深重,在此背景下,革命思想迅速传。要求推翻腐败的清政府,挽救中国。C项不合题意;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皇帝。A项不合题意;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B项不合题意;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党政权,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C。
【举一反三】
1.(2018青岛)《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C项符合题意;强学会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机构,A项不符合题意;兴中会是1894年成立的革命团体,是第一个革命团体,B项不符合题意;国民党是由同盟会改组而成,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18·四川雅安)三民主义中反映孙中山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使劳动者摆脱贫困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答案】D
【解析】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 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指推翻 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政府; 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指改革土地制度。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中反映孙中山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使劳动者摆脱贫困的是民生主义。故选D。
3.(2018·江苏南通)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在《章程》中最先发山”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由此可知,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先河的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是第一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选A。
考点2: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成立
【例4】(2018山东聊城)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

A. 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 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C.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答案】B
【解析】依据图片中文字“武昌”“楚望台军械库”“起义部队进攻路线汉阳”, 由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结合课本所学,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哭,夺取枪支弹药。经过一夜精湛,起义军攻下武昌城,接着占领汉阳、汉口。因为1911年是旧历的辛亥年,这次起义被称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项符合题意;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A项不合题意;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项不合题意;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了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例5】(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 )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经过10月10日,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这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故D符合题意。护国战争是1915—1916年,北伐战争是1926—1928年,戊戌变法是1898年,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例6】(2019年福建)“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A.提出三民主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颁布了《临时约法》,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大门,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B项是推翻了封建帝制,D项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举一反三】
4.(2019年江苏苏州)20世纪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时候,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
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B.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曙光
C.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D.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20世纪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时候”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一战临近的背景下列宁所言,列宁称赞的是辛亥革命后社会政治生活活跃的景象,故A符合题意;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曙光、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C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5.(2019年山东聊城)林伯渠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来说,这次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见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这次革命”是指( )
A.明治维新B.辛亥革命C.十月革命D.国民革命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故B符合题意;明治维新、十月革命、国民革命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6.(2019扬州7 .)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 )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建立 D.新文化运动开始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临时政府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根据题干中的“1912年”“总统万岁”“共和万岁”等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D选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而结合“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课排除B项。故答案为:C。
考点3: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北洋军阀混战
【例7】(2019年山东潍坊)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东北易帜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之后死去,北洋军阀分裂,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1926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基本结束。B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失败,开始侵华。C项不合题意;1927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了中国。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B。
【例8】(2019年湖南岳阳)蔡锷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发动护国战争,因功勋卓著被称为( )
A.再造民国第一人B.立宪第一人C.洋务第一人D.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后,蔡锷在云南起义响应,任云南军政府都督,后奉调入京。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后,蔡锷秘密离京返至昆明,宣布云南独立,发动反袁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因功勋卓著,孙中山!赞誉其为"再造民国第一人"。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举一反三】
7.(2019孝感7 .)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 C.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可以看出,虽然辛亥革命成功,换了旗帜,但是旧乡绅骨子里依旧,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8.(2019南通21 .)“左图右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图3可以用来研究( )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与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地图中的路线显示的是护国战争,故B项符合题意。
9.(2019年广西梧州)“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材料反映的是( )
A.洋务运动 B.二次革命 C.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等信息可知当时反清的斗争日益高涨,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冲刺】
选择题:
1.(2019泰安7 .)19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 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中国( )
A.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C.改变了社会性质 D.摆脱了殖民统治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最大的影响就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A选项符合题意。
2.(2018威海)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材料中的“一次巨大的解放”主要是指( )
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 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D. 宣传了维新变法的思想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材料 (?https:?/??/?www.5ykj.com?/?Article?/?" \t "http:?/??/?c.360webcache.com?/?_blank?)中的“一次巨大的解放”主要是指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选项中A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指的是洋务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宣传了维新变法的思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018岳阳)它虽然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C选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项。
4.(2019常州4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这群人属于( )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于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的发动统治,并于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国确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故D项符合题意。
5.(2019无锡 6.)某学者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下列哪选项最符合上述材料(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科学 D.三民主义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有关知识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故答案选D。
6.(2018沈阳)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 )
A. 民国元年 B. 民国二年 C. 民国三年 D. 民国四年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开始,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被袁世凯窃取了。根据题干的“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可知“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1912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是民国元年。故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7.(2018南充)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以下因果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说法错误。故选:B。
8.(2019东营 9.)孙中山先生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与之相关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 二次革命 ③中华民国建立 ④黄埔军校创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①③②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的时间是1905年;二次革命的时间是在1913年;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是在1912年;黄埔军校的创办是在1924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①③②④
,D选项符合题意。
9.(2018济宁)电视剧《闯关东》中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剪辫令”的颁布是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鞭子,女子停止缠足等等。D符合题意,故选D项。
10.(2018衡阳)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综上所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故选B。
11.(2018遂宁)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
A.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建立中华民国 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发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A项不合题意。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企图通过改良来实现君主立宪,以挽救民族危亡,B项不合题意。1915年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D项不合题意。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2.(2019大庆 17.)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以疾风暴雨之势推翻了长达26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他”是:( )
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胡适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国民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3.(2018镇江)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

