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传媒的行程(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传媒的行程(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一、单选题
1. 据悉,第三届“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文化节”在西安开幕,来自全球76个生源国的近千名外国留学生通过歌舞、展板及汉语朗诵的方式进行“多元文化”的交流并一同讲述他们的“中国故事”。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 者( )。
①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网络交往对象具有( ①虚拟性 ②真实性 ③直接性 ④间接性 ⑤隐蔽性 ⑥公开性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④⑤⑥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化的同时,利用网路技术的诈骗行为已成为损害民众切身利益和互联网新兴产业的毒瘤。面对互联网诈骗,广大网民应该( )。
①抵制诱惑,增强防范意识
②完善制度,堵塞安全漏洞
③增长见识,提高防骗能力
④加强协作,打击违法犯罪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据报道,因交友不慎犯罪的青少年中男生占85%,女生占74%。上网交友聊天对当今的中学生来说已是驾轻就熟。在网上交友过程中,我们应注意( )。
①一定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②与现实中的交友区分开,慎重对待网上交友
③交一个好朋友就能受到好影响,对自己有益处
④学会理性对待,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
A. 印刷媒体的推广 B. 电视的出现 C. 广播的出现 D. 网络技术的推广
微博、微信等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 )。
7.2 传媒的行程
(
1
)

A. 一种新的传媒的出现和旧的传媒的消失 B. 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增加了新的途径
C. 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D. 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
又快到寒假了,很多孩子憧憬着“网上种菜养宠物织‘围脖’”的“宅童”生活。这些孩子足不出户,迷恋网络, 如此的生活对他们成长的不利影响有( )。
A. 远离现实人际交往,产生“闭锁心理” B. 学习新知,结交新友
C. 开阔眼界,放松心情 D. 及时了解时事和社会信息
某微信公众号向大众宣传所谓的“自愈”理论,认为人体具有自愈能力,因此生病后不需要去医院,更不能吃 药,部分患病群众因此耽误了治疗时机。这警示我们( )。
A. 要提高对虚假信息的判断能力 B. 网络上的信息都不可信
C. 应封闭自己,避免信息冲击 D. 虚假信息已成为网络信息主流
网络购物己经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人喜欢在网上买东西。这表明( )。
A. 网络已经代替了实体店 B. 网络让生活更便利和丰富
C. 网络无所不能 D. 网络加快了文化传播
第18届奥运会首次通过卫星向全球进行实况转播,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比赛进程;第26—30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观众达40亿人次。以上事实说明( )。
①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旧的传媒方式逐渐被大众传媒所取代
③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电子网络的广泛运用为标志
④大众传媒克服了旧的传媒的局限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第二届中国庐山世界名山大会于2010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庐山举行。本次大会共有125家国内外新闻媒体的155位记者参加,会议期间各新闻媒体和记者对大会的内容通过电视、互联网等进行了同步报道。这表明
( )。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大众传媒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真实
中学生小燕在网上将自己真实的信息告诉了网友,结果导致家里被窃。这说明( )。
A. 网络世界中不能讲诚信 B. 小燕防范侵害的意识淡薄
C. 网络世界不适合中学生 D. 小燕智商不高易上当受骗
为了拥有精彩而有意义、有价值的网络生活,我们应该( )。
①明辨是非,理性选择
②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③好奇从众,随意传播

④抵制诱惑,谨防网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近年来,玩微信成为一种生活新常态。微信借助互联网发送短信和语音,且不收费,因此成为了人们常用的通讯方式,也被很多青少年视为“交友利器”;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造谣传谣、实施网络交友、求职、购物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微信也成了“危信”。为此,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②远离网络微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③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区别对待网络交友和现实交友
④要学法、知法、守法,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互联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信息技术设施,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作为现在最普遍的大众传媒,具有的特点是( )。
①使文化传播更加迅速和宽广
②以人们无法预料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③能够最大量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已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几十年来,中国人的拜年方式经历了从电报、书信到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乃至微博的变迁。这意味着科技进步( )。
A.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B. 加快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C.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 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方式
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 B. 都要遵守道德和法律等规则
C. 都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D. 都能超越空间,实现“天涯若比邻”的梦想
“鼠标轻轻一点,世界尽在眼前。”神奇的网络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关于青 少年上网的问题,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因为网络是把双刃剑,所以要坚决抵制青少年上网

②因为上网成瘾会荒废学业,所以要反对青少年沉迷于网络
③因为上网成瘾会带来心理疾病,所以要劝诫青少年理性上网
④因为上网会陷入“雷区”,所以青少年要拒绝上网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
电子邮件(E-mail)可以在几秒钟内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相同的内容可以同时发送给许多人。我们通过网络电话,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聊天,与异国的学生即时交流。这说明了( )。
网络交往很诱人,我们中学生应学会上网
只要打开网页,我们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在网络交往的新空间,随时可以找到学习资源和指导者
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的交往领域,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
文献资料包括( )。
①档案
②图片
③音像资料
④出土文物
⑤传说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在围绕“共建安全网络环境”这一话题搜集到以下信息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 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服务平台,传播钓鱼木马,获取他人身份和账号信息,利用网络改号电话、短信群发器等大肆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44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材料三:
微信、微博、QQ等逐渐成为朋友间的网络聚会,好友们每天在空间里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好友分享。不经意间,有些人在空间里传播谣言、垃圾广告、低俗信息等,从而造成不良后果,甚至触犯了法

律。
(1)材料一主要说明了什么?(4分)
运用行为与后果关系的知识分析网络安全法颁布实施的现实意义。(7分)
在网络空间里转发分享信息时应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6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网络越来越普遍。一些未成年人因接触互联网而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上网成瘾,身心受损,引发网络犯罪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已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某校举行“绿色上网,健康成长”活动。
(1)请你简要分析网络的利与弊。(4分)
(2)怎样做到绿色上网,合理利用网络,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6分)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A B A D A A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C C A D B D D C


材料分析题
21、(1)①材料一反映了中学生使用微信比较普遍。(2分)②部分中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2分)
(2)①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1分)②有行为就会有后果,后果是由一定的行为引起的。(1分)③不仅个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后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后果。(1分)现实意义:①?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有利于打击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②整顿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安全,促进网络文明。③维护公民隐私权、财产所有权等合法权益。④增强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⑤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3)①在网络空间里转发分享信息时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和道德的责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②在转发前进行预见和选择。③要重视行为过程的及时调控。④及时反省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自觉承担应负的责任。(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22、(1)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利:①网络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2分,每点1分)弊: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2分,每点1分)
(2)合理利用网络:①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4分,每点1分)传播网络正能量:①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②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2分,每点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