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2.6-2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学案-答案解析知识点详解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概念回顾:(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再光屏上呈现的像;(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4)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的点;(5)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6)物距(u):物体到透镜的距离;(7)像距(v):像到透镜的距离;2、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一起动手画!)(1)实验原理:光的折射。(2)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光屏、凸透镜、火柴。(3)实验步骤:①在光具座固定凸透镜,使蜡烛和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的两侧,记录凸透镜的焦距f。 思考:若凸透镜上未标焦距大小,应如何操作? ②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③移动蜡烛使u>2f,再移动光屏,使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将观察结果填入表内。 ④移动蜡烛使u=2f,再移动光屏,使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将观察结果填入表内。 ⑤移动蜡烛使2f>u>f,再移动光屏,使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将观察结果填入表内。 ⑥移动蜡烛使u=f,再移动光屏。将观察结果填入表内。 ⑦移动蜡烛使u 实验观察结果: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应用举例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 和物体同侧/异侧 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 注意:①蜡烛向上移动时,像向下移动。②观察结果中的第一条和第三条可以用光路的可逆性来理解。③若在实验中遮挡凸透镜一部分,或凸透镜不小心损坏了一部分,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变暗一些。同理用手指按住凸透镜并在上面移动,光屏上并没有手指的像在移动。④若在实验中发现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主要可能有三个方面: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使光屏上无法呈现像。物距在焦点或者焦点以内,凸透镜不能成实像。使光屏上无法呈现像。物距仅略大于1倍焦距,像距很大,光屏调不到烛焰的像所在的位置。3、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2)凸透镜成像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倒立在异侧,虚像正立在同侧;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时);若成虚像时呢?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口诀理解: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实像;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虚像。故1倍焦距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分大小。(即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等大的像;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像。故2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或缩小像的分界点)实像倒立在异侧,(即成实像时,总是像与物异侧,像相对于物是倒立的)虚像正立在同侧。(即成虚像时,总是像与物同侧,像相对于物是正立的)物近像远像变大,(即成实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的同时,像要远离凸透镜,同时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即成实像时,物体远离凸透镜的同时,像要靠近凸透镜,同时像变小)大像走大步,(即像为放大的像时,像移动的速度比物体移动速度快)小像走小步。(即像为缩小的像时,像移动的速度比物体移动速度慢)典例剖析题型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静态判断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20 cm;当把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6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正立 的 虚 像。2、下图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B ) 3、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凸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物体位于凸透镜前2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 B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A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5、小阳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B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6、下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虚像( B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八年级的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小红的眼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10cm~20cm ,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小红的眼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小于10cm 。8、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若如果把屏拿开,则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B.若如果把屏拿开,则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C.若如果把屏拿开,则像不存在D.若如果把屏拿开,则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某个位置才能看到9、在凸透镜的主轴上放着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B端在2倍焦距之外,则木棒所成的像( A )A.a端变粗,b端变细 B.b端变粗,a端变细 C.a,b端都变细 D.ab端都变粗题型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焦距、物距与像距的简单计算1、小强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发光物体放在距凸透镜50厘米处时,能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A.20cm B.30cm C.40cm D.50cm2、一物体在一凸透镜前30cm处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像,则这凸透镜焦距的可能值是( C )A.45cm B.30cm C.16cm D.8cm3、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D ) A.10cm B.20cm C.12cm D.以上都不对4、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cm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D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9cmC.一定在10cm到8cm之间 D.一定在9cm到10cm之间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C )A.4cm B.7cm C.10cm D.16cm6、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物距u=5cm,凸透镜成正立的像;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的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 )A.当u=4cm,成放大的实像 B.当u=9cm,成放大的像 C.当u=14cm,成倒立、缩小的像 D.当u=7cm,成倒立的实像7、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凸透镜与蜡烛及光屏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0cm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此时人眼应该在凸透镜的 (左/右)侧观察。若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此时人眼应该在凸透镜的 (左/右)侧观察。A.可能是放大像 B.可能是缩小的像C.一定是倒立的像 D.一定是正立的像题型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动态变化1、(多选)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2、如右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A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cm时成的缩小的像3、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下了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并绘出如右图所示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C )A.透镜的焦距等于20cm B.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C.物距从10cm增至20cm的过程中所成像为实像 D.物距从10cm增至20cm的过程中所成像为虚像4、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二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 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 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 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 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 其中正确的是( C )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D )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6、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所成的像是( B )A.