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单选题下列能正确说明一般违法与犯罪联系的是( )。A. 违法行为必然走向犯罪 B. 两者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C. 两者触犯的法律相同 D. 两者都应受到刑法的处罚我们常说的“民告官”属于下列哪种诉讼类型?( )A. 行政诉讼 B. 民事诉讼 C. 刑事诉讼 D. 非诉讼手段被人们称为消费者“保护神”的是( )。A. 《民法通则》 B.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C. 《未成年人保护法》 D. 《刑法》赶去参加中考的李欢骑车至考场附近的十字路口时,看见红灯亮了,此时绿灯方向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他想:中考事关重大,现在即使闯红灯也不会妨碍交通。于是他继续向前骑。李欢的做法( )。①是不文明的表现②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③是对自己不负责④是对社会不负责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自助式人行横道红绿灯”的出现意味着( )。A. 高科技产品的广泛运用 B. 警力不足,作为临时借用C. 老人出行有了新工具 D. 社会发展带来交通规则的改进和变化2011年8月22日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了“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特别是对“瘦肉精”和“地沟油”犯罪进行了深度打击。目前已有一大批违法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说明( )。①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②只要违法,就要受到刑事处罚③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法律④我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程先生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留下了一笔遗产。在世的亲人中有程先生的养母、儿子、已出嫁的女儿和程先生的哥哥。按照法定继承,可以首先继承程先生遗产的有( )。①程先生的养母②程先生的儿子③程先生已出嫁的女儿④程先生的哥哥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无规矩不成方圆”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7.1 规则的演变 (1)A. 人们都遵守规则,生活才会更和谐、更完美 B. 公共生活需要有共同的准则C. 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时时有规则 D. 人们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则办事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必须坚持( )的重要举措。A. 教育、感化、挽救 B. 只教育、不惩罚 C. 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D. 教育与惩罚并重青少年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要讲究智斗。对歹徒行凶,行之有效的方法有()。①设法稳住歹徒②记住歹徒相貌③假装没看见,悄悄走开,毕竟未成年人还是特殊保护对象④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对于道德与法律关系,下边的图示表示的是( )。道德规范要强于法律道德作用要大于法律道德的强制力要大于法律道德调整的范围要大于法律法律关系的核心内容是( )A.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B. 守法与违法的关系 C. 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D. 道德和纪律的关系2013年9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法院一审认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原市委书记薄熙来犯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薄熙来受到法律惩处表明( )。A.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 社会主义法律是公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D.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热衷时政的小聪搜集整理了关于“法治”的笔记,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B. 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依法办事C. 法治要求所有事情都必须用法律来解决 D.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石城县琴江镇睦富村委会门口,20条村规民约告示牌格外醒目: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婚嫁、丧葬大操大办,严禁赌博和小偷小摸,这属于( )。①强制性规则②正式规则③非强制性规则④非正式规则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现阶段,我国全体人民包括(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建设者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现实生活中,难免发生危险的紧急情况,紧急避险行为( )。①实质上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②是针对即将要发生的危险所实施的③是牺牲较小利益,保护较大利益的行为④有利于养成我们顾全大局的观念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以歌曲《同桌的你》而扬名的音乐人高晓松,因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六个月,罚款四千元。这体现了法律( )。①依靠公民自觉遵守②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对明星具有特殊的约束力④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在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处理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A. 实事求是 B. 集体主义C. 保护生命和安全 D. 以事实为依据,依法律为准绳甲借给乙5000元钱,乙没有按时归还。甲在多次索要未果的情况下,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法院受理此案,则本案应属于( )。A. 民事诉讼 B. 行政诉讼 C. 刑事自诉 D. 刑事公诉二、材料分析题法律的特征是什么?(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明辨是非,学会选择材料一:材料二:2017年2月5日,郑州一名高二学生陈奕帆,骑电动车不小心撞上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导致车身多处划伤。事后,他给车主写了一封道歉信,然后用纸条包着寒假打工挣来的300多元现金,粘在把手内侧。车主发现了道歉信后,火气顿消,还产生了想资助该学生的念头,他求助警方找到了陈奕帆,给陈奕帆送来一万元现金,表示要资助他的学业。(1)漫画说明了道德与法治课的哪些道理?(6分)漫画中的未成年人给你哪些警示?(4分)陈奕帆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材料中人物的行为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10分)参考答案单选题1 2 3 4 5 6 7 8 9 10B A B D D B C D A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A B C A D B D D A材料分析题21、①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法律的实施上,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6分,每点2分)22、(1)①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就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②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犯罪,犯罪往往是从一般违法开始的。③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6分,每点2分)(2)①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②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加强品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4分,每点2分)(3)陈奕帆的行为是真善美的行为,是负责任的行为。(2分)影响:①他们的行为符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②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自身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从而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8分,每点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