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复习要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复习要点

资源简介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复习要点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主题一:文化
1、知道:文化建设是我国统筹推进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
2、知道:文化最深沉的内核是价值观。
3、了解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作为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便是文明。人类文明从来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没有进步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文明的发展。
4、记忆: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主题二:中华文化
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记忆: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记忆:中华文化的意义。
①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②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4、记忆:新时代,如何延续文化血脉?
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记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记忆: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主题四:文化自信
1、知道:文化自信是我们坚持的“四个自信”之一。
2、知道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3、记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4、知道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主题五:中华传统美德
1、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2、记忆: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民族志向、民族品格和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3、知道: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原因。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4、知道:青少年应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主题六:中华民族精神
1、记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2、注意:区别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时代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3、记忆: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4、知道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6、知道: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
②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主题七:爱国主义
知道: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也属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之一。
2、记忆:爱国主义的本质。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3、记忆:爱国主义的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主题八:价值观
记忆:价值观的地位。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知道:价值观的作用。
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
3、知道:其中,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但也存在差异。
主题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记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记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知道: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4、记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5、知道: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青少年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主题一:人囗问题
1、知道:人口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知道:人口问题的影响。
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知道: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4、记忆: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我国的人口现状。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②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③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我国人口问题的本质。
①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计划生育的意义: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5、知道:如何正确看待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①生育政策要随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②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目的)
主题二: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1、知道:当前我国资源、环境面临危机的表现。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2、记忆:我国为什么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我国为什么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①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②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我国资源的现状)
③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资源紧缺的原因)
④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⑤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的危害性)
3、记忆:我国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
①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②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
③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与发展态势)
④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环境恶化的危害性)
⑤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⑥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4、知道:我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国策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5、知道: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6、记忆:我国如何应对发展中出现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①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②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主题三: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1、知道: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统筹推进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
2、知道:生态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3、知道: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②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对人与自然的基本态度。
①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②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③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4)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
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②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4、记忆:我国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主题四: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知道: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②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2、记忆:我国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主题五:美丽中国
1、记忆:正确认识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①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知道: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如何共筑生命家园?)
(1)理念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行动上: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其他知识点:
1、知道: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①积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消极影响:同时,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2、记忆: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