倒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等大的实像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cm,下列关于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不能成清晰的像 B.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C.成倒立的放大的像 D.成倒立的等大的像8、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光屏上能得到放大的像,据此可判断( C )A.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21厘米处,一定能得到放大的实像B.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10厘米处,一定能得到缩小的像C.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10厘米处,一定能得到放大的虚像D.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19厘米处,一定能得到缩小的实像9、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cm处后( C )A.移动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D.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题型四: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1、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B )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当光屏一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蜡烛向左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B.蜡烛向右移动10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C.蜡烛向右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D.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动到70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cm,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光屏上可承接到烛焰放大、倒立、淸晰的实像,然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缓慢向凸透镜靠近。最终停在距凸透镜20cm处,为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光屏上所得到像的大小变化分别是( A )A.远离凸透镜,变大 B.远离凸透镜,变小 C.靠近凸透镜,变大 D.靠近凸透镜,变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A )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6、(多选)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AC )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 C.蜡烛在a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7、图中点划线表示某一凸透镜的主轴,但未标出透镜位置。一物体放在a、b两点间,某观察者观察到放大正立的像。当物体从a移向b时,发现正立的像逐渐增大。下列关于凸透镜L的位置及焦点F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D )A.L位于b、N间,其左焦点F位于a、b间B.L位于b、N间,其左焦点F位于M、a间C.L位于M、a间,其右焦点F位于a、b间D.L位于M、a间,其右焦点F位于b、N间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在做实验时小明同学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他观察到光屏上的像 D (选填对的选项)A. 不能看到烛焰的顶部 B. 不能看到烛焰的底部C. 不能看到烛焰的全部 D. 可以看到烛焰的全部,但像会变暗一些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9、小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放大实像。小华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烛焰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实像。小华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 正立 的 虚 像。10、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某同学发现凸透镜的焦距未知,于是取来平行光源,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2)取下平行光源,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处,这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 立、缩小的实像。(3)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处,应该在 (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条件 成像光路图 成像情况 u与v的关系 像的位置(与物同侧或异侧) 像随物距变化的情况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v 异侧 f<v<2f 物近像远像变大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u=2f= v 异侧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v 异侧v>2f 物近像远像变大u=f 不能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u<v 同侧 物近像近像变小0102030405060708090100c m0cm102030405060708090100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2.6-2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学案知识点详解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概念回顾:(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再光屏上呈现的像;(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4)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的点;(5)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6)物距(u):物体到透镜的距离;(7)像距(v):像到透镜的距离;2、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一起动手画!)(1)实验原理:光的折射。(2)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光屏、凸透镜、火柴。(3)实验步骤:①在光具座固定凸透镜,使蜡烛和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的两侧,记录凸透镜的焦距f。 思考:若凸透镜上未标焦距大小,应如何操作? ②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③移动蜡烛使u>2f,再移动光屏,使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将观察结果填入表内。 ④移动蜡烛使u=2f,再移动光屏,使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将观察结果填入表内。 ⑤移动蜡烛使2f>u>f,再移动光屏,使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将观察结果填入表内。 ⑥移动蜡烛使u=f,再移动光屏。将观察结果填入表内。 ⑦移动蜡烛使u 实验观察结果: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应用举例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 和物体同侧/异侧 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 注意:①蜡烛向上移动时,像向下移动。②观察结果中的第一条和第三条可以用光路的可逆性来理解。③若在实验中遮挡凸透镜一部分,或凸透镜不小心损坏了一部分,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变暗一些。同理用手指按住凸透镜并在上面移动,光屏上并没有手指的像在移动。④若在实验中发现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主要可能有三个方面: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使光屏上无法呈现像。物距在焦点或者焦点以内,凸透镜不能成实像。使光屏上无法呈现像。物距仅略大于1倍焦距,像距很大,光屏调不到烛焰的像所在的位置。3、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2)凸透镜成像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倒立在异侧,虚像正立在同侧;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时);若成虚像时呢?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口诀理解: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实像;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虚像。故1倍焦距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分大小。(即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等大的像;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像。故2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或缩小像的分界点)实像倒立在异侧,(即成实像时,总是像与物异侧,像相对于物是倒立的)虚像正立在同侧。(即成虚像时,总是像与物同侧,像相对于物是正立的)物近像远像变大,(即成实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的同时,像要远离凸透镜,同时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即成实像时,物体远离凸透镜的同时,像要靠近凸透镜,同时像变小)大像走大步,(即像为放大的像时,像移动的速度比物体移动速度快)小像走小步。(即像为缩小的像时,像移动的速度比物体移动速度慢)典例剖析题型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静态判断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6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的 像。