A.资本主义 B.封建制度 C.封建帝制 D.帝国主义
【答案】C
【解析】依据《清帝退位诏书》的“宣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 溥仪,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夏历),颁布退位诏书,作统治之最后结束。《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故C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清帝退位诏书》无关,故AD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2019年甘肃定西)蔡元培先生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翻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2019年四川绵阳)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C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项不合题意;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在社会上起来思想启蒙的作用。B项不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C。
【点睛】理解“(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即这个历史事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国,否定了皇权体制。在政治和思想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16.(2018·山东威海)“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材料中的“一次巨大的解放”主要是指(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D.宣传了维新变法的思想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材料 (?https:?/??/?www.5ykj.com?/?Article?/?" \t "http:?/??/?c.360webcache.com?/?_blank?)中的“一次巨大的解放”主要是指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选项中A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指的是洋务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宣传了维新变法的思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2018·广东)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中1912 年春,即中华民国建立后,广东、 湖北两省议会都出现了女性身影,女性也有参加议会的机会,说明了女性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故答案为A。
18.(2018·四川广安)“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下列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指导思想是由同盟会政治纲领发展而来的三民主义
B.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C.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重新阐释,所以A项正确;辛亥革命最伟大额功绩是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B项表述正确;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以C项表述正确;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指的是鸦片战争的爆发,所以D项表述错误。故选D。
19.(2019梧州4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材料反映的是( )
洋务运动 B.二次革命 C.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革命、反朝廷、独立”,符合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含义,因此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口号。故D项符合题意。
20.(2018·浙江舟山)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答案】B
【解析】由题干“1912年”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各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可知,“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评价的是中华民国成立,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21.(2018·广西玉林)“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的“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始,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B符合题意;北伐战争、五四运动、秋收起义与题干的“推翻专制共和兴”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2018·辽宁沈阳)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 )
A.民国元年 B.民国二年 C.民国三年 D.民国四年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开始,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被袁世凯窃取了。根据题干的“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可知“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1912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是民国元年。故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3.(2018·内蒙古包头)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 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24.(2019年陕西)“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②结束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从“推翻专制”“共和兴”可以得出,此次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并且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②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洋务运动,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的是新中国的成立。①④错误,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B。
25.(2019年湖南益阳)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①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②蔡锷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③古埃及首创民主制④日本通过大化改新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洋务运动中,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蔡锷被孙中山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日本经过大化改新进入了封建社会,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由此可知①②④正确,故B正确。雅典创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故ACD错误。故选B。
26.(2019年四川宜宾)对下图两份文件共同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得到各界人士支持B.贯彻西方民主原则C.反映时代发展需求D.深入结合中国国情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左图是1912年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参议院颁布的宪法,体现出反封建专制的精神。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特征。二者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C 符合题意。《临时约法》没有得到各界的支持,A不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贯彻西方民主原则,B不符合题意;《临时约法》没有深入结合中国的国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7.(2018·四川成都)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民国元年”“《共和国教科书》”,结合课本所学,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需要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开始民国纪年法。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8.(2018·湖南衡阳)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他们的共同点有(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所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故B符合题意;A项是辛亥革命产生的影响;C项是辛亥革命的主张;D项是辛亥革命后颁布的文献。故ACD不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9.(2018·湖南岳阳)它虽然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 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故C选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项。
30.(2018·山东滨州)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
A.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辛亥革命。1911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故C选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项。
31.(2018·湖南张家界)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其中为孙中山领导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A项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奕?、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B项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C项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是陈独秀;D项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故选D。
32.(2018·广西钦州)“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废除丞相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事件是指辛亥革命,“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最终失败。故选:D。
33.(2018·浙江金华)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该观点的主旨是( )
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B.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
C.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漫长 D.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没有流血源橹、尸横追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历史事件是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即光荣革命,所以此处的光荣意指没有发生流血的革命。A项表述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并非封建制度;B项辛亥革命属于革命,不是改良运动;C项不是题意强调的重点,与辛亥革命无关;D项符合题意,故选D。
34.(2018·江苏镇江)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
A.资本主义 B.封建制度
C.封建帝制 D.帝国主义

