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机勃勃的土壤【教学分析】“土壤”作为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一切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它与大气、水、生物和岩石共同组成了“地球家园”。本课从“寻找土壤”开始,引领学生运用简单的工具挖一挖、翻一翻,和土壤亲密接触,在接触中自然发现土壤中的物体,有的“会动”,有的“不会动”,进而在比较中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之后的调查“哪里还有土壤”经历,则拓宽学生对土壤的认知,皑皑的白雪下,高耸的山脊,和缓的丘陵,无垠的平原,地球陆地表面几乎都有土壤,土壤中则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生物,意在学生脑海中初步建立“地球家园”的概念。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土壤中生长着小草、大树、蚂蚁、蜗牛等植物和动物,能较为容易地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拥有朴素的“生命”认知,部分学生还会用列举的方式简单描述生物的特点,例如蚂蚁和蜗牛都会动,是动物,但尚不能从动物和植物两个类别上去概括生物的特点,且缺乏使用规范、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在对于土壤本身的认知上,学生往往会以为土壤仅存在农田里、公园里或者山坡上,而道路下、房子下等等被覆盖的陆地表面则没有土壤,还有学生会认为建筑用的沙子也是土壤,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予以恰当的引导。【教学目标】会使用文字、图画等方法描述土壤中物体的特点。能利用比较的方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知道生物的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知道陆地表面大部分都覆盖着土壤。【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学校附近的土壤、手套、小棍子、小铲子、放大镜、塑料袋等;自己或家人出去旅游的照片3-4张。活动场地:学校的花园或学校附近的田地。【教学过程】一、揭示主题师:(出示蚯蚓或蚯蚓图片)有同学认识它吗?它的家在哪儿?生:蚯蚓,它的家在土里。师:哦,我们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它的家里还会有别的成员吗?谁来说一说,土里可能还会有什么?生:有石头、有落叶。生:蚂蚁、小草……师:哇,土里有这么多成员啊,看来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蚯蚓的家进行考察和研究。(板书课题:生机勃勃的土壤)二、寻找土壤师:要研究土壤,首先应该找到土壤。在我们身边,哪里可以找到土壤?生:花坛里、农田里、草丛里……师:在校园里我们能不能找到呢?接下来,我们就要一起到校园里找找看,实地观察土壤,然后采集土壤带回教室里进一步观察。出示活动要求,课本第39页:1.不要直接触摸不认识的物体,也不要伤害土壤中的动植物!2.使用工具要小心,活动时戴上手套,活动结束之后要洗手。3.把在土壤中看到的物体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第10页。师:在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生:要仔细观察,认真辨认土壤中的物体。生:观察要有顺序,不能到处跑,一个地方观察完了再到下一个地点。师小结:嗯,要有顺序地认真观察。我们可能还需要采集一部分土壤带回教室里进一步观察,怎么采集土壤呢?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师:(示范)先戴上手套,用小棍子、小铲子挖掘泥土,之后用塑料袋将泥土封装。师:观察、记录是科学研究的关键步骤。在观察过程中,哪些发现是我们要记录的内容?生:发现地点、发现的物体名称 ……师:可如果观察过程中有不认识的物体,我们该怎么办呢?生:问老师、画下来 ……小师结:有些物体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我们不认识的物体,我们更不能轻易触碰。我们可以画出它的样子,也可以用文字描述它的大小、形状等。对于比较小的物体,可以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室外观察活动。三、表达交流师:我们在哪里发现了土壤?土壤中都有哪些物体?生:我们在花坛里发现了落叶、小草和月季花,还有石头和沙子。师:嗯,如果我们要给这些物体分类,我们可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生:落叶、小草和月季花是一类,都是植物,石头、沙子是一类。(板书:落叶、小草、月季花;石头、沙子)师:其他同学认为这种分类方法如何?生:小草和月季花是一类,都是植物,石头、沙子是一类,落叶应该是单独一类。师:为什么这么分?生:落叶曾经是植物,现在不是。师:这是你的看法,有的同学同意,有的在摇头,这样我们先记录下来,看看等会能不能确认。还有其他的发现吗?生:我们在花盆里发现了土壤,土壤中有蚂蚁、草根、落下的树叶。我们分成了两类,蚂蚁是一类,草根和落叶是一类,因为蚂蚁是动物,草根和落叶是植物。(板书:蚂蚁、草根)生: 我们是在花园里找到的土壤,土壤里有树叶、小草,还有一小块废纸。我们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植物,一类是垃圾。植物不会污染环境,垃圾会污染环境。师:嗯,从会不会污染环境方面进行了分类。(板书:小草、塑料袋、废纸)师:同学们在校园的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土壤,也用不同的方法把我们发现的物体进行了分类。看一看,大家的分类其实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都有动物、植物。