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一、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影响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③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地位和意义)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
①、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展开: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 、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怎么做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③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文化传播
1、含义:略
2、途径:(1)商业贸易(2)人口迁徙(3)教育(4)其他(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3、传播手段和特点
①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②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包括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
③大众传媒作为主要传播手段的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2)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3)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文化交流有利于各种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发展。
5.怎样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4)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大力推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如丝绸之路),扩大商业贸易加强各国文化交流
三、文化继承
1.传统文化
(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仍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①继承性——突出表现在对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②相对稳定性——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③鲜明民族性——鲜明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民族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5)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①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③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6)、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立足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4)推动传统文化交流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
热点说法: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是源头,发展是动力),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影响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当代信息技术)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四、文化创新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的作用:①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3)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⑤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不断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⑥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
(2)见证:①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2、博大精深
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的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区域特色明显:(区域性):
①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
②表现: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民族特色鲜明(民族性):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②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的特性。
④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1)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它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它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文化包容性的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的原因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的有效保存,为传承中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5.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着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二、中华民族精神
1、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形成了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①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③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4、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必要性:
①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⑤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