《清帝退位诏书》影印本
【答案】C
【解析】依据《清帝退位诏书》的“宣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 溥仪,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夏历),颁布退位诏书,作统治之最后结束。《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故C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清帝退位诏书》无关,故AD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C。
35.(2018南京)“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此“令”的颁行时间应是( )
A. 1898年 B. 1912年 C. 1919年 D. 1927年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的“剪辫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社会习俗逐渐得到了改变。辛亥革命的时间是1912年,故此“令”的颁行时间应是1912年。故B符合题意;1898年还未爆发辛亥革命,故A不符合题意;1919年、1927年出现在辛亥革命之后,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6.(2018包头)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 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指的是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37.(2018广安)“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下列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指导思想是由同盟会政治纲领发展而来的三民主义
B.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C.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重新阐释,所以A项正确;辛亥革命最伟大额功绩是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B项表述正确;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以C项表述正确;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指的是鸦片战争的爆发,所以D项表述错误。故选D。
38.(2018黄冈) 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
A. 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 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故选C,是正确的。
39.(2018广东)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1912年“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女性可以参加政治活动,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B项表述不全面;C项表述错误;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选A。?
40.(2018青岛)《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C项符合题意;强学会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机构,A项不符合题意;兴中会是1894年成立的革命团体,是第一个革命团体,B项不符合题意;国民党是由同盟会改组而成,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1.(2018包头)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 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指的是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二、材料分析题
42. (2019年湖南长沙)所谓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群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答案】(2)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
【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了民族注重以。辛亥革命后,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了民权主义。

(2019年湖北襄阳节选)
【民主制度:近代革命的积极成果】

(3)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哪一事件开创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该事件的“民主革命”性质具体表现有哪些?(列举两例)

【答案】(3)辛亥革命。表现: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解析】(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表现:依据所学的辛亥革命的意义,从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以及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可知答案。

44.(2019年山东枣庄节选)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九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答案】(3)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解析】(3)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45.(2019年山东济宁节选)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打开闸门】
材料一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复兴打开了闸门。
——《复兴之路》解说词
结合辛亥革命的意义回答,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复兴“打开了闸门”?
【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君主专制)(或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46.(2019年云南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进步的思想主张?

