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原子结构的模型课前一练 1. 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C )A.abcd B.abc C.bcd D.ad2. 下面是小明同学物理课后自己整理的笔记,其中正确的是(???C? )A.?原子核占据了原子的大部分空间????B.?光导纤维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太阳能的产物??????D.?核电站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核聚变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把一束高速运动的α? 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的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成的金箔,竟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得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笔直的弹回。?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填序号)。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玻尔的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答案】(1)A: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B:原子的内部有一个体积极小,质量极大的“核’; ?? C:原子内部的“核”带正电。(2)ABD 要点导航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1、道尔顿--发现原子--提出“实心球模型”2、汤姆生--发现电子--“汤姆森模型”或“枣糕模型”;汤姆生认为:(1)原子是球体;(2)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 (3)电子却像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 极少部分α粒子的方向发生偏转。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依然沿直线前进。有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卢瑟福认为口粒子轰击金属箔:“好像你用一颗炮弹去轰击一张薄纸,而炮弹返回把你打中。”他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是:α粒子可能被质量很大但体积很小的核碰撞回来,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现代科学家---“电子云模型”--电子在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象“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如下图:二、原子结构1、原子的结构。 在原子结构里,质子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原子中各微粒的质量关系(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大致相等。(3)由于电子的质量约是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4,故电子质量可以忽略不计。3、原子中的粒子的数量关系(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3)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原子种类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原子11Ol氦原子2222碳原子66 66氮原子7777铝原子13131413硫原子16161616氯原子171718 17铁原子262630264、物质的微观层次结构知识拓展:原子结构示意图,如硫原子三、带电的原子——离子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说明:原子团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的原子集团。在许多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2、离子分类(1)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3、离子的形成:一般来说,金属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说明:①离子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②原子变为离子后元素种类不变。因为其质子数不变,改变的是电子的数目。即在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离子形成化合物的过程:原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电子的得失,从而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因所带电荷不同而相互吸引形成化合物。如氯化钠的形成:④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改变的只是核外电子。4、原子与离子的比较四、元素和同位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如H和H+都是氢元素、O和O2-都是氧元素。2、同位素(1)概念: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元索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如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原子。(2)同位素原子的应用①利用它的射线。医学诊断有没有沙眼、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裂纹等。α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以用来消除机器在运转中因摩擦而产生的有害静电。②利用它核反应放出巨大能量。如核潜艇、原子弹、氢弹。③利用它的示踪性。免疫研究、古董鉴定、测定年代、化学分析。同步练习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BD )A.构成一切物质粒子 B. 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粒子C.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D.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C )A .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B .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C.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发生了变化3、考古学家通常利用碳-14来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已知碳-14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而碳-12是我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则:( B )A.碳-12与碳-14是同 一种原子B.碳-12与碳-14是同一种元素C.碳-12与碳-14不是同一种元素D.碳-12与碳-14含有的质子数不同4、科学家制造出原子核内质子皴为112的新原子,关予该新原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其核内中子数为112 B.其核外电子数为112C.原子带正电荷 112个 D.以上都不对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属于同位素不同原子即其核电荷数相同但核外电子数不同B.属于同位素不同原子即其核电荷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C.属于同位素不同原子即其核外电子数相同但核电荷数不同D.属于同位素不同原子即其中子数相同但核外电子数不同6、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C.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宇宙正在以地球为中心向外鼓胀7、一个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当当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他不会变成( D )A. 质子 B. 原子核 C. 阳离子 D. 带负电荷的粒子8、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①原子核②化学性质③电子总数④微粒的电性⑤相对原子质量⑥中子数⑦质子数⑧物理性质( A ) A.①⑤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⑤⑥⑦ D.①⑥⑦⑧9、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它们的( C )A.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B.中子数一定相等C.质子数一定相等 D.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10、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是( A )1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这些微粒中:(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 ;(3)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 ;(4)带正电的微粒有 ;(5)带负电的微粒有 ;(6)质量最小的徽粒是 ;(7)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8)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 ;(9)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是 。【答案】(1)分子、原子、离子;(2)分子、原子、离子;(3)分子、原子、中子;(4)原子核、质子、阳离子;(5)电子、阴离子;(6)电子; (7)分子;(8)质子和电子;(9)质子、中子12、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自 1897 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 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 α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 α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 α 粒子被弹了回来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1)现象一: .(2)现象二: .(3)现象三: .【答案】(1)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2)原子核带正电,α 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质量比 α 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 α 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金原子核质量比 α粒子大很多,当 α 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