四、得出结论师:想一想,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吗?生:它们都会动?师:动指的是?位置的移动?植物也会移动吗?生:……师:(出示一张蚂蚁、月季花不同阶段的生长照片,一个石头的照片)看一看,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生:蚂蚁、月季花,它们都会生长,而石头不能。师:蚁后会产卵,这些卵会发育成小蚂蚁,也是就蚂蚁的后代。月季花一开始只有三四片叶子,后来叶子越来越多,还开出了花,你还见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这说明动物和植物具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小猫会慢慢长大,小草会慢慢长高,说明动物和植物都会长大。师:我们也可以用都“能成长”来描述,(板书:能成长),那小猫、小草又从哪里来呢?想一想,这又说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共同特点?生:都会生宝宝。师:用生宝宝来形容小草不太合适,我们可以用“繁殖”来描述。(板书:会繁殖)师:动物、植物还有哪些共同特点呢?我们来看一段科学家研究的视频,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播放动植物在不利环境下生长受影响甚至死亡的视频)生:动植物都会死亡。师:在视频中,看到的动物死亡是因为什么?庄稼都倒下来又是为什么?生:都是因为环境不适合。师:动植物在不适合它生存的环境里可能会失去生命。我们把像动物和植物这样有生命的,需要一定生存环境、能成长、会繁殖的物体,称为生物。相对应的,没有生命的物体就称为非生物。(板书: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生物、非生物)师:刚才同学们在土壤当中发现了落叶,想一想,落叶属于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生:非生物,它已经不能生长了。师:理由非常充分。落叶曾经是植物的一部分,但它现在已经枯萎、不能生长了,所以它现在不是生物了。五、调查师:今天,同学们在校园的花坛、后院都发现了土壤。其实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上还有很多地方都覆盖着土壤,生活着数量众多的生物,现在拿出我们准备好的以往旅游的照片,和小组同学一起说说,你去的这个地方是哪里?有没有发现土壤?小组讨论交流。师小结:地球的陆地表面大部分都覆盖着土壤。土壤孕育了生机勃勃的植物,植物又供养了种类繁多的动物。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共27张PPT)有同学认识它吗?它的家在哪儿?导入--找朋友说一说,土里都有什么?游戏—开火车生机勃勃的土壤在我们身边,哪里可以找到土壤?小结:花园、农田,草丛里......提出问题1.以小组为单位,到室外去找一块土地,用木棍或小铲子挖开土壤,看看土壤里有什么?2.并把看到的物体用文字或画图形式记录下来。调查研究—寻找土壤3.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物体要及时记录下来。1.仔细观察,认真辨认土壤中的物体。2.观察要有顺序,不能到处跑,一个地方观察完了再到下一个地点。小组讨论—观察的方法观察周围的土壤记录表观察地点 在土壤里发现的物体 使用工具要小心,活动时戴上手套,活动结束之后要洗手。温馨提示1不要直接触摸不认识的物体,也不要伤害土壤中的动植物。2使用工具要小心,活动时戴上手套,活动结束之后要洗手。2总 结有些物体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我们不认识的物体,我们更不能轻易触碰。我们可以画出它的样子,也可以用文字描述它的大小、形状等。对于比较小的物体,可以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调查发现你们在哪里发现了土壤?土壤中都有哪些物体?我们的发现蚂蚁、草根、蚂蚁、草根、落叶、小草、月季花;石头、沙子这些物体可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总结分类总结分类要 求: 1.以小组为单位,对发现的物体进行归纳分类。2.每个小组派2名代表进行汇报交流。3.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4.在汇报前做好课堂纪律管理,保证汇报有效果。植物动物垃圾总结分类得出结论想一想,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吗?白蚁生长发育过程 卵幼虫蛹成虫月季的生长发育过程桃树的生长过程通过观看上面几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我们的发现能成长会繁殖观看视频,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成绩优异作业书写工整思想进步课堂开动脑筋在视频中,看到的动物死亡是因为什么?庄稼都倒下来又是为什么?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生物、非生物成绩优异作业书写工整思想进步课堂开动脑筋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属于生物。生物都能生长、会繁殖,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石子、沙子、瓶盖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土壤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和非生物。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生机勃勃的土壤.docx 4.1生机勃勃的土壤.pptx 视频_2020-03-27_133944.wmv 视频_2020-03-27_144553.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