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A(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A(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简介

6.1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单选题
1.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下列有关对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正确的是()?①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③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D.?可以对不满中国的国家使用核武器

4.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B.?北伐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
C.?渡江战役—南京解放???????????????????????????????????????????D.?土地改革—巩固新中国政权

5.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依据下列图片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D.?④③①②


6.毛泽东的一部著作中说道,“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你认为在50年代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A.?镇压反革命运动??????????????????B.?抗美援朝运动??????????????????C.?合作化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

7.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能够自行制造汽车、飞机、拖拉机和电子管……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我国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被改造的资本家踊跃参加祖国建设是分不开的。这一现象(????)
①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
②说明了他们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③说明“一五”计划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④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必然结果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1957年,一位诗人写到:“请看,中国展开了翅------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是(???)
A.?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B.?一五计划完成后的欣喜
C.?大跃进运动展开后的热情????????????????????????????????????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9.自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我国享受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税的标准,由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以下扩大到30万元以下。这(???)
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②对提高我国经济实力起关键性作用
③体现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④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归类。小王同学找到了以下内容,可归类为一类的内容有(???)
①尼克松访华???????????????????????????????②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③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下列口号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②打到列强打倒军阀——北伐战争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跃进运动???④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12.(2016?连云港)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列依次为()
①“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③“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13.以下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政府是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派兵援朝
B.?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抗美援朝战争就是指朝鲜战争
D.?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14.(2015?贵州省铜仁)名字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A.?1951年——张援朝???????B.?1953年——杨跃进???????C.?1967年——王文革???????D.?1980年——刘开放

15.下列能说明我国经济建设中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主要意图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集中力量发展农业
C.?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D.?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6.为我国原子弹研制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焦裕禄????????????????????????????????B.?钱学森????????????????????????????????C.?邓稼先????????????????????????????????D.?王进喜

17.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这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东方红1号”卫星遨游太空??????????????????????????????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18.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
A.?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包干到户???????????????????????????D.?国企改革

20.1952年,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A.?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B.?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材料分析题
21.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首革命往事】周恩来重新树立起了新的革命旗帜,使千百万革命人民在经历了一连串的严重挫败后,又在黑暗中看到高高举起的火炬,燃起新的希望,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摘自单秀法《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重放自信强音】周恩来曾说过“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摘自李克强·扩大利益交汇点《人民网》
【继承伟人遗志】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曾经写下这样的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他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他生前念兹在兹的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实现。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1)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剧恩来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作出的贡献。
(2)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周恩来发出的是代表那时中国的“自信强音”。
(3)“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实现”,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继承伟人遗志,助力中国腾飞,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如何做一个自信的追梦人?

22.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现代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和谋求国际地位,追求国家富强和探求经济振兴的奋斗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了哪两次重大失误和挫折?
(2)20世纪70年代,在“乒乓外交”和第三世界推动下中国分别取得哪两项外交成就?
(3)1953年,由周恩来总理和印度政府代表共同倡导的什么原则成为世界各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请说出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
(4)“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这段经典之词是谁?在?什么场合?说的?这段经典之词被提炼概括为什么方针?
(5)在日本明治维新110年和中国康梁变法80年后,新中国也掀起一场追求国家富强,经济振兴的“维新运动”,这场运动是以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为标志的。这次会议简称什么?会议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解析:【答案】A
【考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新中国,1950年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识记。
2.D
解析:【答案】D
【考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的理解。答案D是正确的。
3.D
解析:【答案】D
【考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国政府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4.B
解析:【答案】B
【考点】新文化运动,土地改革,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综合题,综合考查学生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渡江战役和土地改革的因果关系的把握。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故A正确;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C说法正确;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的胜利都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故D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的是B。
【点评】对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渡江战役和土地改革等事件的影响有一个清楚的把握。
5.C
解析:【答案】C
【考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土地改革1952年结束,农民积极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是在1978年之后,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6.D
解析:【答案】D
【考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时间限定——50年代,此运动活动的主体——几万万农民,所以首先排除A和B,这两项活动的主体是军队和政府,难以区分的是C项和D项,比较而言,土地改革的影响更大,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使几万万农民翻身做了主人,所以才有题干中提到的“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而合作化是对农业进行的改造,使农民土地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和土地改革比较,影响较小。正确答案为D。【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尤其是C、D两项难以区分,这时候就要比较一下,看哪一项更符合题干要求,这是一道最优选择题。
7.C
解析:【答案】C
【考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一五计划发生在1953-1957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④发生在一五计划期间,不符合题意,排除④,选择答案C。
【点评】知道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8.B
解析:【答案】B
【考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依据所学,“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指的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因此诗句表达的是一五计划完成后的欣喜。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相关知识的掌握。
9.D
解析:【答案】D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八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小型微利企业的减税政策体现了对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的支持,小型微利企业作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形态,表明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能够促进就业、扩大生产和方便生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对提高我国经济实力起关键性作用还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公有制经济,所以②表述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经济制度的理解。
10.A
解析:【答案】A
【考点】三大改造,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尼克松访华、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些事件都是新中国对外交往的事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则属于社会主义建设范畴,所以①②③可归为同一类内容。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11.A
解析:【答案】A
【考点】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华北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④错误。①②③口号与事件对应都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12.A
解析:【答案】A
【考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红军长征,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①“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是1926﹣1927年北伐军的军歌,②“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描述的是1934年开始的长征,③“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描述的是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反映的是1950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先后顺序为①②③④.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3.C
解析:【答案】C
【考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和朝鲜人民共同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朝鲜战争是朝鲜内战,美国干涉。因此答案是C。
14.B
解析:【答案】B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改革开放,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选项里的“援朝、跃进、文革、开放”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发生于1950到1953年,所以张援朝应该是属于抗美援朝时期的人物;1958年后,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以B.1953年——杨跃进的搭配是错误的;1966到1976年,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所以王文革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物,C项正确。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所以1980年——刘开放是对的,故选B。
【点评】学会审题,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史实。
15.D
解析:【答案】D
【考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的状况,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以后,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主要意图是D。其余选项不符当时的现状,故不选。
【点评】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原因。
16.C
解析:【答案】C
【考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选项C符合题意;
而选项A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选项B钱学森是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选项D王进喜是石油工人,誉为铁人;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本来,难度不大。本题学生容易选B项。
17.C
解析:【答案】C
【考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自主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自主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18.D
解析:【答案】D
【考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题干中“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意为应该选择上海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就是公有制。A土改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题意;B一五计划完成使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工业化迈进,不符合题意;C新中国成立是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开始步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不符合题意。而三大改造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是中国(上海)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因此答案选择D。
【点评】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
19.B
解析:【答案】B
【考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项三大改造应为题干标题的板书设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大改造的完成的板书设计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20.B
解析:【答案】B
【考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A项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的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B项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是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符合题意。
C项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不符合题意。
D项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的成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2)为了保家卫国,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人民一道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这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进一步巩固了新生政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青少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抗美援朝战争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要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2)为了保家卫国,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人民一道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这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进一步巩固了新生政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青少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周恩来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识记周恩来的主要活动及其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
22.【答案】(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
(2)分别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或尼克松访华或中美建交)、中国重返联合国。
(3)他们共同倡导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这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的。被概括为“求同存异”。
(5)这次会议简称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1)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1967—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了哪两次重大失误和挫折。(2)中美关系正常化是1972年,1979年中美建交;中国重返联合国是1971年;(3)1953年,由周恩来总理和印度政府代表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世界各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4)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5)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华国锋主席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战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比较基础的简答题,考查的知识点均是主干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