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空气污染与保护课前一练1、当今世界,努力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人类的下列做法中,无助于降低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C )A.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D.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2、破坏臭氧层,使臭氧层出现“漏洞”造成的结果主要是( C )A.肝癌患者增多 B.肺癌患者增多 C.皮肤癌患者增多 D.胃癌患者增多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全世界大多数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履行保护地球生命的共同使命。(1)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镉大米属于 污染。(2)为了一江碧水重现,保护水环境的任务刻不容缓。在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中往往还存在着许多的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类健康。(3)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明显下降,PM2.5颗粒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的 系统,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4)“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风潮在我国许多城市悄然掀起,目的是尽量减少 的排放,从而减轻大气层的“温室效应”。(5)作为一个中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实践“低碳生活”?请写出一条建议和大家分享 。答案:(1)重金属;(3)呼吸;(4)二氧化碳;(5)为低碳生活节约用电!少开车,利于低碳生活等。要点导航 一、空气污染1、空气污染(1)当污染物进入空气中,超过了空气的自净能力,危害人体舒适和健康或危害环境时,就构成了空气污染。(2)造成空气污染的有自然因素:①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②人为因素(主要)--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2、常见空气污染物:目前 , 被人们注意到的空气污染物有 100 多种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物等。3、入颗粒物:粒径在 10 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城市的首要污染物。(1)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当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过多时,就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如引起慢性气管炎、尘肺、矽肺、肺癌等疾病;(2)影响药品或电子产品的质量等。4、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刺激而引起疾病。二、空气污染防治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尽可能开发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 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都可减少排污量。2、合理规划工业区与非工业区。要合理选择厂址,规划城区与工业区,不要让排放的废气过度集中,不要造成重复迭加污染,以免造成局部地区严重污染事件发生。3、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森林对大气有很强的净化作用,森林中的植物能消除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并像一个天然的吸尘器,能吸收大量的烟尘和粉尘。 三、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1、空气质量指数是一种用来表示空气污染程度的简单指标。它是根据空气中的几种污染物的浓度,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出来,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3、空气质量指数范围为0~500,并分成六个级别。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差。空气质量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如下表:4、PM2.5(1)PM 是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是大气中的固体或颗粒状物质。颗粒物主要可以分成总悬浮颗粒(TSP)、PM10、 PM2.5 三类。(2)总悬浮颗粒物(TSP)也称为 PM100,即直径小于等于 100微米的颗粒物。PM10是指直径大于 2.5微米、小于等于 10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进入人呼吸系统的颗粒物, 故又称可吸入颗粒物。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3)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往往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一般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相对较小。(4)PM2.5: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往往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将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很大。四、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1、当前人类面临着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一系列重大的区域和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2、酸雨: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 低于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1)酸雨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是硫酸(H2SO4 )和硝酸(H2NO3 )。(2)酸雨不仅危害健康,而且使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危害渔业,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3、臭氧层:(1)臭氧的形成: O22O O+O2=O3(2)臭氧层:距地面20-35千米的大气平流层,集中90%的臭氧。(3)紫外线的危害: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能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会破坏植物叶内的叶绿素,阻碍光合作用。(4)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有保护作用。(5)臭氧层的破坏:氟氯烃、氟里昂(汽车、计算机、空调等)同步练习1、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下列各项,不利于减少空气中PM2.5含量的是( C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焚烧农作物秸秆 C.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力度 D.加强工业粉尘治理2、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下列各项,不利于减少空气中PM2.5含量的是( B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焚烧农作物秸秆 C.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力度 D.加强工业粉尘治理3、放置大量新家具的房屋,甲醛、苯、甲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较高,对人体有害,不应立即入住,过一段时间再搬进去住比较好。在入住前的这段时间里除去这些有害气体的合理方法是( A )A.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B.喷洒空气清新剂 C.关闭门窗,放大量植物 D.关闭门窗,放大量废茶叶4、关于空气的质量与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园林工人与交通警察、工业区居民相比,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一般较低 B.打开门窗,通风透气有利于除去装修后室内可能含有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 C.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可使用“五点取样法”计数估算 D.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5、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下列做法 不合理的是( D )A.大力植树造林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大多在0.1至1.0微米,提倡不吸或少吸烟 D.为了减小PM2.5对环境的影响,禁止家庭使用私家车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通过哪个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造成危害( B )A.运动系统 B.呼吸系统 C.神经系统 D.消化系统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遇到雨水形成的 B.大量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被污染 C.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引起的8、关于酸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酸雨主要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B.酸雨可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水 C.酸雨对植物有极大的危害,对人和动物没有危害 D.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9、近年来常有报道,一些地区因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降落酸雨,使得土壤、江河湖泊、植物等污染严重。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B.会对植物的芽和叶造成危害 C.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很好地被植物吸收利用 D.使江河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等生长其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10、下列环境属于健康的家居环境的是( A )A.家庭的厨房有抽油烟机等集中排放系统 B.装修要越豪华越好,不考虑装修材料的环保问题 C.家庭最好使用天燃气、煤、石油等能源烧饭和取暖 D.室内要用大量的植物进行绿化,尤其是要以花卉植物为主11、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我校生物小组的同学在芙蓉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组别PM2.5(微克/立方米)清晨上班时段中午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少)(车流量大)(车流量小)(车流量最大)第1组19894397第2组22833896第3组20864199(1)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 ,而其他条件都相同。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的目的是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3)该小组的同学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柱状图,请你将表格中“下班时段”的数据也进行相应处理,并用柱状图在图中表示。 (4)请你为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变量;控制单一变量;(2)求平均;(3)(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