【答案】(2)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解析】(2)由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这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由“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可知,这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47.(2019年江苏南京)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答案】(1)①辛丑条约;②二十一条;③军阀割据(军阀混战)。
(2)④短暂的春天;⑤纺织业。
(3)⑥三民主义;⑦先生;⑧敬告青年。
(4)⑨中国工人;上海。
(5)新旧并呈;走向光明。
【解析】(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1915年,袁世凯妄图在中国复辟帝制,为了获取日本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军阀混战)的动乱中。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①辛丑条约;②二十一条;③军阀割据(军阀混战)。
(2)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短暂的春天”。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④短暂的春天;⑤纺织业。
(3)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后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⑥三民主义;⑦先生;⑧敬告青年。
(4)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⑨中国工人;上海。
(5)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特点是:新旧并呈;走向光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主题十 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考点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2011】版课标·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中考预测】·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考点解读】
人物简介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人。14岁时赴檀香山就读;18岁回国学医。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开始行医。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伟大的民族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评价)。
早年的革命活动 成立兴中会 1894 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 遭到拒绝。1894年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广州起义 1895 年,孙中山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流亡海外。
建立同盟会 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著作 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逐渐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政党的建立 1905 年 8 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政治纲领、 机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了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机关刊物 《民报》
性质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民主义 提出 孙中山在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提出
内容 “民族”“民权”(核心)“民生”三大主义
意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作用)
考点2: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成立
【2011】版课标·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中考预测】·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考点解读】
革 命 志 士 的 奋 斗 萍浏醴 起义 时间 1906年冬
人物 刘道一、蔡绍南
意义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安庆起义 时间 1907夏
人物 徐锡麟、秋瑾
广西起义 时间 1907 年
人物 孙中山、黄兴
黄花岗 起义 时间 1910 年
人物 孙中山、黄兴、赵声
过程 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 年 4 月,由于情况发 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历史上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辛 亥 革 命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主要力量 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 概况:1911 年 10 月 10 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夺取军械库,占领武昌城。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 月 11 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名称由来 1911 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孙中山、黄兴)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 的成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
地点 南京
概况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 1月1日, 孙中山南京在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参议院。
地位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华民族临时约法》 时间 1912年3月11日
颁布 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结果)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2月15日,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易错警示】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封建帝制是封建制度的一部分,属于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直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才结束。
【知识拓展】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
公式为: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据此可以推导出公元纪年或民国纪年。
考点3: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北洋军阀混战
【2011】版课标·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中考预测】·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
【考点解读】
袁世凯 独裁统 治和复 辟帝制 二次 革命 背景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时间 1913 年春
导火线 1913 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过程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国民党力量涣散,很快就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袁世凯复辟帝制 前期 准备 (1)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2)1914年初,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3)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4)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概况 (1)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针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标志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复辟行径不得人心,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认识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北洋军 阀混战 背景 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列强失去在华代理人,各派军阀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概况 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其他各省也被大大小小的军阀所控制,如云南、贵州被滇系军阀唐继尧所占,广东、广西被桂系军阀陆荣廷所占
影响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大大小小的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 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相关图片】

孙中山 邹容 陈天华 徐锡麟 秋瑾
【链接】
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除《新青年》外,还有北京大学。
【名师点拨】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从学习 西方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1.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根源。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是布新而不除旧。
2.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 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都以失败告终。
(2)不同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时空观念】
主题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题空间 革命中心:辛亥革命——武昌(爆发)、南京(定都) 革命志士的奋斗主要集中在南方(萍浏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史料学史】
南京临时政府将国号定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它存在的三个多月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法规,以取代往日的旧制陈规及封建的社会习俗。
——摘编自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设问】根据材料说明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权性质,并结合所学回答说明,它是在怎样的政治形势下建立起来的?
【解答】它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法规,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政权;政治形势:武昌起义成功后,十多个省区宣布独立。





探索

辛亥革命

历史时序



兴中会 广州 中国同 萍浏醴 安庆、镇 黄花岗 武昌 中华民 二次 护国战
成立 起义 盟会成立 起义 南关起义 起义 起义 国成立 革命 争爆发


1894年 1895年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11年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5年
4月 10月

考点突破


提升突破


核心素养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