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美术湘版五年级下册《星光灿烂》教学设计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五小学 许岩《星光灿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美术湘版五年级下册 第8课《星光灿烂》【设计思想】本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尝试、比较、竞赛等形式,逐步掌握立体星星的制作,并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星星造型。从个体制作小星星到集体完成——《星光灿烂》纸浮雕作品,既体现个体创造也体现集体合作,优化了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教材分析】本课是简易的立体构成练习,将一张平面的纸,运用折纸手法,创造出具有浮雕效果的作品。折叠纸浮雕之所以产生浮雕效果,主要是利用纸张的可塑性能,采用凸折、凹折的方法,使之形成几何形态,在互相牵连、互相制约、互相抵消的条件下,平面的纸张便产生起伏变化,形成不用雕刻手段同样有浮雕效果的纸浮雕,只是折叠纸浮雕在表现内容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适宜表现较为简单的几何图形。本节课的重点是用较硬的纸折叠出1—2个浮雕星星。在制作过程中,指导学生识图,熟悉并掌握统一规范的折叠线、切割线图示是学生准确、高效完成作品的重要条件。试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教材中设置的小训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试图能力和领悟折叠纸浮雕的成型原理,学生掌握了折叠纸浮雕的成型原理,就能自己设计造型,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模仿上。【学情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范畴里的简易立体构成练习。五年级学生对于学习折纸有一些经验,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对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方法都有所掌握。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达到较为成熟的层次。喜欢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学习,喜欢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不过对凸折线、凹折线的认识不够,对示意图的理解能力还很欠缺。因此,本课在教学中加强了识图的力度。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降低难度。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意在让他们领悟制作纸浮雕的形成原理。在掌握了折叠纸浮雕的成形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教学目标】1.了解纸浮雕的成型原理,能熟练识图。2.能运用折叠、剪切、压折等方法、技能,制作出纸浮雕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识图并能独立完成1—2个浮雕星星的制作。【教学难点】创造出具有个性的作品。【教学策略与手段】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凸折线和凹折线,所以在制作纸浮雕“星”还是有一点困难。基于以上分析,本课主要采用了,分析比较法、直观演示法、引导观察法。为了优化教学过程,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本节课我总体设计了:创设情境——探索方法——掌握规律——创造表现——评价迁移五个环节。【课前准备】教师:示范作品、演示课件、彩色折纸若干、剪刀。学生:彩色折纸若干、剪刀、尺子、橡皮、胶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两幅自制的表现星星的作品,一幅是平面星星组成的剪贴画,另一幅是由立体星星构成的纸浮雕作品。要求学生进行对比,说一说哪一幅更好看,为什么?教师介绍什么是浮雕、纸浮雕?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幅作品中的星星非常有立体感,好像从这个底板上浮起来一样,我们把这种效果叫做浮雕,而这个星星是用纸做的,所以我们把它称为纸浮雕。揭示课题:星光灿烂【设计意图】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欣赏教师亲手制作的精美作品,会对教师产生更多的佩服之情和亲近感,从而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比作品的不同之处,学生可以初步认识纸浮雕。二、探索方法1.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提出自己本课最想要研究的问题。2.教师提出学路建议,指导学生逐步学习。课件展示学习流程:①根据制作基本星的示意图,用纸试着折几下,观察发现红、蓝、黑这三种线各代表什么?②根据示意图,完成A类作业:制作一个基本星。③总结基本星的折叠方法。3.找学生读学路建议,并根据建议逐一完成,教师可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巡视指导。①学生经过尝试,得出结论红线条代表凸折线、蓝线条代表凹折线、黑代表裁剪线。教师根据学生口述板书。②小组讨论后,开始制作基本星。③教师找小组代表说一说基本星的制作方法,并给表现最好的小组送一份神秘礼物。【设计意图】要学习折叠纸星星,学生必须先学会识图,教师用引导观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识图,进入到自主探究学习中,尝试折叠纸浮雕的方法,再让学生进行交流,总结折叠纸星星的方法,探索基本星的制作方法。三、掌握规律1.出示四个示意图和四个变式星星浮雕作品。学生看图进行对号入座。并说说四件作品和基本星有什么关联?1——4号星星都是根据基本星变化而来。2.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完成B类作业:每个小组四个人,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变式星星进行制作,最先做出四个变式星星的小组,将得到神秘礼物一份。3.总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说说是如何解决的?【设计意图】学习几种变式星星的制作方法,找出基本星与变式星星的关联,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创造表现1.教师展示两个不一样的星星,启发学生设计制作一个与众不同的星星。2.小组成员完成C类作业:①尝试创作设计一个外形独特的星星。②小组成员将本节课制作的星星粘到纸板上,共同完成一幅纸浮雕作品。【设计意图】随着课堂的深入,作业难度在逐渐增强,教师展示独特的纸浮雕星星,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追求与众不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五、评价迁移1.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评价。2.教师将最后一份神秘礼物奖给做得最好的一组。3.欣赏几幅运用其他方法制作的纸浮雕作品。4.学生打开神秘礼物盒,将礼物(用星星制作的风铃、盆花、笔筒)拿出展示给大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下节纸浮雕课做好准备。【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交流,使他们参与到教学中,培养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板书设计】 星光灿烂 红色虚线——凸折线, 蓝色虚线——凹折线,黑色实线——裁切线【作业设计】 A类作业:根据剪裁图,制作一个基本星。 B类作业:每个小组四个人,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变式星星进行制作,看看哪个组最先做出四个变式星星。C类作业:①尝试创作设计一个独特的星星。②小组成员将本节课制作的星星粘到纸板上,共同完成一幅纸浮雕作品。【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八课《星光灿烂》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运用折叠手法,创造出具有浮雕效果的作品。为了优化教学过程,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本节课我们总体设计了:创设情境——发现方法——掌握规律——创造表现——评价迁移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境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引导学生欣赏两幅作品,通过比较,感受纸浮雕作品的立体效果,使学生产生创作愿望后,介绍浮雕这一知识点,激发学生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的兴趣,最后出示课题。(二)探索方法??? 接着我设计了探索方法这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所以,我们先用引导观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识图,进入到自主探究学习中,尝试折叠纸浮雕的方法。再让学生总结折叠的方法,进行交流,探索基本星的制作方法。(三)掌握规律基本的折叠方法学会后,其余的星星造型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的。因此,我安排了示意图与实物图链接的小游戏,并让学生说说这几个星星与基本型的联系。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折叠规律。(四)创造表现在创作表现这一环节中,我利用两个不同的星星造型,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尽情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纸浮雕作品,增强了学生的喜悦之情。???(五)评价迁移??? 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课标也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作业。因此,在评价迁移环节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小组交流评价的方法,学生说一说、评一评哪个小组制作的作品巧妙而精美。展示其他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下节课做好准备。总之,本节课我力求营造一个民主、轻松、活泼、愉悦的氛围,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能自学自悟,学会学习,学习创新。不足之处:在创造表现这一坏节中,有个别学生创作起来较为吃力。引起了我的注意,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由于多种原因会有差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要求,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总之,我希望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