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第一框 乡村聚落[见学生用书P6]1.含义:即__村落__,是乡村地区人们的__居住场所__,也是人们进行__生产和社会活动__的场所。2.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表现(1)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2)表现(举例)①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地形 分布地区 分布原因(目的或依据)高地 许多村落建在高地上 为了避免洪涝威胁干旱地区 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平原地区 一般而言,平原地区的村落规模比山区要大,而且其形态也有所不同②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体现出当地__自然环境的特点__。举例 自然环境特点 建筑特征 作用中国云南省的傣族民居 湿热地区;高温多雨,较湿润 以竹木为主材搭建而成,往往悬离地面,建高脚屋,屋顶设计成斜顶 以减轻潮湿的程度;利于排水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居 干旱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 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以适应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③人民生产、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由于所处__自然条件__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__生产活动__各不相同,人们的__生活__也各具特色。举例 自然条件 生产方式 农业 __平原__ 耕作 耕作业 山区 种植 __林业__ 近水区域 捕鱼、水产养殖 __渔业__ 草原 __放牧__ 畜牧业一、选择题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两句诗中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A )A.农村 B.牧区 C.渔村 D.林场2.造成中国云南省的傣族民居和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居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D )A.人口数量多少 B.生产方式差异C.社会活动迥异 D.自然环境差异3.一般情况下,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多位于( D )A.高原、山地地区B.热带雨林地区C.荒漠地区D.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4.读“沙漠中的绿洲景观图”,该地区的民居建筑“墙体厚,窗子小”,这是因为( C )A.气候寒冷B.盗贼猖獗C.昼夜温差大,风沙也很大D.降水稀少【解析】 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多沙漠,其房屋特点是墙厚、门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C项符合题意。5.一般来说,山区的村落比平原地区的村落( D )①规模大 ②规模小 ③民居分布紧密 ④民居分布分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下图是一种典型的民居,从中可以看出该地居民特别注意( B )①防寒保暖 ②通风散热 ③防潮防湿 ④防沙防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 由图可知,图示民居底层架空、屋顶倾斜,这种民居主要是考虑到当地气候湿热,这样设计可以起到通风散热、防潮防湿的目的,B项正确。7.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D )A.冰屋——北极地区终年寒冷B.窑洞——中国黄土高原黄土深厚C.高脚屋——东南亚地区高温多雨D.平顶房——中国南方潮湿多雨【解析】 中国南方雨水较丰沛,为了方便排水,所以要建成斜顶的房子,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李丽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四面环山,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在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万多勤劳朴实的村民。为了使家乡更美好,他们每天都辛勤地劳动着。终于,家乡与外界相连的公路更宽了,学校的设备更先进了,山上的树木更绿了,果树上的果实更沉甸甸了,村民们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1)李丽的家乡属于什么聚落?【答案】乡村聚落。(2)李丽家乡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方式主要是什么?【答案】主要从事经济林木的生产。(3)举例说明该聚落的分布、形态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答案】为了避免洪涝灾害,村落往往建在高地上;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山区村落的规模比较小,多沿着山谷呈带状分布;山上多林木,人们以林业为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