2、下图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 3、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凸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物体位于凸透镜前2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5、小阳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6、下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虚像(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八年级的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小红的眼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小红的眼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8、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如果把屏拿开,则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B.若如果把屏拿开,则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C.若如果把屏拿开,则像不存在D.若如果把屏拿开,则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某个位置才能看到9、在凸透镜的主轴上放着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B端在2倍焦距之外,则木棒所成的像( )A.a端变粗,b端变细 B.b端变粗,a端变细 C.a,b端都变细 D.ab端都变粗题型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焦距、物距与像距的简单计算1、小强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发光物体放在距凸透镜50厘米处时,能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B.30cm C.40cm D.50cm2、一物体在一凸透镜前30cm处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像,则这凸透镜焦距的可能值是( )A.45cm B.30cm C.16cm D.8cm3、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20cm C.12cm D.以上都不对4、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cm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9cmC.一定在10cm到8cm之间 D.一定在9cm到10cm之间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 B.7cm C.10cm D.16cm6、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物距u=5cm,凸透镜成正立的像;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的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当u=4cm,成放大的实像 B.当u=9cm,成放大的像 C.当u=14cm,成倒立、缩小的像 D.当u=7cm,成倒立的实像7、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凸透镜与蜡烛及光屏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0cm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此时人眼应该在凸透镜的 (左/右)侧观察。若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此时人眼应该在凸透镜的 (左/右)侧观察。A.可能是放大像 B.可能是缩小的像C.一定是倒立的像 D.一定是正立的像题型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动态变化1、(多选)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2、如右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cm时成的缩小的像3、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下了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并绘出如右图所示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透镜的焦距等于20cm B.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C.物距从10cm增至20cm的过程中所成像为实像 D.物距从10cm增至20cm的过程中所成像为虚像4、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二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 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 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 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 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 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6、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等大的实像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cm,下列关于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成清晰的像 B.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C.成倒立的放大的像 D.成倒立的等大的像8、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光屏上能得到放大的像,据此可判断( )A.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21厘米处,一定能得到放大的实像B.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10厘米处,一定能得到缩小的像C.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10厘米处,一定能得到放大的虚像D.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19厘米处,一定能得到缩小的实像9、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cm处后( )A.移动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D.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题型四: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1、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当光屏一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向左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B.蜡烛向右移动10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C.蜡烛向右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D.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动到70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cm,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光屏上可承接到烛焰放大、倒立、淸晰的实像,然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缓慢向凸透镜靠近。最终停在距凸透镜20cm处,为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光屏上所得到像的大小变化分别是( )A.远离凸透镜,变大 B.远离凸透镜,变小 C.靠近凸透镜,变大 D.靠近凸透镜,变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6、(多选)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 C.蜡烛在a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7、图中点划线表示某一凸透镜的主轴,但未标出透镜位置。一物体放在a、b两点间,某观察者观察到放大正立的像。当物体从a移向b时,发现正立的像逐渐增大。下列关于凸透镜L的位置及焦点F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L位于b、N间,其左焦点F位于a、b间B.L位于b、N间,其左焦点F位于M、a间C.L位于M、a间,其右焦点F位于a、b间D.L位于M、a间,其右焦点F位于b、N间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在做实验时小明同学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他观察到光屏上的像 (选填对的选项)A. 不能看到烛焰的顶部 B. 不能看到烛焰的底部C. 不能看到烛焰的全部 D. 可以看到烛焰的全部,但像会变暗一些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9、小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放大实像。小华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烛焰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实像。小华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 的 像。10、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某同学发现凸透镜的焦距未知,于是取来平行光源,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取下平行光源,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处,这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立、缩小的实像。(3)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处,应该在 (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条件 成像光路图 成像情况 u与v的关系 像的位置(与物同侧或异侧) 像随物距变化的情况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v 异侧 f<v<2f 物近像远像变大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u=2f= v 异侧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v 异侧v>2f 物近像远像变大u=f 不能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u<v 同侧 物近像近像变小0102030405060708090100c m0cm102030405060708090100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2.6-2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学案-答案解析.doc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2.6-2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学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